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音乐课堂中不可低估的“微”魅力

2021-12-09陈瑟雯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利用微微课素养

陈瑟雯

微课是一种借助短视频为学生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的教学资源。在音乐教学中应用微课能够有效体现音乐知识的趣味色彩,使学生在短时间的学习中,也可以实现音乐素养的大幅度提升。但从目前的音乐教学看,存在部分教师不重视微课技术,以及不知道如何有效应用微课的情况,致使微课技术的应用价值得不到有效体现,学生也无法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增强音乐素养。所以,在现阶段组织学生学习音乐时,教师应当认可微课的优势,主动增强对微课技术的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为微课寻找落脚点,使音乐课程因微课的介入而释放魅力。

一、巧借微课预习,丰富预习资源

预习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环节,在预习环节中,学生一般依靠自身的音乐素养,对教材上的音乐知识进行自主解读,从而为课堂学习做铺垫。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的自主预习资源十分有限,只有音乐教材,致使学生的预习兴趣不高,预习质量也不佳。而在微课技术出现后,教师可利用微课为学生制作自主预习视频,有效丰富学生的预习资源,促使学生从灵动的微课中提取音乐知识,在发展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为优质音乐课堂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太阳出来喜洋洋》一课前,教师就可以发挥微课的作用,为学生制作自主预习的资源。首先,教师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歌曲的唱法”“歌曲中渗透的情感”等。随后,围绕本首乐曲的教学内容,教师进行微课视频制作,并根据未来课堂上的教学顺序,合理安排微课中各项知识的出现次序。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情况,进行微课视频总体时长的调整,避免由于微课时间过长,使学生在浏览微课时出现“走神”等情况,消耗学生的预习兴趣。在微课做好后,教师将其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观看微课中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增强对本首乐曲唱法和情感的认识。这样,在正式上课时,学生已经对本首歌曲的唱法和情感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能够迅速地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快速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为优质课堂的形成助力。

显而易见,微课视频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预习资源,变换学生的预习方式,点燃学生的预习热情,使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就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事先理解音乐知识,从而在发展音乐素养的同时,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应用微课导入,提高学生兴趣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中的初始环节,通过趣味性的课堂导入设计,学生能够迅速地转变自身的学习状态,主动将注意力从课下转移到课上,并对新学习的内容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可见,传统的照本宣科式导入,并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就对音乐知识产生学习的欲望,而微课技术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具象化处理,为学生带来强烈的视听刺激,所以,教师应当主动借助微课进行导入环节设计,带给学生趣味体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动力。

以小学音乐《姑苏风光》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技术优化导入环节的设计。在课堂上,教师先使用微课为学生展示江南水乡的美景,中间暂停微课,对学生提出“你知道这是哪里吗”的问题,使学生根据微课上呈现的风景,猜测出“苏州”的答案。随后,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继续播放微课,对学生进行引导“下面请跟随老师的步伐,一起穿梭在如诗如画般的苏州吧!”使学生在观看微课中,对苏州的自然风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之后,伴随画面的流转,在微课中开始播放《姑苏风光》的歌曲,进一步营造课堂氛围。围绕歌曲,教师为学生设计“你知道这首歌曲吗?歌曲中描述的是哪里的景色呢”等问题,让学生在观赏美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分析歌曲中的内容,完成对本节课歌曲的初步赏析。当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后,教师再顺势为学生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主动走进新课中,开启学习歌曲之路。

显然,教师使用微课视频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能够让导入环节变得更加灵动、有趣,使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主动走进新课,并对新课中的乐曲进行初步赏析,从而充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使用微课分层,满足个性需求

受到多方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对学生教授音乐知识时,教师发现学生的音乐素养各不相同,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也存在一定差异,当教师采用完全相同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相同的音乐知识时,学生表现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大相径庭”,最终导致整节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与预期效果相去甚远。为了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力求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教师有必要利用微课,为学生提供差异性的学习内容,从而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比如,在教学小学音乐《唱着跳着走向你》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提供模块化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首先,教师要解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学唱本首歌曲,并用朝气蓬勃的歌声表现歌曲中的情感;2.掌握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并对歌曲休止处进行修饰处理等。随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定位和分层,并进行学习任务的细分,如将音乐综合素养较高的学生设定为“提高层”,并设定“学唱本首歌曲,利用朝气蓬勃的歌声表达歌曲中热爱家乡、渴望友情的情感;掌握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学习目标;而将音乐综合素养较为一般的学生设定为“基础层”,并设定“学唱本首歌曲,了解歌曲中的情感,认识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学习目标。之后,围绕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制作差异性的微课视频,并精准发送给不同层级的学生,以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本节课学习中有所收获,发展自身的音乐素养。

不难看出,教师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定差异性的微课视频,能够借助微课视频的模块化优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学有所获,从而增强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借助微课制作,补充教学内容

每一个音乐作品的产生,都与其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内涵和情感。但音乐课堂的教學时间有限,当教师带领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时,很少有充足的时间为学生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以至于学生无法对音乐作品进行准确解读和分析。对此,教师可以使用微课延伸教学的空间,利用微课为学生制作讲述创作背景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观看微课后,能够对音乐作品产生更加精准的理解。

例如,在小学音乐《映山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用微课完成创作背景的补充,帮助学生积累音乐常识。《映山红》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表现了人们对红军的崇敬之情。歌曲一共分为两段,第一段是潘行义随军出发,冬子和妈妈在山里盼望红军归来时所唱,第二段是冬子妈妈英勇牺牲时所唱。在1973年,作曲家傅庚辰已经为电影剧本谱写完了所有歌曲,但是在回北京进行录制时,偶然看到了电影的第三稿,其中的话语触动了傅庚辰的心灵,因此,傅庚辰决定舍弃原本已经创作好的歌曲,并重新谱写了《映山红》这首歌。在课下,教师将上述内容置于微课中,并利用一些图文资料和影音资料等,丰富微课中背景知识的呈现形式。在引导学生鉴赏歌曲前,教师先将制作好的微课发送给学生,帮助学生填补音乐常识,以便学生在正式上课时,可以对歌曲中的情感和内涵进行精准解读,理解歌曲中对红军的歌颂,从而坚定爱国之心。

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常识,能够有效补充课本上的内容,打开学生的视野。对此,当教师利用微课为学生补充知识时,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音樂素养,有助于学生对歌曲中情感的理解。

五、借助微课复习,创建灵动形式

复习是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环节,有效的复习不仅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印象,延长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记忆,也可以帮助学生重新梳理知识,完成对知识的再理解。所以,复习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整节课的学习质量。然而,仍旧有不少教师不重视复习环节,只是让学生简单地根据笔记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内容。当微课技术应用在音乐课堂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呈现模块化的复习内容,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自己的学习节奏,合理地调整复习进度,从而在灵动的复习形式中,真正有效地提升复习质量。

比如,在教学《八月桂花遍地开》这一课中,微课技术的介入能够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复习视频,打造灵动的复习模式。在制作微课前,教师先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以及各个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细致梳理,并使用思维导图明确地呈现本节课的知识。随后,教师制作多个微课视频,如有的微课中介绍本节课的框架,有的微课中介绍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等,在微课做好后,教师根据微课的内容为每一个微课命名。当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将之前制作的微课发送给学生,使学生在浏览这些微课时,重新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如在浏览介绍本节课框架的视频中,学生能够健全自身的音乐知识体系;在浏览介绍学习重点的视频中,学生也可以反复体会歌曲中的情感,感受当年革命根据地的热闹景象。同时,这些微课视频也具有慢放、快进、暂停等功能,所以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对微课的播放速度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复习节奏。在学生复习完毕后,也可以将这些微课上传到云端,在之后的学习中如果出现遗忘的情况,也可以及时地获取这些视频,再次进行学习。

不难看出,教师利用微课为学生制作复习的视频,能够充分创建灵动的复习形式,使学生真正地根据自己的复习节奏,对微课视频的播放速度、播放进度等进行自主调节,充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总而言之,微课是现代教育资源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新时期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在当前的音乐课程教学中,微课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作为一线的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当认识到微课的应用优势,主动地在音乐课堂上为微课技术寻找落脚点,使学生的预习因微课而丰富多彩,学生的课堂学习因微课而灵动多姿,学生的个性因微课而全面释放,从而真正强化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实现音乐素养的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利用微微课素养
利用微课实现课前与课上、自主与点拨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案例研究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微距镜头下的种子之美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