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意志品质培养的实践策略探究

2021-12-09陈明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活动策略

陈明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儿童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时期。通过课程资源、社会实践、特色活动、劳动教育、家庭教育等,探索开展儿童意志品质实践活动,发现和挖掘育人价值。重活动过程、重参与实践、重情感体验,体现活动性、趣味性、挑战性、综合性,使之成为培养提升儿童意志品质的活动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儿童意志品质;培养提升;活动策略

一、课题的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逐渐成为其主导活动,已有较复杂的意志行为。杜威认为:“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因为人始终处于一种未特定化的状态。因为“人的未特定性是一种不完整,可以说,自然把未完成的人放在世界之中,它没有给人做最后的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留下了未确定性”。这就为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也为人意志品质的可塑性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小学阶段无论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完善人格,均处于夯基固本阶段,处于习惯养成时期,可见小学阶段培养提升儿童意志品质尤为重要。

当下小学教育的弊端,如唯知识、唯分数、唯课堂等,影响制约了儿童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儿童面对困难,往往表现为不能自觉面对,不敢接受挑战,缺乏坚韧执着,缺少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方法。学生的日常行为往往需要监督催促,缺乏自觉性。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表现为抵触或放弃,把控情绪和行为能力差,缺乏自制性。再就是普遍存在缺少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精神,缺乏韧性。

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培养人格健全、品质优良的时代新人,刻不容缓。要打破学校教育壁垒,立足课堂,走出教室,在精心组织的意志品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懂得并学会自觉自制、果断坚决、坚韧坚持的优秀品质,并努力践行。

二、研究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意志品质现状,我们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维度,按意志的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坚韧性等四方面品质内容,精心设计了“提升儿童意志品质的活动策略研究调查问卷”,共48道题目,对东昌府区1554名小学生进行测评。问卷测评显示:小学生意志品质普遍比较薄弱,因教育环境、生活环境、年龄大小不同,而存在差异。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细致整理和分析,撰写了调查报告《基于东昌府区1554名小学生意志品质现状的调研与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策略。

三、实践的策略

探索开展实践活动,育人目标指向儿童意志品质发展,发现和挖掘育人价值。重活动过程、重参与实践、重情感体验,体现活动性、趣味性、挑战性、综合性,使之成为培养提升儿童意志品质的活动方法和策略。

(一)挖掘课程资源,学习体会意志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充分挖掘课程价值。开好国家课程,渗透德育教育,强化育人功能;用好地方课程,学习地方文化,感受人文精神;开发校本课程,开展主题活动,促进个性发展。

1.依托国家课程,接受意志教育。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体现优秀意志品质的文本,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通过挖掘文字和人物背后的精神品质,培养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研读《草地夜行》《丰碑》《军神》《朱德的扁担》《小英雄雨来》等课文,学习老一辈革命英雄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严格自律、舍生忘死、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面对困难、顽强坚韧的优秀品质。教材中也有反映普通劳动者的文本,学习《挑山工》《爬天都峰》等课文,学习克服困难、果断勇敢、持之以恒的精神,用意志品质滋养学生心灵。利用数学教学锻炼意志,通过闯关游戏、猜猜问问、活动小组等形式,学习敢于挑战、败而不馁。

2.利用地方课程,接受意志影响。以传统文化为抓手,学习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激励学生奋发有为、积极进取,培养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传统蒙学中蕴含很多做事专心、坚强勇敢等良好意志品质的内容,在《竹石》中感受直面困难、坚定不移的意志品质,在《劝学》中明白珍惜时间、积极进取的道理。

3.建设校本课程,接受意志培养。只有明确教育目标,教育才会有实效。通过开展“挑战我能行”、参加中国象棋、国际象棋、武术社团等,经历过程,重在体验,认准目标,坚持不懈。革命传统是教育的宝贵财富,利用校本课程《红色教材》《红色基因传承》等读本,结合当前开展的党史教育活动,感受坚强意志的精神力量,鼓舞学生奋发图强、勇往直前。

根据课题需要,课题组还组织编写了3套7本《意志品质教育读本》。读本按学段编排,每册分为成语、诗词、名言警句、神话传说、励志故事5个板块。通过“韦编三绝、凿壁偷光、悬梁刺股、闻鸡起舞”等成语故事,体会勤学苦练、目标专一,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坚持不懈的韧劲。在“励志故事篇”版块中,精选了古今中外有所建树的名人故事,用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影响激励学生。

(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探究体验意志

1.研学游学,是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拓展与完善。能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培养意志力。开展植树节植树、重阳节去敬老院献爱心、节假日清扫古城区等活动,加深对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强对意志品质和社会公德的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农业嘉年华、现代农业生态园,了解现代农业科技的發展,通过团队拓展等综合性活动,体验意志品质在做人做事、做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2.地域文化蕴含着充满正能量的教育精华。利用地域特色、当地名人、教育场馆等,组织探究体验活动,在趣味性、挑战性的活动中,培养不怕困难、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组织“小小讲解员”到运河博物馆、傅斯年陈列馆为游客义务讲解,在长达6周的岗前培训中,通过亲身体验,体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含义,明白遇事要抓住机遇、果断应对、解决问题,懂得“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三)开展学校特色活动,学习感受意志

1.从影视作品中汲取营养。优秀影视作品中英模人物的塑造,离不开优良意志品质的彰显。观看《亮剑》,感受军人的意志品质: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猛果断;纵然敌众我寡,依然敢于亮剑的侠客精神;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自信和锐气。观看《长征》《跨过鸭绿江》,体会战士们心怀理想信念,在极端恶劣的战争环境下,顽强战斗、舍生忘死的意志品质。观看《红岩》,感受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意志,拒绝诱惑,忍受酷刑,慷慨就义。从中感受意志品质的伟大力量,感悟人文精神。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接受心灵洗礼。通过主题鲜明的国旗下讲话,学习积极主动、严于律己、处事果断、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在班级内组织开展“我是班级小主人”活动,通过主动打扫卫生、美化教室、维持秩序、自觉学习、学校公益活动等,从小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培塑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做事主动、言行一致的品质。孩子主动捡起校园的纸屑,扶起教室里歪倒的扫把,主动服务班级事务,自觉入室即静等,在反复参与和体验中,自主自觉自制,持之以恒,不断进步。

3.依托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育人氛围。通过校园墙壁、展板雕塑、口号标语等,突显意志品质教育。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接受文化熏陶。在意志品质教育环境中,参与体验、塑造灵魂,感悟意志影响,实现环境育人。

(四)开展劳动教育,磨炼意志

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劳动兴趣,磨炼意志、激发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实际上除了通过体育锻炼的身体富有野性,学生的精神也需要某种“野性”,比如意志力、抵抗力。而劳动是对精神“野性”和身体“野性”很好的锻炼,能够养成学生的意志力。在劳动中学习生存的基本技能,学习劳动知识,学会动手动脑,劳动创造。

通过学校劳动、家务劳动以及社会公益劳动等,在做中学、学中做。引导学生通过学校小农场劳动,经历植物的播种、浇水、施肥、捉虫、收获的劳动过程,经历风吹日晒、口渴流汗、筋疲力尽,体验劳动艰辛、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磨炼自觉性和坚韧性。学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从中体验劳动创造价值、创造幸福,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强体、以劳增智、以劳培志的目的。

(五)利用家庭教育阵地,助力意志品质教育

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目前,社会教育大环境逐步向好,学校教育积极影响正确引导,而家庭教育往往参差不齐。对于儿童意志品质培养和提升,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大讲堂、家校联系群等形式,明确教育的意图目的、方式方法、评议评价等,达成教育共识,实现家校配合、教育共赢。

四、研究的思考

(一)落实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课题实验学校摒弃“唯分数、唯读书”的教育观念,落实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培养意志品质良好、身心全面发展的少年儿童。通过课程施加积极影响,有机渗透和强化意志品质教育,重点关注意志品质、情感态度、动力方法等行为表现,加强五育融合,强化育人功能。

(二) 践行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

研究发现,学生对提升自身意志品质有所认识,但实际行动中往往知与行脱节,出现学与做“两张皮”的现象,影响意志品质发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内心明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自觉自制、坚守坚持。教育学生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让意志品质在实践活动中拔节生长。

(三)关注情感体验,动情动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育人先育心”。通过开展活动,诱发学生的心理、思想发生微妙变化,进而引发行为变化。活动要精心设计,要动人动心,体现实践性、综合性、灵活性。只有活动入脑入心、感同身受,教育效果才会明显。

(四)家校共育,一以贯之

家庭教育要明理践行,实现家校共育。明确学校、家庭在意志品质培养方面所负担的任务和责任,最低限度要引领家长知道学校在做什么,活动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家庭应该做什么。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发挥家校共育的一致性和持續性,形成教育合力。通过生活自理、学习自律、家务劳动自觉等家庭教育活动,培养自主自立、吃苦耐劳、坚忍执着的意志品质。

(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以评价促发展

对学生的评价,由甄别式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由学科成绩评价转向学生意志品行、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多元评价。在关注学习结果的同时,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能力的同时,关注成长历程中的情感态度和意志行为。

参考文献:

[1]林秋玉.劳动教育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J].人民教育,2021(12):63-64.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提升儿童意志品质的活动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YC201902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活动策略
立足活动策略发展运动技能
有效开展幼儿园亲子运动会之策略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课本剧活动的策略与方法
幼儿园“六小”科学探究体系的研究
以“活动策略”构建灵动初中数学课堂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
初中英语活动教学模式的探索
让每个孩子快乐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