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2021-12-09肖继桂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培养方法解决问题

肖继桂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精进,教师不再只是对课本知识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其中,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运用,并能够通过思考去探究解题方法,进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达到理想水平。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探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方法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高度发展时期,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存在一定困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还要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运用,以此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一项重要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实际生活中的资源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学生和生活之间的距离,还能够快速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成绩。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十分重要。每一种题型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在学生进行解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进行考查,了解学生的知识盲区,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让学生逐步消除自身的知识盲区。学生的解题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展开差异性教学,提升全体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要熟练地将前后学习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并进行融会贯通,才能促使学生进行题目解答和学习。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能力,因此,解题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思维逻辑有了一定的完善和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在进行解题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地对题目进行深入探究,促使学生不断地对知识进行吸收和整合,并由此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以及对于解题方式的思考和探究,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和完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方法

1.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动力,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有了学习兴趣才能静下心来进行深入学习。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入手。小学生年龄小,所接触的事物有限,他们通常接触的是色彩鲜明的绘本以及形象生动的卡通人物,或者是互联网上的游戏。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充分融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轻松且愉快,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专心听讲,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比一比”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动活泼的小粉猪、中等身材的小绿猪、瘦瘦高高的小黑猪,让学生进行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先选其中两只小猪进行比较,再进行变换,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三只小猪的胖瘦和高矮。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讨论、探究,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比谁胖、谁比谁瘦,谁最胖、谁最瘦,谁最高、谁最矮,在进行探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比一比”中的逻辑性,进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通过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展示,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进行教学,能够减轻学生的抵触心理,在学生的积极探讨中得出有效的结论,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助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此外,教师在教学“规律探究”时,可以采用给“小白兔穿衣服”的游戏辅助教学。小白兔有三件上衣和四条裤子供选择,在电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搭配,当搭配重复时,电脑会进行提醒。学生与电脑之间进行的互动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规律以及相关知识的扩展。同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摆脱教师的指导,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对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极为有利。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并仔细观察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解决,让学生对问题进行二次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自主探究模式教学,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逐渐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新课改理念要求改变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被动学习、埋头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探究不仅能够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思考如何进行小数之间的大小比较,在学生对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思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书上的讲解或者是自己的想法,进行分数之间的比较。学生可能会得出将分数转化为小数进行比较,也可以将小数转化为分数进行比较,进而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得到两种进行比较的方法。该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因为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而得出结论,这样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升。因此,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并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 融入实际问题,强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进而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圆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而不可以是方形的或者是三角形的,这是因为圆上任何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把车輪做成圆形,车轴在圆心上,当车轮在地面上滚动时,车轴离地面的距离始终等于车轮半径。因此,车子才能平稳地行驶。假如车轮变了形,不成圆形了,轮上高一块低一块,到轴的距离不相等了,车就不能平稳行驶了。学生的探究过程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以此促进知识的拓展和运用。又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以制作桌布为由,让学生动手测量桌子的长和宽,然后进行面积和周长的计算。这个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对长方形面积、周长知识的掌握,又能让学生将生活的日常知识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并让学生明白,数学不仅是一门需要考试的科目,更是生活中随处可用的知识。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以此强化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立足活动开展,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数学活动情境的创设以及实践的过程,检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比和比例”这一内容时,教师将学生带到篮球场上,让学生测量篮球架的高度。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想出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但学生得出结论并不能进行实际操作,这时,教师就可以将一根1.5米的竹竿立在球场旁边,再量得影子长1米,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比例的方式,先测得篮球架影子的高度,再进行实际篮球架高度的计算。这样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气氛愉快轻松,使学生既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又获得了新知识,同时还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进行延伸,让学生进行旗杆长度的测量、教学楼的高度测量等。通过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会到可以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能够积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激发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并能够积极促进学生顺应社会的变革。通过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有效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的学习成绩和数学学科素养,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琦.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J].成长,2020(05):130.

[2]张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4):527-528.

[3]朱生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学周刊,2020(07):101-102.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培养方法解决问题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