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思妙笔·耕绘奇境
2021-12-09刘垚梦
童心是跃然纸上的色彩,经久而不褪色;童心是流动的时光,随岁月年轮永驻心田。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的“童思妙笔·耕绘奇境——西方插画师作品展”中,汇集了来自瑞士、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奥地利、立陶宛、美国等国家的41位具有卓越创造力的插画师的近180件精彩作品。其中许多插画作品都出自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集,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这些作品以生动的想象力和各具特色的绘画风格与技巧,重新诠释了童话、文学作品、诗歌和个人回忆,同时见证了西方出版业的蓬勃生命力。让我们跟随本次展览中的精选插画作品,重返充满童真与想象力的童话世界。
《伊索寓言》:《龟兔赛跑》
《龟兔赛跑》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讲述一只兔子与乌龟赛跑,一开始兔子飞快地在前方领跑,乌龟拼命地在后面一步步艰难地爬着。不一会儿,兔子把乌龟落下老远,它已经累得不行了,于是打算在树下先睡一觉。而乌龟却一刻不停地爬呀爬,不仅超过了在树下熟睡的兔子,还反败为胜率先到达终点,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
在本次插画展中,有两位美国插画师的作品表现的是《龟兔赛跑》这一经典故事。一幅是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埃里克·卡尔(Eric Carle)运用色彩鲜艳的胶合纸制作的剪贴画。画面以拟人的手法把兔子和乌龟塑造成两位西装革履的绅士形象,表现它们相遇的情景。兔子身着西装,手拿礼帽,伸出一条大长腿坐在树荫下休息。乌龟头戴礼帽,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镜,手拿拐杖,背着圆滚滚的龟壳,迈着小短腿拟人般行走,十分滑稽有趣。
另一幅《龟兔赛跑》则由来自美国费城的插画师杰瑞·平克尼(Jerry Pinkney)创作。他以更为写实的手法表现兔子一路狂奔的情景。画面中的野兔身穿方块拼色马甲,在长满仙人掌的美国南部大沙漠中矫健飞奔。兔子舒展的四肢仿佛一步千里,纵身一跃就能跨过倾倒的灌木,连计时的小老鼠也只能回头张望它远去的身影。
《格林童话》:《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糖果屋历险记》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是《格林童话》中最具代表性的名篇。故事讲述了一个皮肤洁白如雪的美丽公主为躲避继母邪恶皇后的迫害而逃到森林里,在动物们的帮助下,与善良的七个小矮人快乐地生活。皇后得知后,化装成老太婆,骗白雪公主吃下毒苹果昏死过去。伤心的小矮人将白雪公主的遗体放进水晶棺中。路过的王子爱上了美丽的白雪公主,破除了毒苹果的魔法,救醒了白雪公主,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本次插画展中,由瑞士想象力大师艺术基金会主席埃特尼·德里泽特(Etienne Delessert)绘制的《七个小矮人》特別引人注目。他以幽默夸张的笔法,表现小矮人欢迎白雪公主到来的情景。在茂盛的树林中,善良的小矮人穿着中世纪的绅士服,带着高角帽,手捧洁白硕大的鲜花,欢迎着白雪公主的到来。小矮人们闪烁着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长鼻子和迷你的小手形成强烈的漫画式反差。
选自《格林童话》的《糖果屋历险记》,又名《韩塞尔与葛雷特》。故事讲述一对可怜的兄妹遭到继母的抛弃流落荒林,最后来到了一座糖果屋,饥饿难忍的兄妹俩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但是糖果屋的主人是一个吃人的女巫,她把兄妹俩抓了起来,想要把哥哥养得胖胖的再吃掉。但兄妹俩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女巫,并且找到了回家的路。
来自瑞士的莫妮可·菲利克斯(Monique Felix)在广告、动画、时装设计和室内装饰领域都确立了自己艺术大师的地位。她以女性细腻的视角和温柔的笔触,为儿童读物创作插画。在这幅《糖果屋历险记》插画中表现的故事情节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新妈妈让爸爸把兄妹俩丢到森林里去,兄妹俩听了很伤心。聪明的哥哥韩塞尓趁爸爸和新妈妈都睡了以后偷偷跑到院子里,捡了许多小石子放在口袋里。妹妹葛雷特在床上双手紧抱着被子,两只圆圆的眼睛露出惊恐的神情。幽暗的蓝色是画面的主色调,它代表着深夜的降临,也暗示出兄妹俩面临被抛弃时的恐惧。
《安徒生童话》:《小美人鱼》与《冰雪女王》
安徒生整个一生对梦幻中的造物和生灵十分着迷,并把它们写入了自己的童话中。创作于1836年的童话《海的女儿》(又名《小美人鱼》)是他笔下著名的作品之一。故事讲述海王的小女儿人鱼公主为了获得与王子的爱情,不惜以美妙的歌喉换取人类的双腿,用她的爱、她的心和她年轻的生命,去追求永生且崇高的人类灵魂的悲剧故事。
来自奥地利的女插画师莉丝白·茨威格(Lisbeth Zwerger)用温柔的笔触,描绘了小美人鱼嬉戏在美丽海底的生活景象。湛蓝色的海水深邃静谧,碧绿的水草铺满水底,状如松柏的红色珊瑚林中,美丽的小美人鱼飘散着长发、摆动着长长的鱼尾,与拄着长拐杖的老祖母结伴游来。老祖母给小美人鱼讲述海面上的新奇故事,使小美人鱼心中充满了对人类世界的憧憬和渴望。画面中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柔和色调渲染了海底世界的奇幻色彩,给观众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冰雪女王》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又一名篇,讲述冷酷无情的冰雪女王将一面魔镜的两块玻璃碎片注入小男孩加伊的内心和眼睛,从而使他变得和冰雪女王一样冷酷无情。小女孩格尔达是加伊的好朋友,她要去寻找冰雪女王,并解除加伊身上的诅咒。格尔达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冰雪女王的宫殿并救出了加伊。她用温暖的眼泪融化了加伊内心和眼睛中的玻璃碎片,并重新回到了日夜思念他们的奶奶身边。
来自立陶宛的国际知名画家斯塔西斯·艾德戈维奇(Stasys Eidrigevi ius)痴迷于追求自由和灵性,他绘制的《冰雪女王》读本插图富有超现实主义特色。画中表现的正是格尔达在冰雪女王的宫殿中,用眼泪融化加伊眼中和心中碎片的瞬间。格尔达头顶着加伊的脸,双手撑开加伊的衣领,她温泉般流淌的眼泪与加伊眼中和心中流出的玻璃相连,如同一串晶莹剔透的水晶项链,这感人的瞬间被以一种超现实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民间童话:《美女与野兽》与《胡桃夹子》
迪士尼家喻户晓的同名电影《美女与野兽》的原作由法国维伦纽夫夫人(Gabrielle-Suzanne Barbot de Villeneuve)写于1740年。故事讲述一位遭遇沉船的富商为了给小女儿带回礼物,错摘了野兽城堡中的玫瑰而惹怒了野兽,不得已承诺把善良美丽的小女儿送到野兽身边作为交换,才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家。为了履行承诺,美女来到野兽的城堡。她并没有因野兽丑陋的外表而感到害怕,反而因野兽善良的心爱上了他。美女对野兽的真爱解除了魔法,野兽变成了英俊潇洒的王子,最终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组由埃特尼·德里泽特(Etienne Delessert)绘制的《美女与野兽》插画,表现的是故事中的三个情节。第一张插画以夸张和拟人的手法,表现富商误入野兽的玫瑰园,摘下一朵粉红色的玫瑰。这朵花有一张狰狞可怕的脸庞,尖利的花刺刚好刺穿一只小鸟,体现出这朵花巨大的杀伤力。第二张插画表现的故事情节是野兽问美女是否愿意嫁给他,美女拒绝了。画面中野兽伸出一只乌黑的巨爪,锋利的长指甲指着一只金光闪闪的金戒指,那是野兽向美女求婚的信物。美女则瞪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盯着怪兽。她额角梳着一条金色的麻花辫,灰白色的缎带包裹着头部,洁白的皮肤映衬着绯红的脸颊,与野兽漆黑的巨爪形成鲜明对比。第三张插画表现的情节是美女在地窖中发现奄奄一息的野兽。因为没有得到美女的真爱,野兽就快要死了,它显露痛苦不堪的神情,锋利的爪子在脸上留下三道鲜红的抓痕,鲜血顺着指尖流淌。美女同情野兽所遭受的痛苦,她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野兽。最终野兽获得了美女的真爱,变回了英俊的王子。他和美女举行了婚礼,并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胡桃夹子》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阿玛迪斯·霍夫曼的童话代表作。霍夫曼极其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神秘而又充满诗意的玩具王国,令全世界无数孩童向往。童话讲述100多年前,一位年轻的王子从小就失去了父母,被城堡里的用人宠爱长大,他变得自私麻木、粗鲁无礼。为了让娇宠任性的王子尽快长大懂事,会变魔法的叔叔德罗赛尔米送给他一份特别的礼物——一颗可以帮人实现愿望的魔力胡桃。然而贪玩的小王子顺手就将胡桃扔进了壁炉,并随口说“让这屋子里的人都变成玩具”,一瞬间小王子和他的仆人们都变成了木头玩具。100年后的圣诞节,小女孩克拉拉收到一个军官造型的胡桃夹子礼物。到了晚上12点,一群老鼠对克拉拉发起进攻,胡桃夹子复活了,并带领玩具兵和老鼠们战斗。战斗结束后,胡桃夹子变成了英俊的王子,带着克拉拉前往糖果王国做客。最后克拉拉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只是做了一个神奇的梦。
在本次展览中有两幅《胡桃夹子》插画,分别出自意大利和奥地利的插画师之手。这两幅作品描绘的都是胡桃夹子与鼠军大战的情景,但画风迥异。意大利插画师罗伯托·依诺森蒂(Roberto Innocenti)因其在儿童读物插画方面的杰出贡献,曾于2008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他画的胡桃夹子与鼠军大战的情景热闹异常。画面中,老鼠军团与玩具兵厮杀混战,拥有六个脑袋的鼠王站在蜡烛台下指挥着鼠军,对面柜架上的胡桃夹子站在倒斜的沙发上手持长刀指挥着玩具兵。老鼠们逃窜着、撕咬着,与骑着战马、手拿火枪与长刀的玩具兵混战一团。各种玩具、果实和碎玻璃散落一地。小女孩克拉拉穿着淡蓝色的长裙站在墙边,惊恐地望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莉丝白·茨威格绘制的《胡桃夹子》插画,则用一种简洁静谧的方式描绘着胡桃夹子与鼠军大战的情景。画面的左下角,老鼠用尾巴缠绕着一只小酒杯拖着前行,酒杯中坐着又瘦又小的胡桃夹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画面左侧的巨型兔子玩偶,它穿着鲜红色短衣和肥硕的白色灯笼裤,耷拉着两只耳朵坐在地上,颇有几分童趣。画面右上角则露出胡桃夹子的叔叔魔法师狡黠窥探的脸庞。整个画面在人物巨大与渺小的强烈反差中,使人产生无尽联想。
儿童读本插画的无限魅力正像本次“童思妙笔·耕绘奇境——西方插画师作品展”总策划、瑞士想象力大師艺术基金会主席埃特尼·德里泽特在《笔下的世界》中所写的那样:“在囿于规矩、奔波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总会在某些时刻忆起童年:那时,树木上长着不可思议的枝丫,每滴雨都讲述着一则故事,还有鸟儿的婉转鸣啼——现在,却只能从手机铃声中听到。童年时,我们观察蚂蚁用沙粒筑屋建堡、黄蜂用木屑建成繁复的巢穴,我们旁观最微小的生命,也经历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有许多关于童年秘密世界的故事,鸟儿、树木和嗡嗡飞舞的黄蜂都是我们想象力的源泉。那时的我们在脑海中创作图画,讲述着无数令人或爱或惧的故事。这些意象活灵活现,即使我们长大了还会经常想起,依旧新鲜、幽默、充满力量。这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插画。”
作者简介:刘垚梦,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