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元青花中的历史人物故事
2021-12-09马建军
马建军
元青花历史人物题材的作品,在国内外均有。人物绘画是青花瓷纹饰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许多是将历史故事和神话题材作为瓷绘的内容,然后经过画家的创作所呈现出来的。元青花瓷上饱满雄健的人物画是以细洁而色白的瓷胎为载体,以“苏麻尼青”为颜料的绘画形式,这一创新的绘画形式更好地继承并延续了中国画的传统,体现了画家与制瓷艺人之间的密切合作。
元青花瓷上的人物题材丰富,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极高,其文化艺术基本上是延续传统汉文化艺术的发展,其中戏曲故事占据很大比重。当下画得最好最精、艺术价值最高的当数元青花大器上的经典之作:江苏省南京博物院藏“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湖南省博物馆藏“蒙恬将军玉壶春梅瓶”、武汉文物处的“四爱图”,流失海外的日本出光美术馆藏“昭君出塞图青花盖罐”及创2005年佳士得拍卖纪录的“鬼谷下山”等。这些元青花瓷图案生动、色泽鲜艳夺目,古今中外人士对元青花瓷可谓是人见人爱。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图1),1959年5月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东善桥乡观音山明代黔宁昭靖王沐英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此梅瓶口部短小,口沿面平厚,肩腹部浑圆,下腹部瘦长,平底。通体绘有青花纹饰:肩部绘杂宝及缠枝牡丹花纹,腹部绘“萧何月下追韩信”人物故事及梅花、竹子、松树、芭蕉、山石等纹样,下部绘宝莲纹。此瓶虽出于明洪武年间的墓葬中,但经过具体分析,应是元代晚期江西景德镇窑的产品。
元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图2),1980年广西横县出土,广西横县博物馆藏。罐直口,丰肩、束颈,高30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19.5厘米。罐身自口至底图案依次为缠枝花卉、缠枝牡丹、主题纹饰、变体莲瓣纹。主图是根据元人尚仲贤“尉迟恭单鞭夺槊”的故事绘画的,共绘有7位不同身份的人物。在彩凤、祥云下,山石后有一挥鞭骑马的人,他头戴双翅朝天幞头,身着长袍系双玉带,帝王装束,在他身后,有一戴冠长须武将,右手执钢鞭,左手绞辔,策马奔腾。再往后,有山石,有旗幟,还有三个执矛披甲的士兵出没其间。画面的另一侧,有两人在对战,其中一人手执钢叉,头戴束发小冠,回身招架;另一个人则手执长矛,紧追其后。
元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梅瓶(图3),1965年出土于湖南常德县,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瓶高29厘米,底径9厘米,口径8.5厘米;瓶为长细颈,喇叭口,垂胆腹,圈足外撇。内缘画9朵如意状云纹;腹呈圆球形,腹部绘有5人,端坐旗下的是秦大将军蒙恬,蒙恬满面钢髯,端然稳坐的姿态,以及背后高高竖起的大旗,展示了蔚然肃杀之气。他身后站一挎剑小卒,双手举旗,旗上书有“蒙恬将军”四字,身后立着一名佩腰刀执帅旗的士兵,旗上竖写“蒙恬将军”四个楷书大字。蒙恬前方右侧有一名持弓武士,似在禀报军情。另一侧有一位右衽、短衣、束腰、裹腿的武士抓着一名跪着的官吏。在构图上用松树、芭蕉、山石、草坪、围栏等布置了两个场景,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花纹细腻,人物生动,布局合理。纵观历代青花瓷,为画面题款的仅此一件。
元青花瓷上的人物故事图与元曲版画、平话插图等密不可分。本瓶所绘可能出自《新刊全相平话·秦并六国》,讲述了秦始皇并六国后,任命蒙恬为北塞招讨,抽调人丁赴沙场、 筑城墙,仕宦豪杰也不能幸免。瓶上的画面表现的正是蒙恬坐镇营帐,听取禀报,捕罚违令官吏的场景。画工细腻,雅俗一体。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图4),高275厘米,直径33厘米,圆肩、直口、短颈,腹以下渐收,足端微外撇,矮圈足,涩底。从颈部至底部的纹饰依次为波涛纹、缠枝牡丹、鬼谷子下山人物故事图。人物间以树木、花石,布局合理,画风潇洒流畅。青花发色浓艳,釉色白中闪青。鬼谷子下山的故事在元代较为流行,元代至治年间刊刻的《新刊全相平话·七国春秋后集》乐毅图齐故事讲述了鬼谷子下山的故事。燕国与齐国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膑为燕国所擒,其师鬼谷子应苏代请求,下山前往营救。其文曰:“鬼谷交童子准备双虎车。吾看伏虎阴书迷魂阵,救孙子去看几时免灾。诗曰:燕齐征战几时休,今日孙膑不自由。苏代大夫赍圣旨,故宣鬼谷下山头。”书中有版画一幅,与此罐构图较为相似,但细节处存有差异,版画的画面较此罐纹样简单。因此,这件大罐的纹样,未必直接承袭此版画而来,两者可能都参考了当时其他戏曲版画或绘画。这件元青花罐出品于我国青花瓷烧造鼎盛时期,距今700余年,所绘图案精美,人物刻画细腻传神,且保存完好,施釉精良,画工细腻,烧造工艺极为高超,堪称中国瓷器艺术的巅峰之作,此类瓷器国内传世品极少,墓葬出土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