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2021-12-09肖迪
肖迪
【摘 要】 高中化学知识论述性比较强,教材内容也是环环相扣。如果学生在学习某个章节时感觉到很枯燥,产生厌学心理,会导致知识脱节,对之后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只有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才能在学习中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不断提升化学素养,进而提高学习成绩。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论述,希望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中化学;自主学习;实验
当下很多高中教师和家长都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挑战,大多数人认为课堂教学效率非常重要,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加快完成教学目标,在高三时多给学生留下几轮复习时间。高中的课程设置特别紧张,当天学习完的课程如果没有及时消化,第二天讲新课程就会被落下,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授课,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保证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只有学生主动学习,才会事半功倍,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让学生徜徉在化学的海洋中,教师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做好“摆渡人”的角色。
一、多媒体课件相帮,预习做先锋
高中化学知识与初中相比更具有深度,很多学生还是保持着初中的学习方法,初中化学的重点基本都在化学方程式中,而高中讲得更多的是化学反应原理。有些学生在上课之前还是等着,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觉得只要做好化学笔记就能学好,这种学习方式是错误的,教师要及时纠正。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常言道: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学习也一样,只有学生在上课之前做好预习,才能在课堂上很轻松地学到知识。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提前探索,对于未知的东西,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用本子记下来,然后第二天问老师,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会对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在留预习作业的时候不能告诉学生预习课本中的下一节,而是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些素材视频,利用动画或者实验视频直观地将知识展示给学生。学生可能对新知识是抗拒的,而且课后作业任务繁重,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做预习工作。因此,教师设计的视频要非常简短,言简意赅,用几分钟的时间就能让学生了解下一堂课中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比如,在讲“氯气的性质”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做一个PPT,展示教学的重点:氯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氯水的成分探究。然后提出一些生活相关的问题,如:氯气泄漏问题如何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了解知识,了解了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就可以利用物理及化学反应来解决氯气泄漏问题。然后,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或者自己录制一个关于氯气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氯气的物理及化学性质。这样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就能够带着自信心进行学习,有了成就感就会觉得学习更简单,从而更愿意投入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不一,所以教师在设计预习课程的时候,要尽量通俗易懂,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会。
二、开展小组活动,增强交流学习
自主学习并不代表学生独自一个人学习,学生可以在小组交流讨论中进行自主学习,大家一起讨论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化学知识对于一部分学生是晦涩难懂的,很多时候教师讲解的话他们是听不懂的,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让其他理解了知识的同学进行讲解,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更能引起共鸣。小组讨论还能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地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学生在小组中还能扬长避短,比如,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理解得不是很透彻,而其他同学在这方面如果擅长的话,可以互相帮助,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之间产生一种默契,争相学习知识,达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没有压力和束缚,学生更愿意投入学习中去。比如,“物质的聚集状态”这一课主要是利用学生之间探究合作的学习,教师要本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设计分组情况,将学习好的和学习差的学生组合分组。探究1mol物质占用体积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让不同的小组相互交换数据进行学习。每个学生都要观察自己手里数据表中的数据,通过观察发现一些规律,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1mol所占的体积大小有什么变化。如此会引发学生思考:物质体积的变化都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这样小组可以确定探究主题: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所占体积的大小?教师还可以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能接受并在熟悉的环境中探究知识。比如:足球与乒乓球体积的对比,这样直观的实例让学生更能理解体积变化的状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学习科学家研究化学的科学态度及研究方法,在探究中学会观察、比较、归纳等。结合情境教学和反馈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问意识,感受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
三、自主设计实驗,感受化学魅力
化学知识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虽然化学实验是严谨的,但是相同的实验可以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或者可以设计不同的环节,教师在上实验课时,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完成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实验主题,让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内容与流程,然后在不断调整和尝试中完善实验,最后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温习和验证所学的知识,还会有很强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会让学生更喜欢学习化学,会有一种掌控全局的感觉,从而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动手实践后,学生会更加注意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利用酸碱反应疏通下水管道。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只要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并保持一颗好奇心追根溯源,就会发现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学生会学以致用,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这种自由的课堂模式缓解了学生对课堂的恐惧感,轻松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及发散思维的发展。
比如,在讲“物质的分离与提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实验的主题:物质的分离。这种实验方法很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设计一个与主题相关的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有过滤、蒸发、结晶、蒸馏、萃取和分液。鉴于一些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较弱,教师可以给这些学生安排特定的实验,用课本中所讲述水的混合物的分离,从污水、酒水、海水三个角度给学生留下实验思考,建立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学习自信心,产生学习动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四、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主导课堂走向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将所有精力都放在高考上面,因此,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授课。学生的思想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他们已经习惯了教师将知识“嚼碎了”喂给他们,自己根本不愿意动脑。长此以往,学生不再愿意独立思考,对于那些不理解的知识也不会追根溯源,什么都等着教师来解决,这种依赖心理就会导致平时上课看起来都会、考试的时候一塌糊涂的现象。教师想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主,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情境教学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态,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给学生展现一些化学实验或者播放一些化学知识在生活以及军事上的应用资料,在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同时,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自发地探究知识的深意,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首先要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就算最后没有解决,在研究的过程中也会对部分旧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不到万不得已的阶段,最好不要请教老师。自主探究过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导向。比如,在讲“二氧化硫”这一课时,学生会了解到大气污染大多来自这种物质,会引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更能激发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相应的反应以及如何处理掉多余的二氧化硫的愿望,促进学生情感价值体现。
五、培养阅读兴趣,提升主观能动性
课本中所包含的知识是有限的,很多知识都需要教师额外补充。但是课堂时间极其有限,教师能传授的知识少之又少,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寻找途径,扩充自己的知识库。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学生能够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很多,网上有很多的学习网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适合自己的读物来强化知识积累。特别是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掌握比教材更基础的知识,以退为进,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化学。若是学生没有时间,或者其他条件不允许,教师则可以安排学生学习教材中所设置的拓宽视野模块。培養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能够帮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学生接触的知识面越广,就越会对教材中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读物的素材,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阅读能够促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能迅速找出解决的办法。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化学学习非常有必要,化学知识非常抽象,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就不能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也无法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内涵,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化学知识还是需要动手实践才能完全理解,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不断地挖掘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魅力,不断增强学习兴趣。虽说应试教育有很多弊端,但是其终究也是为了高考做准备,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教师也要保证学生对待知识的严谨性。
【参考文献】
[1]张建文.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215.
[2]张小东.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讨[J].高考,2018(17):188.
[3]李浪.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