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残疾人的心理健康
2021-12-09谭玉鑫
谭玉鑫
在前不久结束的东京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96金、60银、51铜的好成绩,位居世界第一。这令人惊叹而自豪的成绩离不开运动员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而对残疾运动员的关注,也一时间风起云涌。随之,高校为残疾女生定制宿舍的举动也冲上热搜。可见,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在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环境。随着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的到来,通过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的相关知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守护残疾人的心理健康。
我国有八千多万残疾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残疾人除了有与正常人一样的心理特征之外,由于自身的残疾状况形成了他们特有的心理特征。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残疾人都会因自身残疾状况形成的特有心理特征而导致心理问题,比如残奥冠军苏烨伟、失聪的音乐家贝多芬、高位截瘫的作家张海迪等。但是,残疾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病率要远远高于正常人。因此,有必要关注残疾人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残疾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情绪方面的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恐惧、情绪不稳定、偏执等。
● 焦虑
面对身体或精神上的残疾,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充满了担忧,担心生活的出行不便或无法自理,忧虑在学校不能被公平地对待或被歧视,或者因身体的缺陷为找不到工作而焦灼。
● 抑郁
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沉浸在身体或精神缺陷带来的痛苦中。生活中如有不顺,就容易归因到自身的残疾上,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如果在困难的时候得不到他人的帮助,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产生自卑的心理,对生活失去信心。
● 恐惧
在人际交往时,感到恐慌,害怕在社交场合显得格格不入,害怕被他人拒绝,害怕面对尴尬的情境,害怕自己言语不当,害怕自己被孤立等,这些都是恐惧情绪的表现。
● 情绪不稳定
生活顺利的时候会比较开心,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心情低落。在情绪调节的过程中存在困难,情绪不好的时候难以客观地认识事物,会因为别人的不当行为勃然大怒。
● 偏执
对自己的身体或精神缺陷比较关注,对他人的态度和评价以及言行比较敏感,他人的无心之失,都会被解读为是针对自己、看不起自己、排挤自己,从而产生争吵或者报复的冲动。
残疾人为什么会有情绪问题呢?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家庭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和自身的压力。
1家庭的压力
很多残疾人因为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需要家庭其他成员的照顾,这样的家庭往往经济条件也不宽裕。当照顾残疾人的成员既需要挣钱养家又需要照顾其生活起居时,可能就会在照料上存在不周到的情况。残疾人感到被遗忘或需求被忽视,都会使得他们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会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从而产生抑郁的情绪和偏执的想法。
2社会的压力
社会上,总会有一些好心人希望帮助到残疾人,但他们却忽视了残疾人内心的需求,只是忙于表达自己的善意。但是这种盲目的善意往往事与愿违,不但没有实现帮助残疾人的初心,反而伤了他们的自尊,使得他们畏惧社会交往,不敢像正常人一样去交朋友。
3自身的压力
在自身的发展方面,残疾人想要做成一件事,往往需要付出比正常人多得多的努力。当面临挫折和失败时,他们更容易焦虑,从而在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想要做的事情上的同时,忽视了社交能力的培养,体验到更多的孤独。
面对如此多的心理问题,我们该如何守护残疾人的心理健康呢?根据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家庭教育、社会支持和自我成长几个方面来减少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困扰。
家庭教育
家庭,是心灵的港湾。大量研究表明,敏感性、支持性和温暖的教养行为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减少情绪和行为问题;而严厉的、虐待的和侵入的教养行为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增加情绪和行为问题。对于有残疾人的家庭而言,家人的温暖与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温暖与支持的教養中,孩子能够感受到支持、理解与包容,这些都可以让他们的生活照进一束光,帮助他们在温暖而明亮的阳光中勇敢前行。
此外,对于残疾人的消极情绪,也需要家庭成员学会处理。首先,要接纳他们的情绪,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表达自己在这种情境下的感受,让残疾人觉得自己被看到了、被理解了;然后给予他们语言上的鼓励或给一个爱的拥抱,帮助他们情感上的支持;最后分享一些自己处理负面情绪的经验,帮助他们提升情绪管理的技能。
社会支持
近年来,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残疾人按规定享受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越来越多的工作都深入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比如,参加助残扶残志愿者互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残疾人提供一份工作而不是直接给予资助,让他们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协助国家完善为残疾人提供方便的基础公共设施等。我们可以提供的社会支持有很多,只要做个关心残疾人的有心人,就一定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自我成长
对于残疾人自身而言,首先可以结合自身的条件,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增强自身的价值感,降低自卑感;其次,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残疾人社团,大家在一起相互鼓励、彼此支持,进而减少孤独感;再次,积极寻求家人的帮助和社会的支持,多角度了解解决问题的途径,感受家庭和社会的温暖;最后,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获得与常人平等的成长、学习和机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