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玩户外游戏,让幼儿自由成长
2021-12-09郑紫霞
郑紫霞
【摘 要】 户外游戏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放幼儿的天性,强化幼儿的主体地位,并给予幼儿亲近自然的机会,但是,一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优质户外游戏活动的生成。所以,作为一线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对症下药”,主动优化户外游戏活动的形式,在有效实施活动中让幼儿自由地成长。
【关键词】 户外游戏;幼儿;活动目标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组织幼儿参与活动时,教师愈发关注活动的质量,尝试从多个层面出发,优化以往的活动形式,促使幼儿在玩乐中实现全方位的成长。而户外游戏活动能有效培养幼儿的交流能力、互动合作能力和探索能力等,因此,近年来,户外游戏活动也开始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成为教师进行活动改革的重点。在现阶段的户外游戏活动中存在教师指导不合理、活动缺乏评价等情况,致使户外游戏活动的价值很难得到充足的体现。所以,教师应当主动调整户外游戏活动的实施方式,以便为幼儿打造一个自由自在的成长乐园。
一、重视活动目标,明确活动方向
活动目标是教师开展活动的依据,在活动目标中不仅有对幼儿的期待,也潜在地提出了活动实施的方式,能够让教师以此为方向,进行活动的有序安排。但是,在实施户外游戏活动前,许多教师不重视活动目标,只是用简单的话语描述活动的目的,以至于在正式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时,经常出现活动秩序紊乱、活动没有条理等情况,使户外游戏活动的实施质量不如预期。所以,为了打造优质的户外游戏活动,教师应当在实施活动前制订优质的活动目标,并对活动目标进行细化。
以“认识沙子”的户外游戏活动为例,教师就可以通过细化的活动目标明确整个活动的方向,从而促进优质户外活动的生成。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定如下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开展尝试性操作,使幼儿体会到沙的特性,如沙子的粗细、沙子的质感以及沙子与水不相溶;2.初步认识沙的用途,并能简单地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沙;3.基于对沙的了解,激发对自然物进行观察的兴趣,主动地保护生活中的自然物;4.通过玩沙的过程,激发愉悦的情绪,初步培养探索精神。之后,教师以上述目标为导向,进行玩沙活动的安排,以便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逐步了解沙的特性、认识沙的用途。
不难看出,活动目标在整个户外游戏活动中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师结合户外游戏活动的目标以及幼儿的成长需求等,进行活动目标的细化设计,并根据细化后的活动目标进行活动方案的优化。这样,能够明确整个户外游戏的方向,以便幼儿更好地参与活动,激发玩乐的兴趣,实现有效成长。
二、注重趣味建设,充分调动兴趣
兴趣是幼儿参与户外游戏活动的精神支柱,如果幼儿对户外游戏活动没有了兴趣,他们就很难在户外游戏中尽情玩耍、学习。同时,长时间的户外游戏,也会让幼儿“精疲力尽”,使幼儿产生对户外游戏活动的排斥感。所以,在设计户外游戏活动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要根据幼儿的兴趣来安排户外游戏,以便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游戏。但是,在安排游戏时,教师也要兼顾教育意义,避免户外游戏缺失教育的价值。
比如,为了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教师为幼儿安排“龟兔赛跑”户外游戏活动,让幼儿分别扮演“乌龟”和“兔子”开展竞赛。然而,当教师只是简单地赋予幼儿不同的身份时,幼儿的兴趣很难被充分地激发。对此,教师可以为扮演不同角色的幼儿分發不同的道具,使幼儿的角色扮演过程变得更加逼真,如对于扮演“兔子”的幼儿可以戴上兔子的标志性“耳朵”,扮演“乌龟”的幼儿可以背上乌龟壳似的书包。同时,在幼儿奔跑的赛道上,教师也可以用板凳、篮球等物品设定障碍,加大幼儿前进的难度。此外,在幼儿完成竞赛后,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幼儿不同的奖励,让幼儿进一步体会到游戏活动的乐趣。
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户外游戏活动的内容,对活动形式和活动细节等进行趣味化的设计,能够增添户外游戏活动的乐趣,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户外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逐步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效果。
三、搭建恰当小组,形成和谐团队
幼儿的能力是有限的,在同样的户外游戏活动中,不同幼儿完成活动的进度也是不一样的。幼儿单独参与户外游戏活动时,经常会出现完不成活动的情况,合作学习活动是伴随素质教育理念而来的一种新颖的活动方式,能够为幼儿搭建互动学习的平台,让幼儿在互助中加快活动的进度。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特点,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安排每个小组中的幼儿,以便幼儿在发挥自身作用中促进和谐团队的生成,逐步依靠团队的力量,快速、高效地完成户外游戏。
例如,在户外玩足球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让幼儿之间形成互动良好的团队。首先,教师基于以往的户外活动经验,对幼儿的控球能力、性格特点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分析,明确哪些幼儿的控球能力较强,哪些幼儿的性格较为开放,哪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随后,教师以互补性为原则,安排每个小组的幼儿,使各个小组中既有控球能力较好的幼儿,也有性格较为开放的幼儿,同时还有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之后,教师将活动的主导权交给幼儿,引导幼儿依靠小组的力量逐步完成玩足球的户外游戏活动。如小组内控球能力较好的幼儿,负责对他人进行指导和技巧的传授,提高整个小组的控球效果;性格较为活泼、开放的幼儿,负责调解组内关系,创建和谐的活动氛围;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则负责沟通工作,搭建组内流畅的沟通桥梁。
教师先对幼儿的能力进行分析,再按照一定的原则安排每个小组的幼儿,能够让每一个幼儿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价值,在贡献自己力量的过程中加快参与户外游戏活动的进度,从而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有效成长。
四、自主选择游戏,彰显自由本性
受到学习经历和成长背景的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会发现,面对同样的户外游戏活动,不同幼儿的学习态度不同,有些幼儿会表现得兴致高涨,而有些幼儿则会表现得无精打采。如果教师沿用以往的活动方式,为所有幼儿安排同样的户外游戏活动形式,势必会影响幼儿的心情,降低全体幼儿参与户外游戏活动的质量。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兴趣爱好,为幼儿设定自选型的户外游戏形式,使幼儿在释放自身个性中,真正地感受到户外游戏活动的自由本性,强化参与户外游戏活动的动力。
比如,在组织幼儿玩绳球时,教师就可以为幼儿引入多个玩绳球的游戏方式,促使幼儿在自由选择中释放自己的个性,真正全身心地投入游戏中。首先,幼儿要认识什么是绳球,要了解绳球的特性。随后,幼儿学习“传绳球”“顶球走”“跳起扣球”“空中乒乓”等多个游戏规则,如“顶球走”的游戏规则是将绳球上的绳子缠绕在球上,随后,将整个绳球放在头顶,沿着规定路线行走。当幼儿熟悉了这些游戏的基本规则后,教师组织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如想要玩“传绳球”这一游戏的幼儿,就选择这一游戏;想要玩“顶球走”的幼儿,就选择“顶球走”的游戏。同时,选择同一游戏的幼儿自动成为一个小组,共同按照游戏的规则参与活动,以便在自由的玩耍中真正地体会户外游戏活动的乐趣。
显而易见,教师先为幼儿设定多样化的户外游戏活动形式,并为幼儿设定自主选择的时间,能够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形式,使幼儿体会到户外游戏活动的自由气息,以便幼儿在释放自身个性中纵情于户外游戏。
五、活化评价方案,强化幼儿主体
活动评价是幼儿认识自己不足、肯定自己优势的环节,但是,在以往的户外游戏活动中,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活动上,较少关注评价环节,以至于幼儿无法从评价环节中获得成长,增强反思能力。同时,有些教师创建的评价形式较为单一,使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点评,所以,为了提高幼儿的反思能力,使幼儿成为评价环节中的主体,教师应当在幼儿参与户外游戏活动后,创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促使幼儿在点评他人、反思自己中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不断从评价环节汲取成长的养分。
例如,在开展田园类户外游戏活动后,教师就可以为幼儿设定“发言的积极性”“合作的主动性”“动手操作的积极性”等评价项目,让幼儿开展组内互评,使每一个幼儿都可以了解自己在同伴眼中的表现情况,并聆听同伴对自己的建议。随后,教师再基于自己的观察,从相对专业的角度,对幼儿挖坑、填土、浇水等行为,以及幼儿与他人的合作情况等进行点评,促使幼儿获得教师的专业性评价。紧接着,幼儿结合多方意见进行自主反思,从而在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优势中坚定信心,改进自己的不足,以便在之后参与其他户外游戏活动时,可以拥有更加优秀的表现。
教师组织幼儿参与户外游戏活动的评价环节,能够有效凸显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幼儿在随后参与户外游戏活动后,也可以主动地回忆自己的行为,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在及时的改进中获得稳步成长。
总而言之,戶外游戏活动对幼儿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然而,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往户外游戏活动经常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户外游戏活动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幼儿也很难实现自由成长。所以,教师应当主动地针对以往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在细化活动目标、安排合作学习形式、活化评价方式中,明确幼儿的成长方向,加快幼儿完成活动的进度,并强化幼儿的反思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卓燕平.利用户外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以沙水建构游戏为例[J].新课程,2020(39):186.
[2]张园园.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游戏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0(11):45-46.
[3]王丽芳,程永山.幼儿园户外运动场开展的实践方法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4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