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外派学者经历对其科研影响的探索研究

2021-12-09刘小娟王国锋史肖源

上海管理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科研人力资本高校教师

刘小娟 王国锋 史肖源

摘 要: 经济全球化,既促进了高等学校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竞争。发展和竞争都依赖于优秀的师资队伍。高校越来越重视教师的海外留学背景,希望通过访问学者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缩小与国外的差距。然而对此缺乏必要的实证研究进行验证。研究收集参与“青年骨干教师研修计划”的经管专业访问学者的客观数据,进行规范的实证研究,得出:和没有访学经历的教师相比,具有访学经历的高校教师在科研学术水平上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且在具有访学经历的高校教师群体中,学者年龄相对较大、外派时间越长、派往高校世界排名越靠前,对外派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提升会越明显。基于研究结果,研究也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高校教师;外派学者;科研;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 C 961

文献标志码: A

The Effect of Experience as Visiting Scholar on College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An Exploration

LIU Xiaojuan WANG Guofeng SHI Xiaoyuan

(1.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1620, China;

2.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1731, Chin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t not on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but also intensifies the competition among them. However, whether development or competition, they all need to have outstanding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ore and more pay attention to the oversea study of college teachers and hope to enhance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through dispatching teachers as visiting scholars, which can lessen the gap with oversea scientific research. Nevertheless, it lacks of empirical study on this topic. This article collects the objective data of those visiting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ho took part in “Program of Study Abroad for Young Scholar sponsored by CSC”, and conducts normative empirical research.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without experience as visiting scholar, college teachers with the experience have got more prominent impro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mong college teachers with experience as visiting scholars, academics in older age, studying abroad longer, or studying in the university with the higher world ranking have more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erms of these findings, this article proposes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s; academic expatriate; scientific research; human capital

1 問题的提出

全球教育与科技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集中地,必须着力做好师资队伍的建设。而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教师队伍的海外交流和国际化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如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等,对高校外派学者项目支持力大幅提升;高校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等方面越来越强调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也尽力争取更多资源机会、提供更多支持给有意愿出去交流的学者和团队;而学者本身也有较强的意愿到更好的学术平台交流学习。这也形成了近年来快速增长的外派学者群体。主要表现为:外派学者人数增多;派出项目及目的国家增多;国家及高校等对外派学者经济资助和投入大大提高。例如,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在2008年派出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含博士后)4309人;2009年增加到4551人,而2010年则是5677人,现在仅针对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的出国研修项目就达到3000人/年的规模。随着派遣人数和项目的增加,无论是目的国家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数量,还是资助投入都逐年递增。

出国留学工作的目的是要使广大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后尽快回国发挥作用,因此选派工作必须注重实际效益。谢京红以中国科学院为范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一个出国留学工作评估的模型,包括选派质量、回归质量、整体效益、管理系统四个方面的准则层。周素月对某医院有留学经历的科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成留学一年、半年和两年三组,留学对他们的观念更新、外语水平、学术水平等都有较大提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认为个人付出的成本相对是非常低的,而收益则是全方位的,无论是个人收益还是社会收益都是相当高的,而且社会收益要远高于个人收益。公派留学,高校教师外派经历对其科研发展的影响虽然有一些描述性案例、问卷调查、或访谈性的案例,可能存在着选取的偏差和评价的主观性,还缺乏用客观的数据进行较为系统的实证性回答。

本文拟通过规范的实证研究考察:高校教师在外派结束后是否取得预期收获、回国后是否有较大进步?哪些重要的因素在影响着外派效果?文章后续安排如下:首先围绕人力资本理论和传记性特征提出研究假设,然而通过两个实证研究来检验假设,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讨论。

2 研究问题与假设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著名报告《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的专题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阐述,“人类正在迈进一个以知识(智力、智慧)资源的占有、配置为基础,进行知识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培育一大批拥有高科技和现代管理知识,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众多的掌握先进知识、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整个社会发展的一种战略性资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舒尔茨就指出,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所得到的收益,远远高于对非人力资源的投资。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都是生产投入的要素,都对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发挥作用。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物质资本的贡献。教育方面的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面,它提高了劳动力的质量,也即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能、文化水平、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人的生产能力,挖掘并显现出人的创新能力。

而出国留学是教育投资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面。公派留学教育是一项有极高回报率的投资,是一项关系国家未来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投资。适时地加大这一投资应当是我国融入国际社会,加快现代化步伐最明智的选择之一。

高校教师通过公派留学渠道,参与国际性的学术研究活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科研经验,扩大了学术视野,进一步增强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了自身的人力资本,因此提出:

假设H1:高校教师访学经历对其科研学术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也即,相比于没有访学经历的高校教师,有访学经历的高校教师在科研学术水平的提升上更为显著。

年龄很大程度反映了学者自身的学术成长和积累时间。年长的学者,通常拥有较为成熟的学术思维方式以及更广泛的学术联系。他们在国内已经具有较好的教学、科研基础,对研究领域的状况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也清楚自身的欠缺之处。很少有其他的顾虑,到国外可以较快地投入、有针对性的学到新的知识、技术、方法。而年轻教师在职业生涯初期有来自多方面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出国后也很容易面临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等多方面的“水土不服”。

出国时间反映了学者与海外合作导师及同行进行学习交流的时间长短。访问时间越长,反映了人力资本积累和投入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其充分的、面对面的学术交流和知识、技能的消化吸收。有研究发现,虽然留学二年的社会效益指标与留学一年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留学一年的社会效益指标普遍高于留学半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在2000年北京举办的“21世纪论坛”上演讲说到:“目前在国外的留学人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这些年轻人在美国货欧盟国家工作时间越长,知识就越深,就越广,这些均是建立新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柱。”

我们选取高校世界排名这一指标作为衡量海外高校层次的标准。一个高校的层次和发展水平对于前来交流的访问学者而言,会在其学术视野的前沿性广泛性、所获各种资源的可能以及接触学术的水平等多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排名高的高校,学者可以接触到更优秀的同行,改善和促进其科研思路和方法,提高了人力资本投入水平,并建立起较高层面的学术联系。社会学习理论也告诉我们,访问学者无形中会受周围人群的影响并以他们为榜样,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因此,提出:

假设H2:外派学者的传记性特征影响着其科研水平的提升。

假设H2a:外派学者年龄的增大,對其外派后科研水平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假设H2b:外派学者访问时间越长,对其外派后科研水平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假设H2c:外派学者访问的高校世界排名越高,对其外派后科研水平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3 研究1:访问经历对外派学者学术水平影响的差异比较

3.1 研究样本

本文研究的外派学者群体来自通过“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出国留学的老师,该项目由中国“985”及“211”工程及其它一本高校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签约,每年派出一定数量的45岁以下老师到国外知名高校进行1个月到12个月的进修,以访问学者或博士后方式。一方面,中国现有外派学者群体也主要来自这些高校,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这类学校网站相对具有较详细的介绍信息,便于收集学者研究和获奖情况资料。

本文将外派学者的领域界定在经济与管理范畴(包括经济学及各分支、管理学及各分支、金融学)。原因是:一方面基于作者对该研究领域和期刊等成果形式比较熟悉;另一方面,限定在某个领域内可以有效控制不同学术领域在学术水平及成果界定上的差异。

另外,为有效验证研究假设,在如下方面做了控制:

(1)选取的经济领域与管理领域样本人数保持基本一致,人员选取具有随机性;

(2)研究样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人员同样从前述高校中对应选取,且对照组人员具备与实验组相似的年龄分布、学术领域分布,且该部分人员学术水平值与实验组人员出国交流之前的同时段学术水平值相近。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使研究形成实验对照,研究过程中尽可能控制所关注的变量“是否具有出国交流背景”。由于数据收集的量和难度比较大,本文共随机选取了40人作为实验组和40人作为对照组。

(3)由于论文发表等成果取得需要较长周期,我们为保证其成果得以体现,将时间适当前置,主要统计2010年及其以前出国学习交流的人员,统计以出国时间开始计四年内的成果。统计的数据库来源,中文方面主要有:CNKI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百度搜索,学校网页;英文方面主要有:Web of Science数据库,EBSCO学术信息、商业信息库,Elsevier ScienceDirect数据库,ABI/INFORM数据库,Google学术搜索。

3.2 变量度量

学术水平将以学术论文数量及质量、学术获奖数量及质量两方面指标进行综合衡量。对于学术期刊的分类和权重确定,参考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对经管学科论文和学术成果获奖的分类标准和权重。针对查找资料过程中出现的难于分类的情况,我们向4位经管领域的教授请教讨论确定。

学术水平=期刊权重*数量+学术成果获奖权重*数量。

期刊分类包括国际学术刊物(权威、重要、影响较大)、国内学术刊物(权威综合、权威、重要、影响较大)。

科研成果(以作者为项目负责人/第一主研)获奖包括国家级奖(一、二、三、四等)、省部级奖(一、二、三等,包括省科技进步奖、高等学校科学优秀成果奖、国防科学技术奖)、省哲学社会科学奖(一、二、三等)。

3.3 数据分析及结果

实验组学者(具备外派海外学术交流经历)学术水平值得分均值为9.26分。对照组学者(不具备外派海外学术交流经历)学术水平值得分均分为7.845分。学术水平差值=1.415(t=2.09,p<0.05)。

图 实验组-对照组人数分布(纵轴)及学术水平值分布(横轴)

我们不难看出,上图反映如下信息:

第一,实验组亦即具有海外访学经历的学者,学术水平值众数出现在8.1~10分之间;而对照组,即没有海外访学经历的学者,学术水平值众数出现在6.1~8分之间。

第二,实验组人员学术水平值均分要高于对照组均分,平均分差值约为1.415分。

虽然不是所有具有海外访学经历的学者学术水平值一定高于不具有海外访学经历的学者,但整体而言,无论是众数区间、平均值都存在显著差异。

此研究验证了前文的H1假设:外派访学经历对学者的科研学术水平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相比于没有访学经历的老师,访学经历总体上正向促进了学术水平的提升。

4 研究2:访问经历重要因素对外派学者学术水平的影响

前面分析得出外派学习经历对学者整体学术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在此部分我们将继续探究哪些因素会在外派经历中对学术水平产生影响。我们重点关注三个自变量:外派学者年龄、外派时段以及访问高校世界排名。

4.1 研究样本

样本如3.1所述,来自曾通过“青年骨干教师研究项目”进行国外访学的经管专业高校教师,共收集了70位学者资料。

4.2 变量度量

学者年龄:以出国时实际年龄计算。

外派时段:以实际在国外的月数进行度量。

高校世界排名:和所选取样本的出国时间相对应,高校世界排名数据均来源于2010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榜单(数值越大,排名越靠后)。

学术水平值:以前文3.2部分的计算方法进行度量。

经整理,所选取的学者样本描述如下:平均年龄为43.67岁,学术水平值得分均分为9.87分。外派学者前往学校在世界上的平均排名为79.53名,平均出国时间长度为6.9个月。

4.3 数据分析及结果

设学者年龄变量为自变量A,外派时段为自变量B,外派高校世界排名为自变量C,常数项为数值D。因变量为学者学术水平值,即R。

用回归方程表示为:R=K1*A+K2*B+K3*C+D。

基于假设,预期的回归系数K1是正值,系数K2是正值,系数K3是负值。

基于收集的70个学者数据样本,运用E-views软件回归,得到如下结果:

R=0.2507*A+0.4266*B-0.0089*C-3.3112

(p<0.01) (p<0.01) (p<0.1)

回歸方程的F检验值为23.041,判别系数R方为0.512。

学者年龄的回归系数为0.2507(p<0.01),访问时间的回归系数为0.4266(p<0.01),以及高校世界排名的回归系数为-0.0089(p<0.1),因此验证了假设H2。三个自变量:外派学者年龄、外派时段以及访问高校世界排名三个变量均是影响学者在外派经历中学术水平值发展提升的重要关键变量,这些变量扮演着促进学术水平或抑制学术水平的角色,其中外派时段的长短更为重要。

5 结论与讨论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其中具有国际教育或培训经历的师资队伍已经成为高校国际化办学的最大瓶颈。陈学飞曾详细总结了我国公派出国留学对国家发展的重要贡献。他们对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促进与国外学术界的学术交流,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证实,和没有访学经历的教师相比,具有访学经历的高校教师在科研学术水平上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且在具有访学经历的高校教师群体中,学者年龄相对较大、外派时段越长、派往高校世界排名越靠前,对外派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提升会越明显。

外派学者年龄较大(本文的样本年龄属于中青年骨干教师,都在45岁以下),相对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经验和学术网络,派出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有效地弥补自身不足,学习效果也更为显著。在外派时间长短方面,如果周期过短,前期有较长的适应过程,培训费用中固定成本所占比例会比较大,总效益必然会较低。适当调整进修期限,增加半年到一年时间,则可对课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因此,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初次出国的年轻学者,考虑到适应国外环境时间和提高派出总效益,可以适当提高外派时间。而对于再次派出的年长学者,由于适应期较短,能较顺利地完成预定任务,派出时间可以适当减少。如果增加一些任務,延长一些时间,效益也有望得到提高。因此,既可以选派留学期限较短、年龄较大的访问学者,又可以适当选派留学期限较长的青年业务骨干出国留学。另外,出国前与国外合作导师进行实质性交流,明确派出任务和熟悉国外环境,则能够减少适应时间,比较快的进入角色,也能够提高外派效益。

派往高校的世界排名对外派学者科研学术水平的影响也得到了验证。高校排名越高,所提供的各种条件和学术环境也会越好,外派学者置身良好的氛围和周边优秀人群中,也会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公派留学中,除了高校教师自己的联系外,从国家或高校层面建立与世界知名高校的协议或联系,支持高校教师去往知名高校进行访学,对提高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有所助益的方式。

本文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首先,本文的样本量较小,由于通过人工收集,花费很长的时间,限制了样本量的扩大。从国家留学基金委或学校层面,可以逐步建立详细的派出数据库,既能够方便留学派出管理,也能够为后续的留学派出的工作优化研究起到帮助支持作用。其次,本文选取了三个重要的自变量,还有其他一些影响因素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探讨,比如派出学者的职称、所在高校的层次,以及其他的学科领域,以及外派学者的个性心理特征等。另外,由于科研学术水平的重要性,本文以此为因变量进行分析,今后也可以考虑其他的因变量,如教学水平、学术网络等,这样更能丰富对外派学者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留学网. 基金委年报(2008, 2009, 2010)[OL]. http://www.csc.edu.cn/Nianbao/.

[2]周一,张鹤. 科学发展公派留学事业 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访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刘京辉[J]. 世界教育信息, 2009(9): 10-15.

[3]杨晓京,苗丹国,沈维立. 重视出国留学选派质量 提高派出效益[J]. 中国高等教育, 1994(2): 42.

[4]谢京红. 出国留学工作评估体系初探[J]. 科学学研究, 1998(4): 76-82.

[5]周素月. 留学期限与后效益分析[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6(3): 264-265.

[6]陈学飞.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公派留学教育政策的演变及成效[J]. 复旦教育论坛, 2004(3): 12-16.

[7]陈学飞. 留学教育的成本与收益: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公派出国留学效益研究[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8]丁群. 提高公派出国留学效益[J]. 人才开发, 1997(5): 24-26.

[9]张梦萍,梁宏飞,范成高. 择优派遣 积极招聘 努力提高留学工作效益[J].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1998(2): 33-37.

[10]曹丹平. 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访学经历与感受[J]. 科技导报, 2015(13): 112.

[11]王忠明. 论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本[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3(3): 39-45.

[12]舒尔茨. 论人力资本投资[M]. 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0.

[13]管德明. 从人力资本理论看出国留学. 江苏高教[J], 1999(5): 55-57.

[14]苗新华,叶启浩,周斌, 适时调整管理方式 提高留学工作效益[J]. 江苏高教, 1995(S1): 98-100.

[15]BANDURA A. 社会学习理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16]管德明,徐放. 改革公派留学方式 提高教育投资效益[J]. 教学与研究, 1995(Z2): 35-37.

收稿日期:2019-06-09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YJA6300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302082)资助

作者简介:刘小娟(1975—),女,陕西西安人,管理学博士,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系讲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跨文化管理和文创产业管理,E-mail: 231325539@qq.com; 王国锋(1976—)(通信作者),男,江苏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E-mail: Wangest@126.com。

猜你喜欢

科研人力资本高校教师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