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康复状况的影响

2021-12-09尚淑梅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7期

尚淑梅

摘  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康复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德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儿童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儿童干预前后发育情况以及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在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语言发育迟缓儿童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其发育情况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其家属的满意度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语言发育迟缓;康复状况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7-0098-02

语言发育迟缓是儿童群体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此病的产生与听力障碍、智力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语言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1]。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差,部分儿童伴有多动症、烦躁等症状,对儿童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2]。对于语言发育延迟儿童,需要给予合理的干预,以帮助其快速地改善语言功能,避免儿童出现永久性丧失语言功能现象,还可以避免其他行为障碍的出现[3]。本研究主要对2019年5月~2020年9月德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予以常规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德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中,家长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5.97±3.49)岁,高中学历18例,大专及以上学历23例;患儿年龄16~34个月,平均年龄(25.06±1.54)个月;男24例,女17例。观察组中,家长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26.78±3.86)岁,高中学历17例,大专及以上学历24例;患儿年龄16~35个月,平均年龄(25.43±1.55)个月;男25例,女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德州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儿监护人均知晓并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过检查确诊为语言发育迟缓;②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异常者;③神经系统疾病者;④严重认知障碍者;⑤临床资料缺失者。

1.3  方法

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方法为:护理人员对儿童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然后按照相关的工作流程进行护理,对患儿的语言功能进行合理的训练。持续干预2个月。

观察组儿童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法为①心理干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可能出现自闭孤僻、情绪障碍等症状,因此在对儿童进行护理干预时要注意与儿童的交流;护理人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在与儿童沟通时要保持微笑,使儿童感受到亲切感和舒适感,以减少儿童对陌生人的抗拒,同時获得儿童的信任;在对其心理干预时要使用语言和动作进行鼓励,给予儿童心理支持;儿童家长会因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而出现负面心理,这时护理人员要与儿童家属进行积极地沟通,向其介绍成功的案例,以帮助儿童家长树立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②记忆力和操作能力训练:为儿童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指导儿童观看色彩鲜明的漫画书,帮助儿童理解其中的内容,引导儿童模仿主人公的语言和行为等,以有效增强儿童的记忆力和理解力。③手势符号训练:使用不同的手势表达不同含义,比如双手合并放在耳边表示睡觉,左手手掌朝上置于嘴部下方,右手做扒饭动作表示吃饭,通过多种手势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让其模仿,使其了解不同手势与事物之间的联系。④表达与复述训练:护理人员与儿童一起做游戏,在游戏时使用简短的语言进行交流,当幼儿不理解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地进行讲解,直到儿童完全理解,同时要鼓励儿童作出相应的应答、鼓励儿童重复自己说的话,以使儿童不断掌握表达自己意思的方法。持续干预2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儿童干预前后发育情况、家长护理满意度。发育情况采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评估,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语言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3项,各项满分均为86分,得分越高说明缺陷越少。家长护理满意度采用德州市中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非常满意为35~40分,满意为25~34分,不满意为0~24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行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干预前后发育情况比较

在实施干预前,两组儿童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等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儿童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儿童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语言发育迟缓是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这使儿童无法正常地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这对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4]。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由于存在交流障碍,因此容易出现孤僻、内向等性格的改变,使其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进一步导致儿童发育受到影响[5]。1~3岁是儿童语言发育的最佳阶段,因此对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实施及时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育,提高其语言功能[6]。以往临床在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护理时,主要采取常规的护理,这种护理方式是一种基础的护理方法,无法全方位地提升儿童的语言功能,护理效果不佳[7]。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一种全面的干预措施,通过护理能够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使儿童及其家长均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现状以及积极接受相关护理干预;通过记忆力和操作能力训练、手势符号训练和表达与复述训练等多种方式的训练可以不断提升儿童的记忆力,使儿童全面掌握多种语言功能训练的方式,不断提升儿童的语言能力[8]。本次研究得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起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儿童家属对护理有较高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刘金香.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中的应用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73):280-281.

[2]张桂芳,海敬,尚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9):1223-1224.

[3]禤健平,苏绮雯,陈美姻.家庭康复训练结合融合趣味游戏的语言康复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4):14-16.

[4]林小芹,邓建荣.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在智力低下儿童语言康复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8,29(17):2425-2427.

[5]程昱.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中的应用探討[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3):60.

[6]黄鹏展,杨晓悦,葛雪娇,等.康复训练结合责任制护理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1):86-87.

[7]汤勤丽,梁伟燕,张桂辉,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家长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9):3189-3191.

[8]吕梦丹.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