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落地,如何引导孩子健康发展

2021-12-09

心理与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余时间学习成绩双减

访谈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邢淑芬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里提到的“减轻作业负担”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就是所谓的“双减”。“双减”政策的落地,对于学生们保障充足的课余时间、拓展课外兴趣,从而实现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双减”政策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尤其是过渡阶段,家长和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我们本期“热点追踪”栏目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邢淑芬副教授,为大家解答与“双减”有关的问题,助力家庭教育,实现孩子更科学更健康发展。

本刊编辑

之前很多家长将学业成绩作为评判孩子的重要指标和教育目标,“双减”后,弱化分数和排名,家长应如何制定更为科学的教育目标,以及如何达成?

● 邢淑芬:我国当前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家长养育焦虑”,这导致家庭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家庭教育的知识本位导致家庭教育的目标严重窄化,常常因为学习导致亲子冲突和压力性的家庭氛围,严重违背了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心理规律。

“双减”政策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推动家长的儿童观和成才观要发生改变,家长要全面关注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与发展心理学中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契合的。该理论强调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各人的智能光谱各如其面,各不相同。家长应遵从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从不同方面发现和开发孩子自身的潜能。

“双减”政策也给焦虑的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反思教育终极目的的良机,即“培养孩子的初衷是什么?”一个人的一生能够实现幸福和快乐,这才是金不换的最大财富。积极心理学之父塞格里曼认为,一个人的幸福来源于他的优势和美德。

有一本很有趣的童话故事书叫《我是谁》,讲的是一只小地鼠寻找自己的故事。小地鼠发现自己既不能像松鼠一样爬得高,也不能像小狗一样跑得快,甚至唱首歌都能把其他小动物给吓跑了,因此他觉得自己是森林里最没用的动物。直到有一天,小地鼠在一次火灾中挖洞帮浣熊妈妈救她的小宝宝,通过这件事,小地鼠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何尝不是迷茫的“小地鼠”呢?家长总是盲目羡慕“别人家孩子”学习成绩好,而妄自菲薄自己家的孩子,这种心态源于我们对孩子的不了解。我们都熟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孩子有他自己的优势,我们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这一方面,家长要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自身的优势。

此外,家长还要加强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改变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现状。《真实的幸福》这本书中归纳了六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美德,分别是“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和精神卓越”。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培育孩子的健全人格,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刊编辑

随着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多,家长应如何有效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比如避免过度使用网络?

● 邢淑芬:网络和游戏侵占了孩子很多课余时间,但堵不如疏,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给孩子的心理播下梦想的种子

有梦想就有希望。袁隆平院士小时候就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几十年如一日地专心研究杂交水稻。谈到这样持之以恒的原因,袁隆平院士说:“无论多么优秀的人,如果太自私,对社会、对人没感情,不行。为什么我一辈子潜心研究杂交水稻?年轻时候,我曾亲眼看到5个人饿死,倒在路边上、田坎上。这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深切体会到什么叫作‘民以食为天。”袁隆平院士在梦想的引领下,将一生奉献给杂交水稻的研究,最后成为杂交水稻之父。可见,梦想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孩子播下梦想的种子,引导孩子找到人生目标,自然而然地就会朝着这个梦想而努力,就不会被网络的泥潭吞没。

2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网络更多地给予我们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和信息,读书却可以给予我们系统化的知识和人生的启迪。“双减”政策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让孩子自己做主,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家长为孩子树立榜样,自己也要能够在工作之余享受阅读的乐趣;在课余时间常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等场所;加强亲子共读,家长通过朗读、讲解,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自己要养成阅读的习惯,有一次在做家长报告时,一位家长很苦恼地咨询我说:“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我问这位家长:“你爱读书吗?”家长理直气壮地说:“我不爱读书,再说我也没有时间读书啊!”这可能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

3培養孩子养成终身运动的意识和能力

当前,我们很多中小学生,每天的事情不是学习就是沉迷网络;更糟糕的情况是,现在很多家长把玩游戏和刷网络当成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的奖赏。众所周知,运动不仅有助于促进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也有益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此外,我们课题组的研究还发现,运动有助于提高儿童的高级认知功能和学业成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到2030年,要坚持培养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让人遗憾的是,世界卫生组织于2019年发布的《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报

告》显示,我国80%~90%儿童和青少年的运动不足。因此,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家长更应利用好孩子的课余时间,多带孩子进行体育活动,至少培养孩子掌握一种比较专业化的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运动的生活习惯。

4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并身体力行

家长要引导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是受

益一生的“隐形财富”,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首先,

“双减”背景下,学生课余时间增多,家长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可以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鼓励孩子或与孩子一起参加各种社会劳动,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我们常说:“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这其实就是在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感染着我们的孩子。家长们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底气和素养的“硬核”父母,让自己成为孩子從心理上认可的榜样,把家庭教育的着力点放在“言传身教”上来。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避免在工作之余长时间使用网络,自己养成阅读和运动的习惯,自己能够身体力行,热爱劳动,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本刊编辑

对于升学有压力的学生,在课外班取消后,如何有效提升成绩呢?

● 邢淑芬:对于已经习惯了大量参加课外补习班的学生和家长来说,面对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可能会就如何有效提升成绩产生更深层次的焦虑。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学习成绩,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 提升学习成绩,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是关键

“双减”背景下,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多,但学习的总量没变。面对升学的压力,学生丝毫没有懈怠,甚至还会自觉给自己“增负”,但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最重要的,而不是通过延长学习时间。所谓温故而知新,学生要定期巩固对新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人们对于刚刚学习的知识的遗忘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可以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按规律定期复习。还可以采取费曼学习法,把所学的新知识讲给他人听,这种方法可以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如果记忆有困难的话,学生可以充分调动人脑视觉、听觉、语言和运动中枢等各个部位的积极性,协同记忆,可以显著提高记忆质量。根据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学生还可以向班级中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取经,观察、学习他人的学习策略,再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内化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 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剂良药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教育信念可能会导致家长就如何有效提升成绩产生更深层次的焦虑,而这种焦虑则会通过多种方式间接传递给孩子,导致孩子对学习持消极态度,这正是低自我效能感的表现。自我效能感是一种相信自己在某种情境下能够充分表现的信念,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升学习成绩。因此家长要克制自己,不要盲目地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进行无效攀比。家长的眼睛要定焦于自己家孩子的优势,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合理分析学习上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循序渐进地提升其自我效能感。

◎ 拥有充足的睡眠,是提高学习成绩和保证身心健康的前提

虽然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多了,但对于已经习惯了大量参加课外补习班的学生和家长来说,迫于升学的压力,很可能利用这些丰富的课余时间来给自己“增负”,甚至牺牲睡眠时间来学习,近年来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在不断缩短。我的课题组对睡眠问题进行过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睡眠总时长越短,越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内化问题,夜间睡眠占比低的儿童更容易出现情绪方面的问题。由此可见,睡眠不足的儿童更容易遭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进而影响学习效率。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家长要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间,尤其是充足的夜晚睡眠时间,这是提高学习成绩和保证身心健康的前提。

猜你喜欢

课余时间学习成绩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兄弟让举
保研学霸兼职送外卖逾万单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名落孙山
Mobile Phone Using Among Youngsters
高中生利用课余时间炒股成亿万富翁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