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说“1+x”阅读教学的四种方式

2021-12-09黄宁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承天寺夜游写景

黄宁

如何改变语文课堂教师过多地精讲细析的现状?如何改变学生阅读量小、读书少的现状?统编语文教材倡导“1+x”教学。

我们所说的“1+x”阅读教学,是指基于教材内的一篇课文,加上与课文议题相匹配的一组文本的教学。“1”指教材内的一篇课文,“议题”是这篇课文的一个典型特征,可以是人文主题、思想情感、语言风格、文体特征、表现手法、阅读策略等等;“x”指与这个议题相匹配的一个或多个文本。“1+x”教学,就是围绕“1”组织X文本,运用联结、比较、统整、迁移等阅读策略,师生在课堂上集体建构的阅读教学过程。“1+x”的教学价值在于,能使课外阅读课内化,阅读内容结构化,它是学习内容的重构,学习方法的改变,更是教学理念的更新,让语文教学精深而广博、灵动而丰厚,有着独特的教学魅力。通过“I+x”阅读教学,由单篇到多篇,由教读到自读,由课内到课外,从而拓宽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品质,提升审美鉴赏力,涵养人文底蕴。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实施“1+x”教学,首先须立足于“1”,研读“1”,发掘文本秘秒,发现文本的典型特征,确定“议题”。其次,围绕议题,博观约取,生发“x”。“1+x”绝不是量上的简单叠加,而应明晰“1”的定位和“x”的功能,将“1”和“x”建立起内在的关联,科学建构。那么,具体如何实施呢?下面以《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为例。

《记承天寺夜游》安排在统编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的第二课,这是初中阶段的第一个独立的文言文单元,是山川美文单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其中《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皆为魏晋南北朝骈文,唯《记承天寺夜游》为北宋散文。

方式一:文本1作为例文,1→x。先读文本(课文)1,并将其作为范本进行研读,习得阅读策略和方法,然后自主阅读x文本。这种情况下的文本1(课文)一定要极具典型性、示范性;x文本一般用以自主阅读,巩固印证1或拓展迁移1。如:《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记游小品的代表作,堪称记游散文的典范,对后世影响深远。短短百来字熔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为一炉,景美与理趣并存,自得与自我排遣互现,层次极清晰。第一层叙事,朴素、淡泊、曲折而又自然流畅;第二层写景,惜墨如金,仅十八字便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高妙之处在于衬托、比喻手法精当、新颖;第三层转入议论,发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也”的感慨,一面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另一面表现了与知己共赏美景的快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作者的游记散文偏爱这个结构模式,而且往往并不在景上花过多的笔墨。如《记游松风亭》,文章题目标明“记游”,本可记述游历经过和松风亭的由来及四周的景物。但苏轼非为叙事、写景,而是明理。从“意谓如何得到”,悟出世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的道理。这种即时放下,随遇而安,“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的旷达态度,正是苏轼从自己丰富的人生磨砺中,触动外物偶然得之的。小品仅记作者生活中的一点感受,并不追求情节的完整和事理的严密,思之所至,笔亦随之,语言平淡、通俗却意味深永。在文本解读中,形式的感受和意义的获取是同一个过程,结构的解码就是意义的编码,从文章的结构特征可以看到作者的精神向度,透过这个看似闲散的结构,我们是不是也能看到一个坦诚、天真、达观、有趣的灵魂?通过学习《记承天寺夜游》,学习苏轼游记散文的结构特点,感受其精神向度,学习欣赏这类散文,进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主阅读同类作品,如苏轼的《记游松风亭》《游定惠院记》《游白水书付过》等,并学习写作记游散文。这时,《记承天寺夜游》便是一篇例文。

方式二:文本1作为母本,x→1,借助x文本更好地完成“1”文本的阅读。这种情况下,文本1是学习目标,x文本用来解读、阐释、佐证文本1,适用于理解上偏难的教读课文。比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是一个教学的重难点,可添加作者同时期的作品来帮助理解。《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我们能从词中深切地感受到因“乌台诗案”被贬初到黄州时苏轼的“独”“孤”“惊”“恨”“寂寞”,感受到他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还可添加作于同年(1082年)的三篇旷世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前赤壁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惟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这些同时期的代表作,阐释了他经历人生大起大落后的心路历程,佐证了一个在黄州完成自我救赎立起来的“东坡居士”,从而更深刻地体悟《记承天寺夜游》中那位月下漫步者的内心的澄明与皎洁。这时,《记承天寺夜游》便是母本。

方式三:文本1作为样本,1+x。这种情况下相当于读“1+x”个文本,1和x没有主次之分,在阅读的过程中它们所发挥的价值是相同的,它们的地位是一样的,阅读时只需将整组文本视为一个整体,如比较阅读。统编语文教材八上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短文二篇》,一篇是《答谢中书书》,另一篇是《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短文行文风格一骈一散,一明快一舒缓,用词一洗练一自然;结构上一篇是感慨发端、描写为主、首尾照应,一篇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景物特征一为磅礴瑰丽、秀美灵动,一为清幽宁静、空明澄澈;写景上,前者是多角度、多感官、动静相生、点面结合,后者是比喻奇巧、误会美妙、静中寓动、一笔两写;情感心境上,前者表现的是沉醉山水的愉悦、归隐林泉的志趣、与高士比肩的自得、世人无趣的惋惜;后者表现的是与知音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以及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将这样两个语言、结构、风格迥异的文本放在一起,教材的编写意图显而易见,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便是:“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教学时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比较阅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品味不一样的美言,领略不一样的美景,感悟不一样的情怀,在比较中更彰显骈文、散文的不同特點,感受古代山水美文形式的多样性。这时,《记承天寺夜游》和《答谢中书书》一样,都是教学的一个样本。

方式四:“1”作为任务,x→1,借助x文本完成“1”这项任务。这种情况下的“1”不再是文本,而是需要在课堂上借助x文本的阅读方可完成的某项特定任务。关键在于依据“1”的需要,提取x文本中的有效信息。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八上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是“学习描写景物”,提出了三个具体要求:一是描写景物的特征,既可以描述人的感受,还可以描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二是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三是写景还要注意融入情感。本单元的四篇山水美文可以视为完成这个写作任务“1”的x文本,以此实现读写结合。《三峡》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堪称首席。其行文骈散结合,语言凝练,描写有序,俯仰结合,动静相衬;尤其景物特征鲜明,夏之壮美,春冬之秀美,秋之凄美,让人感受到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致。我们可以看到,单元写作训练中的要求都可以在这个文本中得到落实。其他三个文本在写景上各具特点,都是学习写景的典例。《答谢中书书》语言铿锵,写景视角多变,动静相生;《记承天寺夜游》写景精当,衬托、比喻手法奇妙新颖,景中见情;《与朱元思书》借写奇山异水意在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情景交融。通过这四个文本的学习完成写作任务,这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1+x”。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何立新,王雁玲.基于问题解决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尝试[J].语文建设,2017(02):27-30.

[3]林语堂.苏东坡传[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4]方东流,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教学通式初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2):4-7.

[5]张志强.去蔽与创新:孙绍振作文教育思想探析[D]. 福建师范大学,2013

[6]蒋军晶.群文阅读:阅读教学的跨越式变革[J].小学语文教学,2014(10):78

[7]王亚,骆文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世界,2012(01).

[8]李子健,倪文锦.语文学科教育前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9]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0]周振甫.周振甫讲怎样学习古文[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1]赖昌伟.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J].学园,2014,27:126.

[12]范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群文阅读教学[A].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6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6:1.

[13]江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J].教師,2015,13:42-50

[14]李祖文.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冷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5(03):15-24.

[15]李占国.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快乐阅读,2011(16).

[16]顾加飞.基于古诗文教学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J].新课程(中学),2018(1).

[本文为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语文“1+x”教学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JK19CJC091。]

猜你喜欢

承天寺夜游写景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人与寺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夜游承天寺记
夜游城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承天寺文化价值与保护初探
夜游魔法庄园
珠江夜游
写景成语连线
记承天寺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