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退行性病变开展基于肌筋膜链理论的中医手法治疗的疗效观察

2021-12-09陈福建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20期
关键词:退行性筋膜血小板

陈福建,陈 堃,温 威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康复科,广东 佛山 528300)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指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腰椎自然老化、退化,以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腰椎功能进行性降低为主要特点的一种生理病理过程,患者常表现为腰痛、支撑功能降低、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虽然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并不能根治,且易复发。常规中医手法可有效缓解椎间盘压力,提高椎间盘外压力,以调整受压神经位置,对局部血运循环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治疗范围较大,针对性不强,效果欠佳[1]。中医认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与筋骨失衡相关,《皇帝内经》中载有“骨为干、筋为刚”,即筋为肉之力,附着于骨,利机体运动,因此其治疗原则应以筋为先,以衡为用[2]。肌筋膜链理论根据人体不同的运动功能总结出对应的前、后、侧、旋等筋膜链,并通过相互协调作用控制人体结构的稳定、张力和姿势的代偿,是疾病康复中的一个新的方向[3]。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肌筋膜链理论的中医手法对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腰椎功能与血小板活化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2020年2月至10月就医的76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男、女患者分别为22、16例;年龄45~66岁,平均(56.82±4.02)岁;病程2~8年,平均(5.04±1.35)年;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别为 6、4、2、1、2例。研究组(38例)男、女患者分别为 23、15例;年龄44~67岁,平均(57.18±3.91)岁;病程3~8年,平均(5.11±1.38)年;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别为5、4、2、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腰椎伤病诊断与治疗》[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者;以腰部疼痛伴功能受限为主要特征者。排除标准:合并脊柱肿瘤、脊柱结核、神经根型颈椎病等其他类型脊柱疾病者;非腰椎退行性病变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者;病变椎体毗邻肌肉与血管组织间隙过小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中医手法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于理疗床保持俯卧位,采用揉、㨰等手法循足太阳膀胱经进行臀大肌与竖脊肌的放松按摩,5~8 min;然后采用弹拨手法对腰部阿是穴、腰阳关、大肠俞、腰眼、肾俞、环跳、命门等穴位进行按摩,约10 min。患者腰背肌肉有效放松后,通过整脊手法中的斜扳法进行整复,再进行委中穴按压,最后嘱患者起身站立后进行腰部摇动放松,2次/d。研究组患者开展基于肌筋膜链理论的中医手法治疗。患者于理疗床取俯卧位,循两侧竖脊肌后表线处进行手法放松,以趾骨跖面为后表线循行路线的起点,向跟骨经由足底筋膜、趾短屈肌进行手法推拿,向股骨髁经腓肠肌、跟腱进行推拿,向坐骨结节经腘绳肌推拿,向后头脊经竖脊肌、腰骶部骨筋膜推拿,向骶骨经骶结节韧带推拿,最后经颅顶筋膜直至额骨、眉弓推拿。通过揉、㨰、弹拨等手法对臀大肌、竖脊肌等进行手法放松,约10 min;再于腰骶部骨筋膜开展手法按压,力道由轻至重,经后表线进行远端触发点的探寻,明确触发点后通过弹拨、揉、按等手法推拿,约8 min;于体表肌肉所在区域进行体位牵张手法干预,2~3 min,最后嘱患者起身站立后进行腰部摇动放松,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并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患者腰痛、支撑功能降低、下肢疼痛麻木等临床表现基本消失,腰腿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5]评分提高>75%,随访期内未见症状复发;有效: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有所改善,功能显著提高,JOA评分提高50%~75%,随访期内症状未复发;无效:未达上述标准,JOA评分提高<50%[3]。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腰椎功能与稳定性。分别采用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6]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其中JOA评分共3个条目,总分29分,评分越高表示功能恢复越好;ODI评分共10个项目,总分0~50分,评分越低,功能越好。稳定性评定采用Ferguson测量法进行腰骶角测定,角度越小,稳定性越高。③血小板活化情况。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情况。④远期预后效果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AS)[7]评估患者左、右侧肌张力,共6个等级,分值分别为0~5分,分值越低,则患者左、右侧肌张力越高,脊柱力学平衡恢复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治疗效果)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腰椎功能与稳定性、血小板活化情况、远期预后效果)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73.68%,经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腰椎功能与稳定性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而ODI评分均降低,腰骶角均减小,研究组患者ODI评分低于对照组,腰骶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与稳定性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与稳定性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组别 例数 JOA评分(分 ) ODI评分(分 ) 腰骶角(°)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8 10.93±2.94 19.37±1.83* 40.10±4.21 31.38±8.92* 48.27±6.05 44.41±4.73*研究组 38 11.28±3.01 24.72±1.15* 40.92±5.28 22.16±6.47* 47.92±5.72 38.53±3.40*t值 0.513 15.259 0.749 5.158 0.259 6.222 P值>0.05<0.05>0.05<0.05>0.05<0.05

2.3 血小板活化情况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PCT、PLT、PDW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情况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情况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PCT:血小板压积;PLT:血小板计数;PDW:血小板分布宽度。

PCT(%) PLT(×109/L) PDW(f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8 0.32±0.11 0.20±0.08* 312.30±76.51 190.83±31.59* 10.17±1.59 9.01±0.92*研究组 38 0.33±0.14 0.15±0.03* 308.47±75.34 145.73±25.93* 10.09±1.74 7.95±0.75*t值 0.346 3.607 0.220 6.803 0.209 5.505 P值>0.05<0.05>0.05<0.05>0.05<0.05组别 例数

2.4 远期预后效果 与治疗前相比,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腰背部左、右侧肌张力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远期预后效果比较( ±s ,分)

表4 两组患者远期预后效果比较( ±s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左侧肌张力 右侧肌张力治疗前 随访6个月后 治疗前 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 38 4.51±0.38 3.01±0.72* 4.33±0.37 3.11±0.80*研究组 38 4.56±0.33 2.18±0.56* 4.28±0.40 2.03±0.51*t值 0.612 5.609 0.566 7.017 P值>0.05<0.05>0.05<0.05

3 讨论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病变之一,临床治疗以手术、保守干预为主,其中手术治疗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且腰椎退行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机体恢复机制差;保守干预如理疗、药物治疗等能够有效改善疾病症状,但无法控制病情的发展,预后效果欠佳。相关研究显示,常规中医手法通过推动全身气血运行,能够降低肌张力,缓解肌肉紧张痉挛;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腿部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内疼痛因子在局部的堆积,既可以改善肌肉痉挛,又能缓解疼痛,但治疗周期长,患者依从性差,治疗效果不佳[8]。

中医理论认为,腰椎退行性病变属“腰痛”“痹症”范畴,与后天劳损、先天不足等相关,因肝肾亏虚、外邪侵袭影响机体气血运行,导致气血瘀滞、筋脉阻塞、不通则痛[9]。肌筋膜链理论认为筋膜、肌肉、韧带等软组织联结,以骨骼为支架构成骨骼系统,通过纵向解剖,在初诊的基础上,明确病变区域。基于肌筋膜链理论的中医手法通过寻找肌筋膜理论中的“触发点”,并运用点、按、揉、弹拨等手法刺激,缓解或消除肌肉的紧张与痉挛,促进局部炎性水肿的吸收,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从而缓解疼痛,松解粘连,调节肌肉的张力;同时通过体位牵张以改变疼痛部位组织的应力状态,使挛缩或松弛的肌肉恢复正常长度,从而恢复肌肉正常的力线以平衡其整体的张拉力状态,重建脊柱的内外平衡[10]。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ODI评分及腰背部左、右侧肌张力均低于对照组,腰骶角小于对照组,提示基于肌筋膜链理论的中医手法可有效促进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与稳定,治疗效果显著,且预后效果好。

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因机体存在局部缺血- 再灌注,且机械性压迫促进髓核内自身免疫性反应的发生,进而致凝血功能增强,并导致血小板异常活化,刺激髓核中新生血管的形成[11]。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CT、PLT、PDW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肌筋膜链理论的中医手法可有效抑制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血小板活化情况,控制病情发展。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开展基于肌筋膜链理论的中医治疗,能够结合病变部位的组织学特点开展特异性手法治疗,通过按、揉、弹拨等多种手法刺激,在缓解肌肉痉挛的基础上,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改善疼痛状况与肌肉张力,从而抑制血小板活化与聚集,促进病情恢复[12]。

综上,与常规中医手法治疗相比,基于肌筋膜链理论的中医手法可有效促进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与稳定,抑制血小板活化与聚集,且治疗效果与预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退行性筋膜血小板
颅底筋膜结构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脊柱内镜下融合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研究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腰椎滑脱分型研究进展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