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音乐的涓涓细流流淌在孩子的心田

2021-12-09张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兴趣有效性

张桐

摘  要:小学音乐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究活动,让音乐的涓涓细流流淌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兴趣;有效性

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可以提高孩子们的乐感和节奏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小学音乐教师需要采用种种举措,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一、采用多种举措,激发学习兴趣

(一)借助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一直以来都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天性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他们的情感能够以最为自然的方式抒发出来,他们能够在游戏中尽量表现自我。传统教学中,我们大部分音乐教师都是自己唱一句,学生学一句,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主宰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跟着教师听音乐、唱歌曲,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音乐课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兴趣。但是,如果我们音乐教师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乐理知识,学习唱歌曲,那教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比如,学生在唱“小小鸭子划呀划”时,一边唱,一边用两只手学着鸭子做划水的动作;学生一边唱着歌词“红灯停,绿灯行”,一边做红灯、绿灯的游戏;当学生唱到“小火车呜呜呜”的歌词时,不由自主就一个接着一个接起了长龙,就像一列小小的火车一样……这样寓教于乐,在学会唱歌的同时,愉悦了孩子们的心情,使得孩子们乐此不疲。

(二)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教学中,如果老师给孩子们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孩子们在情境中学习,孩子们一定会学得兴趣盎然。入情入境地学习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对外界的认知规律,可以极大地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内驱力,可以让音乐课堂变成孩子们乐而忘返的乐园。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歌曲《找春天》之前,就可以把孩子们带出教师,带到操场上走一圈,引导孩子们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孩子们看见操场上小草探出了绿油油的小脑袋,操场边的桃花开始打出了花苞,柳树的树叶发芽了,风儿吹在脸上,一点儿也不觉得寒冷了,好不惬意!孩子们经历了找春天的乐趣,置身于春天,来了到真实的情境之中,再来学习这首歌曲,就能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他们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就会完全沉浸在歌曲所要表达的春天到来的美好的意境之中,学得特别有情趣,课堂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动画等于一体,可以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同时,多媒体可以化难为易,化虚为实,把抽象的乐理知识、复杂的过程等,通过动画、声音的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学习兴趣大增。例如,在教学音乐鉴赏课《彼得与狼》时,教师可以用课件展示画面,同时用不同的乐器呈现故事中的不同的場景:当小鸟出场时,叽叽喳喳,好不热闹,长笛的演奏,使得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情境之中;鸭子的形象则用双簧管模拟,孩子们听了仿佛看见了小鸭子那蹒跚的步态;单簧管在低音区的跳音演奏,令人仿佛看见了那只机灵的小猫在捕捉猎物的画面;彼得机智勇敢,弦乐则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点;大管浑厚、粗犷的声音则变现了爷爷的老态龙钟,大管的声音和节奏把老人的唠叨模拟的惟妙惟肖;背景音乐用三只圆号,体现出老狼阴森可怖的嚎叫,令人听了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多媒体课件完全把乐曲所表达的情境模拟出来了,让孩子们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他们沉浸在音乐所描绘的故事氛围中,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了音乐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多媒体辅助有利于突出音乐教学的重点,化解学习难点,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在教学《童声里的中国》这首歌时,少部分孩子难以在学习中把握歌曲的曲调和歌唱时的停顿。这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用展示台展示这首歌的歌词和曲谱,先让孩子们说一说哪里需要停顿,随着孩子们的回答,教师用红色的笔,将这首歌需要停顿或者需要孩子们注意的地方,用鲜红的符号标注出来。这样直观展示后,孩子们就能在歌唱时,加强注意,有意识地去避免这些错误。学生歌唱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可以用多媒体多呈现几遍,直到学生唱对为止。

二、优化教学过程,调动学习内驱

(一)引入乐器教学,激发学习内驱

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小乐器的教学,如排箫、口琴、竖笛等等。借助学习这些小乐器,推动孩子们对抽象的乐理知识的学习,促使孩子们音乐乐感的形成。排箫、口琴、竖笛等这些小乐器,小巧玲珑,方便孩子们随身携带。而且这些乐器价格低,实惠,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一般都能买得起,不会给家长造成经济负担。教师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也没有压力,不会给他们造成额外负担。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引导孩子们结合学习乐理知识,学习这些小乐器,让孩子们观察、开动脑筋去思考,动起小手进行操作,动口去学习演奏。每当孩子们学完一首歌曲之后,就可以引导他们用手中的排箫、竖笛或者是口琴练习演奏,可以让孩子们独奏、可以让他们同桌之间互相吹奏,提出建议;可以是小组同学进行合奏,还可以全班同学一起来个集体大合奏等等,多种多样的演奏形式可以提高孩子们学习小乐器的兴趣,他们会更加全身心投入音乐学习,即使是课后、回家以后,他们写好作业以后,也会兴致勃勃地吹上一曲,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孩子们放松了心情,陶冶了性情,这就无意之中把孩子们音乐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了,拓展了。在小学音乐课上,音乐教师适当引入小乐器的学习,既可以调动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可以促使他们对乐理知识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方面的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孩子演奏小乐器,如果是独奏的话,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果是合奏,则提高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增强了孩子们的默契感,为孩子们今后步入社会、融入社会奠定基础。登台表演成功以后,孩子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劲头十足,还能带动他们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引导有效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的使然,他们活泼好动,他们无论学习什么科目,都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参与其中,能有机会表现自己。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入小乐器的教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利用身边的资源,制作一些简单的乐器,比如,可以把废弃的可乐瓶、易拉罐等等稍微做一些改造,就可以击打出好听的声音。孩子们把自己动手制作的学具带入音乐课堂,在学习歌曲中,用其拍打节奏,他们一定会全身心投入,学得兴趣盎然。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孩子们好胜心强,爱表现的特点,引入竞争机制。分小组进行歌唱,唱完给每一个小组打分,最后评出优胜者。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孩子们每个人都坐得端端正正,学得精神抖擞,课堂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教师还可以请表现优秀的孩子走上讲台,充当小教师,引领大家学习歌唱。这样,一方面为乐感强、表现力好的孩子搭建了锻炼平台,另一方面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孩子们都有着较强的表现欲,大家都很看重上台领唱的机会,争先恐后举手。这样,就掀起了一股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采用多元评价,增强学生自信

音乐教师对孩子们的音乐学习评价不能搞一刀切的方式,要兼顾孩子们的特点,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比如,对于天赋好,学习认真,表现力强的孩子们,可以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也许,他们在音乐方面可以进一步深造,以期他们在音乐学习上能够更上一层楼;对于嗓音存在问题,悟性不高的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即使他们再努力也够不着,反而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这个群体,教师则要适当降低考核的标准,消除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畏难情绪。考评中,教师除了考察孩子们对乐理知识、歌唱技巧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融入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等,充分发挥考评的鼓励作用和导向作用,让孩子们喜欢真正音乐。

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只要学生有了一点一滴的進步,都要随时随地及时给予肯定,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的表扬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恰如其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以正面的鼓励为主,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觉得学习音乐知识也好,表演演唱也罢,“我”能行!

音乐评价中,教师还可以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教师的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同桌之间互相评价,家长评价等等。学生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同学之间互评,则有利于孩子们看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互相取长补短。而家长的评价,使得家长也参与到孩子音乐学习的主体中来,既可以让我们的家庭教育重视孩子的音乐学习,也可以让孩子们在家长面前一展歌喉,得到家长的赏识和鼓励,使得孩子们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师评、生评,自评、家长评等多元化的主体参与评价,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要突出学生享受音乐的乐趣,要让音乐的涓涓细流流淌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我们音乐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孩子喜欢音乐,为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石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000.002(2013):213-215.

[2]周雁冰.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考试周刊 000.009(2014):169-169.

[3]詹姆士·L·穆塞尔, 梅贝尔·格连合.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

[4]柴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Diss. 河北大学, 2014.

[5]张爱华,  宋方菊.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中国校外教育 (2011).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兴趣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