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音乐游戏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09刘聪越任满景

艺术评鉴 2021年21期

刘聪越 任满景

摘要:幼儿音乐游戏不仅能给幼儿带来积极的情绪,同时能够提高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力,开发肢体动作,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故本文分析了当下幼儿音乐游戏的现状,研究了幼儿音乐游戏的创编,以阿拉尔市小精灵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加以实践与反思。

关键词:幼儿音乐游戏  游戏创编  动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1-0176-03

一、幼儿音乐游戏的含义

幼儿音乐游戏是幼儿在音乐的氛围下进行有规则的、以发展幼儿音乐游戏能力为目标的游戏活动。幼儿音乐游戏中总是贯穿潜在的教学目的,活动要按照音乐特定的要求来进行。用游戏的方法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现和创造能力,并且能够促进幼儿间的交往、合作以及动作能力的发展。

(一)幼儿音乐游戏的目标

1.认知目标:使幼儿初步形成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兴趣,能积极主动的按照游戏规则玩游戏。能用动作表情等来表现音乐游戏中的具体形象,在游戏中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合作,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2.情感与态度目标:幼儿喜欢参加音乐游戏,并乐意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形成积极、友善、活泼的情感特征。

3.操作技能目标:愿意在音乐游戏中与其他小朋友合作,保持协调一致,能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开展音乐游戏。

(二)幼儿音乐游戏的分类

从游戏的表现来分,音乐游戏可分为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和听辩反应游戏等三种。

1.歌舞游戏是以歌唱和韵律为主要活动的游戏,在这种游戏中,幼儿可根据音乐的类型以及音乐各种变化自由的创编动作和进行游戏。

2.表演游戏是我国幼儿园中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即根据音乐设计组织不同的音乐,让幼儿使用一定的动作进行情节表演和角色表演的游戏。

3.听辨反应游戏是侧重于对声音或音乐的听辨结果进行快速反应,以培养学前儿童对音乐中各种元素的分辨能力。以对音乐要素的反应和理解为主,例如游戏“抢凳子”,小朋友们在音乐播放的途中围着凳子一边走一边做不同动作,在音乐终止时迅速抢凳子,没有抢到凳子的小朋友即淘汰。

(三)幼儿音乐游戏的特点

1.音乐游戏具有实践性,所选用的音乐游戏要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具有可操作性,使得幼儿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的音乐教学目标。

2.音乐游戏具有趣味性,幼儿对于世界万物都时刻充满着好奇,在游戏中需要不断的提供新的有趣的刺激,故所选歌曲需要能够激起幼儿的兴趣。

3.音乐游戏具有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音乐与游戏之间的关系,即音乐与游戲是密切联系的。音乐能够促进游戏发展,游戏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感知音乐,使得幼儿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幼儿音乐游戏的良好实践可以使得音乐艺术性有更好的拓展,让幼儿深切的感受到其的魅力,同时,还能够激发幼儿的自主能力,让幼儿能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以及稳定的情绪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游戏之中,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幼儿音乐游戏的重要性

(一)促进幼儿精细动作和大肌肉动作发展

精细动作主要是指儿童使用手部小肌肉的力量,能够提高幼儿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其中尤其体现在手部的协调能力与控制能力上。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对幼儿手的灵活性提出了要求:“能用笔涂涂画画、能熟练的用勺子吃饭、能用剪刀沿直线剪,边线基本吻合”。除了对幼儿进行常规的练习、美工活动之外,可以通过手指操进行精细动作发展,在音乐节奏的配合下进行手指操的训练可以增强幼儿对诗歌的理解,从而使幼儿的小肌肉群得到发展。

大肌肉动作也叫粗大动作,主要包括孩子的颈部用力、翻身、坐、爬、站、走、跳等大肌肉动作,发展迟缓的幼儿常常表现为走路缓慢、容易被他人推到等,因此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音乐游戏中我们将采用奥尔夫音乐游戏以及奥尔夫音乐韵律活动对幼儿进行大肌肉动作的练习,从而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增进音乐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小班幼儿正处于好奇心、探索欲强的阶段,同时,小班的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性相对较差,注意集中的时间大概在10—15分钟,因此,音乐游戏能够更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从而提高幼儿的兴趣。所以,选择音乐时也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可爱的、生动活泼的音乐。

例如:在音乐游戏《猫和老鼠》中,选择一部分的幼儿当“老鼠”的房子,一个小朋友当“猫”,45个小朋友当“老鼠”,“小老鼠”和“猫”需要随着音乐奔跑,在音乐停止时“老鼠”要钻回洞里,“猫”要去抓“老鼠”,如果“老鼠”没有及时钻回洞就会被猫抓。在这个游戏中我们选择了原版动画片中的配乐进行游戏,在“猫”捉“老鼠”时用的是紧张、节奏紧凑的音乐,而在“老鼠”没有被抓到时用的是简单明快的音乐,选择的音乐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音乐片段,幼儿已经具有相关的经验,可以使活动开展地更加顺利。同时,结合游戏进行音乐赏析就更能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情绪,使幼儿在充满欢声笑语的环境中赏析音乐。

(三)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主要是指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视唱、和声、节奏等常规的技能,还包括乐理、音乐赏析等理论基础。传统的音乐活动大多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幼儿的需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在小班开展幼儿音乐游戏会更加符合该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幼儿音乐游戏需要在乐曲的伴奏下进行,以完整的乐曲为依托,实现游戏的串联,从而让幼儿在音乐性的游戏中提高音乐素养。

幼儿音乐类型种类繁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这样有利于幼儿接触不同种类的音乐,从而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不仅如此,在进行韵律活动的时候幼儿还能培养节奏感,节奏是音乐的核心,培养幼儿节奏感就能加深幼儿对音乐材料的理解。例如,在《我有一只小毛驴》活动中教师就是通过手指操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进行手指锻炼,这样的活动不仅训练了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也能够让幼儿了解手鼓和三角铁的使用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控制力。

三、幼儿音乐游戏的应用策略

幼儿的天性是好动的,我们要根据此特点来合理的设计音乐游戏,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推动他们的动作发展。

幼儿同时也是富有探索性的,我们在设计音乐游戏时可安排适量的创编让幼儿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去探索更为有效的方式、方法去完成动作的创编。幼儿音乐游戏在创编中要注意几点:

(一)合適的音乐是音乐游戏的基础

在选择音乐时要注意到幼儿各年龄段特征的不同,以免在给幼儿选择的音乐难度上有失偏颇,导致活动目标过于简单或者难以达成。小班的幼儿更适合歌词简单、节奏单一的歌曲,比如《小星星》这类歌曲等等。中班选择的音乐相比较小班而言是富有变化性的,音乐形式上可以有两段式或三段式结构,如《小蜻蜓》《哈哈笑》这类音乐。大班幼儿是非常好学、好问的,相对于小班和中班,他们更喜欢询问“为什么”,且他们已经具备了跟随简单的音乐、节奏做出相应动作的能力,因此在音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选择曲式结构富有变化的、乐曲内容稍微丰富些的。笔者认为,了解幼儿的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挑选旋律优美好听、节奏鲜明的音乐。

(二)设计音乐游戏内容贴合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重要动力。设计音乐游戏的前提是要了解幼儿兴趣,把幼儿的兴趣调动之后,幼儿会更加配合,音乐游戏对幼儿动作发展也更加充分、有效。活动的效果好不好常常与是否调动了幼儿兴趣有很大的联系。当音乐活动主题是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情感、意志去探索、尝试。

(三)设计音乐游戏时内容要丰富

幼儿的年龄段处于3—6岁,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且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在设计音乐游戏内容方面要多种多样,可以进行情景的导入、音乐的变化、或者是有趣的图片,进行游戏之前可以用语言、图片、实物等等来帮助幼儿理解游戏。有创意、有创新的导入有利于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动内容上。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生活经验少,注意力极易转移,因此教师一定注意内容的丰富、有趣。

(四)把音乐游戏的内容结合情景画面

通过创设一个与游戏内容相符的情景,让幼儿身临其境,对接下来的音乐游戏产生兴趣。比如在进行《十二生肖歌》时,我们可以做一些头饰,让幼儿表演,这种音乐游戏的效果更好。音乐与情景的整合会更加容易营造活动中的氛围,当幼儿在具体的情景中体验到人与情景、人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幼儿的情绪就非常自然的融入到了音乐游戏活动之中,每个情景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情感,从而激发出幼儿的不同情感。

四、幼儿音乐游戏的实践与反思

通过实践活动教学,围绕精细幼儿动作技能发展和大肌肉运动的发展特点进行幼儿音乐活动游戏的创编,满足发展幼儿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的需要,同时依据幼儿的动作能力发展水平及规律,科学、合理地组织进行音乐游戏创编,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及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的综合质量,有效促进幼儿音乐活动教育实践的实施。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得知,学前儿童应该具有初步的艺术思维表现与独立的创造思维能力,但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前儿童的动作发展水平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其具体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具体表现在:小班的幼儿不仅能够跟随自己熟悉的音乐节奏做一些身体上的动作,并且可以用身体动作等来模拟关于自然界的一些事物和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而中班的幼儿是可以用拍手、拍肩、踏脚、点头等一些身体动作或者是可以用可敲打的物品等来敲打音乐节拍和基本音乐节奏;大班的幼儿能用音乐律动或简单的舞蹈动作等表现自己的情绪情感和自然界中的事物。

我们本次实践活动主要以形象模仿音乐游戏和趣味性音乐游戏为主。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主要是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大肌肉运动发展,即教师可以根据音乐节奏让幼儿进行跑、跳、扭胯、叉腰、拍腿、拍手、跺脚等动作,使幼儿产生学习音乐的喜悦感。例如,我们在组织小班音乐活动《小白兔》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儿歌内容创编身体动作。当模仿小白兔进行蹦蹦跳跳的时候,通过游戏让幼儿亲身感受、体验小白兔的活泼,既充分发展了幼儿的大肌肉,又能够有效提升幼儿对音乐教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而对于中、大班的幼儿则重点在于充分发展精细动作,主要体现在幼儿手部肌肉能力的发展,旨在大大提高中、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的质量,更好地促进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如在我们亲自组织的中班音乐活动《我有一只小毛驴》时,在活动过程中加入了一些奥尔夫乐器,有节奏棒、手鼓、雨声筒、三角铁、沙锤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儿歌的节奏适时加入乐器,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帮助幼儿更好地寻找音乐节奏。再如,在大班的音乐活动《十二生肖》中,真真正正做到了以幼儿本身为教学主体,而不是以教师自己为教学主体,将先进音乐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充分融入到大班音乐互动游戏的模仿创编中,着重以大班幼儿身体动作为切入点,通过游戏让大班幼儿用他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十二种动物。在教学活动刚开始时,一部分幼儿由于缺乏音乐游戏上的兴趣,不会主动投入到我们的活动中,也不会积极地参与模仿和创编,但是在音乐游戏正式开始一段时间后,当他们看到其他幼儿又跳又跳,在开心地玩耍时,便充分激发了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参与到了音乐活动中,达到了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进行实践教学之后,也收获了很多,在促进幼儿精细动作和大肌肉动作发展方面、在增强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方面、在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我们得出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适当减少采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引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音乐教学方式,即需要教师让幼儿能够充分利用身体的不同部位亲身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歌词等,从而促使幼儿发现音乐活动乐趣与音乐活动的魅力所在,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去,同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游戏方法,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动作发展水平,在动作发展中更加有趣地学习音乐,寓教于乐,进一步促进幼儿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徐春艳.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3]马力,王聪.小班音乐教学的游戏化策略[J].教育观察,2020(12):53-54.

[4]张枫.幼儿音乐游戏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J].名师在线,2019(25).

[5]邢红.音乐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J].华夏教师,2019(09):01.

[6]陈欣昕.浅谈学前教育中幼儿音乐游戏的创编与实践[J].艺术评鉴,2020(04):111-112.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基于幼儿动作发展的音乐游戏创编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10757060,指导教师:孟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