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必备素养浅析

2021-12-09罗晶晶

河北画报 2021年22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罗晶晶

(作者单位:武汉传媒学院)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大力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是加强和提升高等教育教学实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当前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的大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探索方向。教育部吴岩司长在《建设中国金课》中强调:“翻转课堂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式,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流程,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的老师为中心的先教后学模式,学生线上自学部分内容,线下课堂内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其本质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在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已与传统教学产生差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实际上居于中心地位,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学生成绩的评定,都由教师决定。教师按自己的思路讲授,完成既定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按教师的安排听课和练习,师生间偶有互动,而学生与学生间基本没有交互,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实际上始终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对教学过程的考评主要看教师能否全面、准确、生动地讲解知识,能否讲得浅显易懂,能否讲得有感染力,能否理论联系实际。对教学效果的考评主要看教师教完后学生能否识记住课程要求掌握的知识。因此,在传统教学中,通常认为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讲授的好坏,教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单项传输知识的工具,一个想方设法唱好独角戏的“教书匠”。

而实际上,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应该是一个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过程,是一个生命去触动、启发另一个生命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只有通过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才能推动个人实现更全面的发展。缺乏师生、生生交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是“授人以鱼”,没有思想的碰撞,没有情感的交互,在被动参与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没有被激发,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学习的获得感自然不强,学习效果也与教师的主观愿望相去甚远。

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对象均已是“00”后,他们思维活跃、意识自主、表达欲望强烈,他们不那么迷信权威,更富有批判和质疑精神,更相信自我的经验,更易受朋辈的影响。而且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具有高阶思维能力的创新人才。课程教学的目标不再是把教学内容灌输入学生的大脑,而是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如果再按传统的方式教学,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教书匠”,不给学生充分思考、自我表达、合作探究、内化知识的机会,将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难以实现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重视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学习体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环节的组织都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注重生生、师生之间的交互,教师更多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在此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相信学生可以通过提前预习、互相帮助、分工合作、互相激励促进彼此的学习,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而是教“学”。教师需要去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让学生在自我反思和彼此协作中学着解决问题,在交互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与他人合作,获得成就感,激发自信心,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

既然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已发生变化,那么,混合式教学改革自然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变革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课堂讲授是学生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知识获取渠道。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让学生获取知识的路径日益多元化且便捷,知识和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加快。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其拥有持续探究学习新领域的能力,而不是识记死的知识或范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诞生本身就是教育教学理念变革的产物,高校教师如果不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势必难以接受这个新事物,更难以为身为“数字原住民”的大学生们提供高效的学习体验。一般而言,高校教师都需要了解建构主义、元认知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架理论等学习理论,才可能在此基础上成为混合式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无论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流程的建构,教师始终要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明确学生想了解什么,学习中的困惑和难点是什么,更乐于接受怎样的学习方式,试着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反思和设计自己的教学。

(二)学习信息技术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密切相关,它是新技术迅猛发展催生教育形态变革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的结合日渐深入,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混合式教学的实效。学习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成为高校教师胜任岗位职责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内的混合式教学往往依托相应的移动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平台的应用功能是教师首先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精准检索、鉴别、编辑、整合教学所需的资源,需要学习教学所需的常用教学软件,甚至需要了解更前沿的信息技术。

(三)重构教学内容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课前设置线上自学任务,线下少讲精讲,主要通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的随堂讨论题和其他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加深理解、洞察反思,提升学生分析与评价、理解与应用等高阶思维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线上线下的课程内容难易度和时间占比不同,教师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新的梳理和构建。哪些课程内容可以放到线上供学生自学,哪些课程内容必需放在线下师生合作学习,线上线下的教学内容之间如何有效衔接呼应,这都需要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基础、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予以认真思考、选择和设计。

(四)改进教学方法

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是当前大学教学的迫切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混合式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更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互动,讲授灌输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教学模式转变的要求。基于合作学习理论而设计的一些教学方法,如同伴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明显更契合混合式教学的需要。学习并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成为高校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必然选择。

(五)打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运行的实际效果。混合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学设计也更重视学生的“学”,更注重引导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锻炼提升自己,真正学有所获。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行为特征、专业基础、成长需求等基础情况,再制定可行性的教学目标并重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匹配评价方式。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一般都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学习资料或观看视频资源自主学习,教师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学习的疑难点,课堂内教师创设情景、抛出问题、启发讨论,生生交互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针对性重点讲解,集体探讨提升。整个流程每一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必须是清晰明确的、可操作可实现的、环环相扣的,必须符合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教师课内讲授的教学内容需要精讲留白,引导学生讨论的题目需要精心设置,教学组织的方法必须高效实用。总而言之,混合式教学的成功运行需要教师反复地认真地打磨教学设计。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的必备素养

(一)政治立场坚定

在社会主义大学中,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当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民族复兴梦的实现需要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而只有自身理想信念坚定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有信仰有理想有本领的时代新人,才可能引导莘莘学子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成为新时代的同向同行者。现代教学模式的变化并不改变国家对高等教育工作者政治素养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师自身更需严格要求自己,坚定政治立场,坚守理想信念,为国育才,为党育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育情怀深沉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无疑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新教学理念、学习信息技术、重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打磨教学设计,需要回答学生可能随时提出的新锐问题,需要面对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工作量,这一切实际上逼迫着教师跳出了原有的舒适圈。当教师脱离熟悉的教学方法,改变长期形成的教学习惯,从零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改革,还要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方式,由此教师将要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可想而知。而且任何教学改革都很难一帆风顺、一蹴而就,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发展之路也有争议和质疑,改革成效的显现也需要时间沉淀。如果没有对教育教学的热忱,没有对学生的真爱,教师很难全身心投入并持之以恒。只有教育情怀深沉的教师才会甘于付出,才会反复“折腾”教学改革,才能坚持探索改进混合式教学。

(三)理论素养深厚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表面上教学中需要留出更多的时间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教师需要讲授的内容更少,“种好那一亩三分地”即可。实际上,少讲精讲对教师的理论素养要求更高,教师需要钻研吃透整门课程方才可能对教学内容做“减法”。教师必需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合理转化,才可能科学合理地拆分、重构一门课程所有的知识点,才知道哪些内容适合放在线上供给学生反复自学,哪些重难点问题和能力素养只能通过线下引导学生习得提升。同样,理论基础扎实的教师才可能设计出切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学习任务,才可能回应学生学习中的种种疑惑,才可能成功驾驭整个教学流程。教师若对课程教学内容都不熟悉,对课程相关理论背景缺乏准确的理解和深入地研究,恐难以施行混合式教学。故而理论素养深厚的教师才能胜任混合式教学。

(四)个人视野广阔

总书记曾针对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的情况指出:“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所以,高校教师视野要广,首先是由时代变化和知识更新的特点所决定的。而且,混合式教学和传统教学差异较大之处在于: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基础、学科动态前沿、社会发展现实设置开放性的讨论题或团队作业,并与学生共同探究,回应学生的困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提出的问题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是跨越原有学科领域的,甚至是超出教师预先的知识储备的,如果教师没有广阔的视野,不关注时代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趋势,不广泛涉猎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将难以为学生释疑解惑,合作探究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成为一纸空谈,混合式教学恐会形似而神不似。因此,拥有广阔的视野是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必备素养。

(五)信息技术熟练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力。一般而言,探索混合式教学的任课教师既需要建设课程的网上资源又需要利用移动教学平台组织线下教学。在这个过程中,网络资源检索、视频录制剪辑、移动平台使用、教学课件制作等皆是教师需掌握的必备技能。因而,熟练掌握相关信息技术是高校教师玩转混合式教学的基础。同时,单纯的技术革新并不意味着教学的变革,仅仅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则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结合会貌合神离,流于形式,技术不仅不能融入和促进教学,反而会离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削弱师生间的情感交互和思想交流。所以,教师需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思考和琢磨如何用足用活信息技术工具来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功底扎实

高校教师不仅需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而且需要具备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教学语言,通过教学活动传授给学生的能力。所以,诸如语言表达、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教学研究等教学基本功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必备技能。混合式教学的实施难度之所以大于传统教学,也在于它实际上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要求更高。它不仅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更需要教师拥有强大的教学组织能力,掌握课堂管理的艺术,能对学生的各类反应做出灵活机智的应对。特别是在生生、师生的交互中,固有的思维定式会让部分中国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新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适时予以鼓励、示范、正向反馈和引导。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安全、自由、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分享自己的观点,提出令自己疑惑的问题,乐于参加集体的研讨和辩论。这对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学基本功相当扎实的高校教师才可能在混合式教学中游刃有余。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要始终认真思考“怎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提升自己的必备素养,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总结和突破自我,追求卓越,与学生一起在共同学习中走向未来。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