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栽培条件下优质稻内6优7075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2021-12-09肖少辉左生力江添茂郑云峰兰朝晃钟林添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通径粒数穗数

肖少辉,左生力,江添茂,郑云峰,兰朝晃,钟林添

(1.福建省喜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福建 武平 364300;2.龙岩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福建 龙岩 364000;3.武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福建 武平 364300)

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1-6],不同品种间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各异[7],同一品种在不同种植区域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关系也不尽相同。刘定友等[8]研究认为,杂交稻绵2优838的千粒重变异不大,合理的有效穗数是高产的前提,实粒数是产量构成的最重要因素。姜萍等[9]认为,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对杂交稻新品种民优93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其次是穗实粒数。梁桂华[10]认为,优质稻新品种内6优7075的产量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结实率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力最大。甘涛等[11]通过对42份水稻材料的研究得出,有效穗数对产量具有显著关系,而单穗重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不大。因此,明晰水稻各产量构成因素间以及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对指导水稻高产栽培具有重要意义。内6优7075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福建省福瑞华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不育系内香6A和恢复系福恢7075配组而成的晚籼优质稻新组合(闽审稻20180017)[12],近年在武平市各地作烟后稻种植,综合表现较好,产量高、米质优、后期转色好、穗大粒重、稳产丰产性好,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本试验对内6优7075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掌握内6优7075合理的高产结构和增产途径,加快其在龙岩市的推广进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杂交稻新品种内6优7075,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提供。

1.2 方法

2020年,在龙岩市各县(市、区)分别选择1个有代表性的烟后稻种植地点建立内6优7075烟后稻示范片,地点分别为新罗区雁石镇九斗村、永定区湖雷镇上北村、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连城县庙前镇庙前村、长汀县河田镇南塘村、上杭县庐丰乡丰济村、武平县象洞镇富岭村,各地统一于6月15日播种,7月6日机插秧,插植密度均为30 cm×18 cm,其他田间管理同当地大田栽培。

当水稻成熟时,将每个示范片分成好、中、差3种类型,从每种类型中分别选择1块有代表性的田块,采用梅花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每点取3丛,每块田取15丛,考察各代表田块内6优7075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同时对各代表田块进行实割测产(实割面积33.3 m2),晒干称重,将考察所得的21组数据通过Excel和DPS 2005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变异性

由表1可知,各性状变异程度不一,变异系数变幅为4.5%~15.4%,各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产量>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在所考察的各性状中,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小,表明内6优7075的千粒重在不同栽培环境条件下表现较为稳定,受环境影响不大,其表现型主要受品种自身基因型影响,而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产量等性状的表现型则更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表1 内6优7075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性分析

2.2 相关性

由表2可见,产量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呈正相关,其中与结实率呈极显著相关,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呈显著相关,表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对内6优7075的产量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分析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关系可知,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呈负相关,其中与每穗总粒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增加内6优7075的有效穗数会导致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的下降。

表2 内6优7075各性状简单相关系数

2.3 回归分析

为量化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以有效穗数(x1)、每穗总粒数(x2)、结实率(x3)和千粒重(x4)为自变量,产量(y)为因变量,通过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内6优7075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最优回归方程:y=-29 485.078 7+38.928 3x1+61.626 3x2+120.208 1x3+325.147 9x4,决定系数0.985 1。方程意义为:当4个自变量中的其他3个取值固定在试验范围内某一水平时,有效穗数(x1)增加1万穗·hm-2,产量(y)增加38.928 kg·hm-2;每穗总粒数(x2)每增加1粒,产量(y)增加61.626 kg·hm-2;结实率(x3)每增加1%,产量(y)增加120.208 kg·hm-2;千粒重(x4)每增加1 g,产量(y)增加325.148 kg·hm-2。

2.4 通径分析

为进一步明确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在相关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通径分析。由表3可知,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顺序为有效穗数(x1)>每穗总粒数(x2)>结实率(x3)>千粒重(x4),但同时有效穗数通过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对产量产生负向效应,表明三者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若盲目增加有效穗数,反而不利于产量的增加,而要达到高产的目的,就必须使三者间关系协调,处于合理的水平。结实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虽不如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大,但其通过其他因素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却很明显。

表3 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通径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内6优7075的产量、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较易受栽培环境的影响,而千粒重则相对稳定,变异幅度较小,这与多数试验结果类似[13-15]。内6优7075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结实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虽不如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但通过其他因素对产量的间接作用非常明显,在4个因素中与产量的相关程度最高,这与梁桂华[10]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内6优7075的结实率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结实率的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千粒重,即想要获得较大的粒重,秕谷就会增多,结实率就会下降。此结果表明,内6优7075为大穗大粒型品种,其库、源、流三者不协调,其源和(或)流通常情况下不能完全满足库的需求。另外,相关分析表明,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在各因素中最大。但经通径分析发现,结实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比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小得多,进一步分析结实率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发现,其通过有效穗数对产量增加的间接作用较明显,而千粒重通过每穗总粒数对产量增加的间接作用也很大,这些现象有待进一步试验考证。

猜你喜欢

通径粒数穗数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牡丹江市气象因子与PM2.5浓度影响通径分析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圆锥曲线焦点弦的一条斜率性质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气动通径机设计及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甘蓝型高角粒油菜不同部位角粒数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