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低磷胁迫下高效基因型品种的筛选
2021-12-09罗永露隋建枢陈天青吴文强何庆才
罗永露, 隋建枢, 陈天青, 吴文强, 何庆才, 王 伟
(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贵阳 550006)
磷肥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也是提高粮食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化肥的推广施用曾为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做出了很大贡献[1]。但随着施用量的逐年增加,小麦产量并未相应增加,并且表现出一定的耐肥特性。土壤中的磷状态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其中有机磷占30%~80%[2],主要以植酸(肌醇六磷酸盐)的形式存在[3],无机磷非常复杂,据估计土壤中含有170多种矿物形式的无机磷。这些磷大部分被土壤胶体所吸附或固定转化为无效态磷,能被作物生长所吸收利用的磷称为土壤有效磷。土壤总磷一般比有效磷高几百倍,例如对我国黄土高原3 413块耕地的调查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平均6 mg·mL-1,而总磷平均为1 230 mg·mL-1,总磷比有效磷高两百多倍[4]。同时由于植物对磷吸收主要依靠扩散方式,这是土壤磷利用率低的另一个原因,且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差[5],所以磷主要是靠根系与土壤接触面上的土体向植物提供,加之植物的高速率利用,常在植物根际周围形成磷素的耗竭区。虽然在碱性土壤或酸性土壤中总磷量均很高,但能为植物所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含量却很低,因此很多土壤缺磷是“植物遗传学缺磷”而非“土壤学缺磷”。
为了满足作物磷素需要,传统方法是通过施用磷肥来维持土壤所需磷水平,这既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也加剧了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同时也造成了水体营养化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作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适应机制,以提高对土壤难溶态磷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从而更好地适应这种低水平磷环境[6-8]。研究表明,植物在缺磷环境下根系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根冠比增加、根毛增生加快,根毛伸长、形成排根、大量侧根形成、菌根增加[5]。因此,通过研究主流基因型,筛选出磷高效基因型,对培育磷高效新基因型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共选择24个小麦基因型,均是西南片区的主流栽培品种。品种名称如表4所示。
1.2 培养方法及磷处理
本研究借鉴柴建芳等[9]的培养方法。将种子在加水的蛭石上萌发,选择苗势生长一致的移栽到塑料盆(约42 L)中,装入蛭石约占盒子体积一半。24份材料分4行6列,各个材料按照1穴7株进行移栽,浇定根水(自来水),每个塑料盒1个重复。设置无磷、低磷2种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重复随机排列。常规管理仅浇自来水,在二叶一心期定苗,每穴选取5株,定苗喷施营养液每盒一次3 L;抽穗期同样喷施营养液每盒一次2 L。耕作层土体积667 m2×0.2 m×1 000=133 400 L,塑料盒体积=47 L,装30 L蛭石,氮12 kg·(667 m2)-1,盆栽扩大2倍用量,营养液中含210 mg·L-1氮(15 mmol·L-1×14)。整个生育期共需25.7 L营养液(5.4/0.210),将大量元素配成1 mol·L-1的营养液存储待用。缺磷区采用表1,施磷区采用表2。微量元素采用休伊特营养液(表3)。
表1 大量元素不完全和霍格兰营养液(缺磷)
表3 微量元素储备液(休伊特营养液)
1.3 生长指标测定及其统计分析
植株成熟后按单株收获,测量株高、穗长、粒重、根重和地上部,计算根冠比、经济系数,用DPS 3.01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LDS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在低磷处理下的农艺性状表现
由表4可知,在低磷水平下,SW1747、渝1734、川麦42、绵16 Z 36、17 P 2-5的根重指数较大;棉16 Z 36、17 P 2-5的根重及根冠比均较大;绵麦367、棉16 Z 36、贵农19的根冠比较大。
表4 不同品种在缺磷处理下的农艺性状表现
2.2 不同品种在缺磷处理下的农艺性状表现
由表5可知,在不施磷处理水平下,川麦104、川麦42、内麦836、安97-12的根重指数较大;贵农19、17 P 2-5、内麦836、安97-12的根重及根冠比均较大;黔1141、SW 1747、安97-12、黔麦18的根冠比较大。
表5 不同品种在不施磷处理下的农艺性状表现
2.3 不同磷水平处理下的对比
由表6可知,施磷比较不施磷有以下表现:根重指数大幅度增加,冠重指数有明显提高,根冠比指数有所下降;根、冠及根冠比的极差现象明显;根重变异系数基本没有变化,冠重变异系数变化较大,根冠比变异系数变化明显。
由表4~表6可知,施磷可以显著提高根重及冠重指数,但降低了根冠比指数,这与袁园园等[1]和杨秀君[5]的研究结果一致。在不施磷的水平下作物应对胁迫相关指数变异系数有所增加。对比分析可知,川麦42及川麦104在低磷及无磷处理下的根重指数均较高,内麦836、安97-12、17 P 2-5、黔麦19等在无磷水平下根重指数较高,同时无磷水平下的变异系数较高,表明无磷条件下更易于筛选出不同种质利用磷素的差异性。加之磷素移动性较差这一特征,依据根系特征进行磷素利用效率的筛选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表6 不同磷水平处理下的对比
3 结 论
西南麦区小麦种质磷素利用效率相关性状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加之磷素使用效率较低的现状,具有节能增产的现实意义。根据不同磷素水平下根重及根冠比指数差异,所选24份材料可被划分为4类磷效率类型:低磷高效型品种、无磷高效型品种、适应广的磷高效材料和一般材料。对于贵州麦作区,除去磷高效基因型品种,其他小麦品种磷素施用量建议采用低磷水平或中低磷水平;初步分析出穗长和经济系数可作为西南片区筛选良种的依据。除此之外结合磷素移动性较差这一特点,建议适当增加翻耕次数,这样可以较好提高磷素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