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

2021-12-09赵盼盼

学周刊 2021年36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能力培养解决问题

赵盼盼

摘 要:教学中使用最为广泛和有效的方式,当属问答式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合理的提问,不仅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特就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展开相关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6-00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15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对教学方式做出合理科学的改进和创新。现阶段,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教师摒弃了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了适合当下小学生发展的诸多元素,旨在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教育所面对的受教育群体,是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孩童,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通常存在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数学教学的质量,还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1]。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适合于小学生的教学方式,以此对学生做出有效的引导。在新课改实施背景下,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课堂“主宰者”的身份,转变为“引导者”身份,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性的学习,转变为主动性的学习。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教学方式着手,而通过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发现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此确保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发现教学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其次,为了保证情境创设教学法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在情境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

例如,教师在开展“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活动时,就可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法,用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运用多媒体的功能,向学生分别展示“蜗牛爬行”“乌龟爬行”“猎豹奔跑”和“飞机飞行”等视频。由于视频信息与小学生的喜好相符,所以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到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其次,教师就可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毫米、分米、千米形成基本的认识。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知,能不能判断出视频中各种事物的运行速度”,学生会将视频中的事物进行比较,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然后,教师再次提问,“同学们蜗牛爬行最慢,在较少的时间内,只能前进很短的距离,此时可使用毫米来形容蜗牛爬的路程,那请同学们回答用什么长度单位,形容乌龟、豹子和飞机的路程”。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分别为事物标记出相应的长度单位,然后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答案,继续开展教学活动。

二、采用生活化教学法,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力

知识源自生活,也将用之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完全可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开展问答活动时,需要将问题内容转化为生活中的元素,以此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分析和解决问题[2]。第二,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高度集中,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尽量使问题的形式和内容贴近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此必可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系在课堂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元素,还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中,还应尽量采用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用以提增生活化教学的体验性和真实性,也就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和清晰地认识到问题,进而更加高效和系统地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在开展“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教学活动时,由于时、分、秒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通过生活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时、分、秒形成正确的认知。如,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段文字:“小明同学花了10秒钟的时间穿好了衣服,用了5秒钟的时间刷牙,然后用了3个小时的时间吃饭,最后通过步行15分钟到达学校”。教师还需要向学生提出,“同学们根据这段文字,能够发现几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原因”。学生通过阅读,发现文字所讲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符,只是时间上有所不同,此时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指出段落中的错误点,并且进行分析和说明,给出正确的答案。

三、设置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问答式教学法在各阶段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并且教学效果较为显著,不仅可帮助教学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设计出与之相应的教学问题,才能保证问答式教学法的有效性[3]。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针对小学生喜好游戏的特点,在设计问题时适当地融入了趣味性,如此一来既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又能成功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首先,教师在设计趣味性的教学问题时,应充分地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像是动画、游戏、音乐等,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其次,设计趣味性的教学问题时,还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此避免趣味性问题出现“生拉硬套”的现象,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扩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问答式教学方式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并且在其中融入了诸多有效教学法。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主要是由于学生在此模式中,能够实现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也就能够扩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首先,在采用小學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需要重视小组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尽量确保学优生和学困生在同一个组别,如此一来就能够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帮带效果”,不仅可有效地缩小班级教学的两极分化现象,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其次,新课程改革实施背景下,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是要在合适的时机,采用科学的引导方式,将学生引领到正确的解题方向上。

例如,教师在开展“动物趣味——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活动时,就可提倡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教师向学习小组提出“如何探明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当小组获知教学问题后,就可展开讨论和分析,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教师要鼓励所有组员都要发表自己的认识。有的学生会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如“在超市买苹果时,电子秤会显示1.5千克,能够轻松提起”,有的学生则说“爸爸经常说他的小汽车有1.5吨重”。通过小组成员的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被完全打开,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问题。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还可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五、注重有效评价总结,建立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评价和总结的作用,以此帮助学生找寻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进而促使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改正和补强,从而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出合理科学的评价。首先,在评价和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感受,切记不能使用过于严苛的话语,以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其次,在进行评价和总结时,还需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做出合理评价,如在面对学困生进行评价时,需要多以鼓励表扬的方式进行,以此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解决自信心。而针对学优生进行评价时,要适当地提高标准,尽量突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优生的解题能力。最后,为了提升评价总结的教学效果,教师可提倡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如此一来就可促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取长补短之势。

六、分层设计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

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情,而是要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实践,才能实现最终目的。此外,通过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可发现学生之间,不论是在学习能力上,还是在学习成绩上,都会出现明显的差距。而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不能自主地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必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甚至会出现放弃学习的思想。基于此,教师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需要在问题设计上做出合理科学地调整。首先,针对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地提升问题的难度,可将问题的重心放在知識的难点和重点上,也可设计一些扩展性的问题,以此帮助学生发散解决问题的思维。其次,针对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将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作为问题设计的重点,从而重点巩固学生的基础性知识。最后,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思想,当学生能够顺利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后,要适当地增加问题的难度,以此确保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能够实现逐步提升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本文主要从趣味性的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情境创设教学方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展开了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曹美仙.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92.

[2]吴岳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67.

[3]罗晖.解读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分析能力[C]//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20:203.

[4]王菊连.小学数学问题的“生活化”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189.

[责任编辑 谷会巧]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能力培养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