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红色报刊

2021-12-09刘庆礼

理财·收藏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瞿秋白创刊中共中央

刘庆礼

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整个中国为白色恐怖所笼罩,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和建党之初的中共中央,为有效指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及其专政的学说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系统介绍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和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集中打造了一批广具影响力的红色报刊,从而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发展,推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将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最具影响的几种红色报刊汇集如下,以飨读者。

《新青年》(图1)

《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第2卷起改称《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思想史上首屈一指的最重要刊物。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刊于1915年9月15日,并亲任主编。1917年初,陈独秀应蔡元培之邀,赴京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往北京。

该刊初为月刊,6期为一卷。1918年1月,从第4卷起实施改版,由文言文改用白话文,并采用新式标点。1919年下半年开始,《新青年》刊载的关于马克思主义、苏联十月革命、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就有130余篇。该刊与当时秘密发行的党内机关刊物《共产党》密切配合,一起承担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进行思想和理论准备的历史重任。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又迁回上海编印。从1920年9月第8卷第1期起,该刊作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公开发行。1922年7月,该刊出完第9卷后休刊。1923年6月,中共三大后,决定将已经休刊达一年之久的《新青年》改组为由瞿秋白担任主编的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并由月刊改为季刊,但因故脱期,1924年12月再次休刊。1925年4月起,更换主编,相继由彭述之、罗亦农担任,《新青年》同样由于经常脱期又成不定刊,1926年7月宣布停刊。从创刊到终刊,《新青年》共出刊9卷54期。

《共产党》(图2)

《共产党》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11月创办的理论机关刊物,为铅印16开本月刊,由李达担任主编。从1920年11月7日创刊,到1921年7月7日停刊,共出版6期。1921年1月至3月休刊,4月复刊。《共产党》月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刊,因政治敏感和环境使然而秘密出版,一是不标示编辑、印刷的地点,二是不署刊物真名,三是不公开发行。虽然起初随《新青年》附赠,但发行量十分可观,一度高达5000多份。

《共产党》的撰稿人多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许多重要文章则出自我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之手。该刊既是鲜明的旗帜和革命的号角,更是宣传的喉舌。它首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的响亮口号,生动记录了国内社会政治状况和中共建党情况,尤其是以大量篇幅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和列宁的建党思想以及共产党建设的有关知识,介绍第三国际的文献资料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情况以及苏联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与经验,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与策略,阐明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以革命手段夺取政权的基本政治主张。此外,该刊还陆续刊载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和重要文章。《共产党》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革命热情,成为宣传和思想工作的利器,对于建立一个在思想上组织上完全统一的全国性无产阶级政党发挥了重要作用。

《先驱》(图3)

《先驱》是由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于1922年1月15日在北京创办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为铅印16开本,原定半月刊,实为不定期刊。该刊在发刊词中明确提出,“本刊第一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的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先驱》聚集了陈独秀、邓中夏、施存统等一批文化精英。在《新青年》休刊,《向导》尚未发行之时,《先驱》曾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打造的一块文化高地,1923年8月1日出版的《向导》第24期就刊发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之主张》的长文。

《先驱》从创刊号至第3期,由北京地方团组织编辑出版,刘仁静和邓中夏任主编。1922年3月15日,《先驱》从第4期起自京迁沪出版,改由青年团临时中央局编辑出版,施存统担任主编。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以后,从第8期起转归团中央执委会编辑出版,由蔡和森担任主编。后来,该刊又几易主编,18期的主编者是寄吾。19期至25期,又由施存统担任主编。该刊的重要撰稿人是陈独秀、蔡和森、李达、邓中夏、施存统等。1923年8月15日,《先驱》在出至第25期后停刊。《先驱》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宣传阵地,在普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宣传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的理論,介绍苏俄的情况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著名人物的事迹,研讨中国革命和青年团建设的重要问题等诸多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向导》(图4)

根据中共二大决定,《向导》周报在1922年9月13日创刊于上海。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领导了该报的出版工作,并亲题报名。主编先后由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担任。作为中共中央第一份公开发行的政治机关报,《向导》主要发表时事政治评论文章,以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群众斗争为主要任务。

《向导》周报为16开本,开设了《时事短评》《中国一周》《世界一周》《通信》《读者之声》《什么话》《外患日志》《肉麻世界》等栏目。高君宇、李达、瞿秋白、彭述之、张国焘任编委,也是主要撰稿人,而蔡和森撰写的文章最多,毛泽东、周恩来等也发表过一些重要文章。《向导》在创刊号《本报宣言》中明确把“反抗国际帝国主义”,“推倒军阀”,建立“统一、和平、自由、独立”的中国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向导》以其鲜明的政治性、深刻的思想性、强烈的斗争性和高超的艺术性,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热情鼓动工农革命运动。可以说,《向导》周报特别是在中共的统一战线方面,发挥了向导作用。《向导》先后随中共中央迁往北京、广州、武汉等地出版发行,在中国内地许多大中城市及香港、巴黎、东京等地设有30多个分销处,发行量最高达10万份。1927年7月,在出至201期后,由于汪精卫叛变革命的影响而停刊。《向导》处于全国革命舆论的指导地位,在中国共产党新闻报刊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前锋》(图5)

《前锋》月刊于1923年7月1日在上海创刊,由瞿秋白担任主编。此刊积极宣传中共三大确立的党的统一战线方针,以促进国民运动为主要任务。作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物,与同时期出版的中共理论刊物《新青年》一起成为党的宣传喉舌。

该刊为16开本,封面雖标示广州平民书社编辑发行,而实由中共中央出版发行机构上海书店秘密编印刊行。陈独秀、张太雷、向警予等为该刊主要撰稿人。《前锋》的创刊号集中刊载了瞿秋白、陈独秀、马林、毛泽东等人撰写的文章。该刊开辟的《寸铁》栏目,是中国共产党向党员和民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载体,所刊发的文章,其中包括瞿秋白以不同化名发表的12篇短文,语言精练,揭示道理入木三分,具有很强的战斗性和批判性。该刊原定为月刊,其实并未按期出版,而每期的出版日期则选择在每次召开关于国共合作的重要会议之后,直至国民党一大最终确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于1924年2月1日出版最后一期,在完成历史使命后而停刊。《前锋》从创刊到停刊,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总共刊出3期。

《热血日报》(图6)

《热血日报》于1925年6月4日在上海创刊,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份日报。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爆发后的翌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除决定把斗争扩展到各阶层人民中去,建立反帝统一战线和成立行动委员会,领导展开反帝斗争外,还决定出版《热血日报》。该报由瞿秋白担任主编并题写报名,郑超麟、沈泽民、何味辛等任编委。每期8开4版,约1.2万字,除《社论》外,还辟有《本埠要闻》《国内要闻》《国际要闻》《紧要消息》《舆论之批评》等专栏,并有《呼声》副刊。

《热血日报》紧密配合五卅运动的发展形势,无情揭露帝国主义的残酷暴行,热情传播国际无产阶级支持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消息,深刻批判各种卖国行径,系统宣传党领导反帝斗争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同时迅速地把各阶层的动向、人民大众的呼声和各地声援斗争的情况传达给群众,及时为运动指明正确方向,真正起到了民之喉舌、党之号角的作用。该报的发行量曾高达3万多份,每天的投稿、来信及来访者也数以百计。由于帝国主义者的施压和军阀的迫害,该报办了不到一个月,在出版24期后,于当月27日被迫停刊。

《布尔塞维克》(图7)

《布尔塞维克》于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创刊,是大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机关理论刊物。该刊秘密发行,初为周刊,后因故先后改成半月刊、月刊和不定期刊。创刊时,中共中央常委会决定编辑委员会暂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郑超麟等5人组成,瞿秋白担任主任。次月,编委会由5人扩大到26人,新增成员包括蔡和森、张太雷、毛泽东、周恩来等。经常在该刊发表文章的作者有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恽代英、谢觉哉等。这些文章内容广泛,涉及国内政治、国际状况、职工工运、农民暴动、中国革命、马列主义理论等诸多问题,也有地方通讯等,并辟有《读者之声》栏目。

《布尔塞维克》自创刊到1932年7月1日停刊,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共出版5卷52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的残酷镇压,在白色恐怖笼罩之下,该刊在第2卷第2期(总第30期)后,不断变换诸如《虹》《平民》《中央半月刊》《少女怀春》《金贵银贱之研究》《中国古史考》等 9个不同名称作伪装封面,以此做掩护进行出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该刊坚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传播我党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信息,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和叛变革命的真相,成为唤起民众觉悟,推翻蒋介石集团反动统治的强大媒体和宣传武器。

《红旗》(图8)

《红旗》于1928年11月20日在上海创刊,是中共中央的第二份机关报,谢觉哉任主编。除谢觉哉外,李立三、恽代英等也是主要撰稿人。

该报开设了《社论》《国内消息》《国际消息》《短斧头》《问题与问答》等栏目,主要刊载共产国际及中共中央的决议、宣言、报告和各省委写给中共中央的信件,报道国民党统治区工人的生活和罢工斗争,介绍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展情况。在创刊号上,《红旗》全文刊载了中共中央在1928年11月5日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告全国民众书》。该报共出版126期,其中前23期为周报,后103期为3日报;1—4期为16开,5—23期为32开,24—126期为8开。根据中共中央决定,该报于1930年8月2日停刊。1930年8月15日,《红旗》与《上海报》合并,改称《红旗日报》。1931年2月14日,又改名《红旗周报》,同为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机关报。1933年8月,该报从第59期起改为半月刊,封面采用《光明之路》《平民》《时事周报》等不同名称,秘密出版发行。《红旗周报》到1934年3月1日停刊,共出刊64期,另有附刊13期。该报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这些红色报刊,在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开展理论研究、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建树了丰功伟绩,如今已经被列为珍稀的革命文物进行收藏。

猜你喜欢

瞿秋白创刊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决定”和“中共中央批准”有何区别
瞿秋白:两段深情,一生心系
手绘精彩《追梦》创刊等
1994:创刊
民国一段出轨奇闻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
中共中央秘书长和秘书工作部门的历史演变(上)
瞿秋白: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
庆祝《烹调知识》创刊二十周年诗一首
庆祝本刊创刊二十周年纪念题字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