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21-12-09陈艳
陈艳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着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加上各学科学习任务、分数、升学压力的叠加效应,当前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在不断弱化。2011年国家教育部出台《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又于2013年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针对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给出更为具体的指导意见。可见,国家对于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提升书写审美品味、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质的重视。各地善于研究的人才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编写书法教材,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结合国家出台的书法教育相关文件精神,笔者走访了解福建省的中小学,调研了解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情况,进而分析探究,提出以下一些看法。
一、福建中小学书法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人才匮乏,缺乏教师培养考核机制
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存在明显的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人才匮乏的问题。我省培养出来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同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
我国的“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已明确给出师资来源的建议:“调动内部力量,挖掘内在潜能,如书法教育的师资可以是本校语文教师,美术教师,专职负责书法教学的老师,同时也主张调动外部资源,引入社会资源参与书法教学。”从福建中小学校园的执行情况来看,书法老师多为语文老师或美术老师兼任,没有专职负责书法教学的老师,在教学中他们对于整体的书法知识架构、审美趣味及整个书法体系的认知都存在着很多的盲点、误区,恐难以保障书法教学质量。甚至因为不专业,在指导学生书写时出现偏差和错误。总体来说,师资存在相对业余化的情况。
中小学生难以在校园中真正提升书法素养。非专职负责书法教学的教师,没有专业教研的机会,缺乏专业、系统的书法教育培训,从根上严重阻碍了书法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课时编排与教学缺乏科学性
《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要求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但在学校课程实际安排中,大多学校书法课形同虚设。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课时,常常会被其他的课程所挤占,甚至语文老师作为书法任课老师也没能很好地利用极少的课时进行书法的教育,这是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课程定性不明确,书法课划归为选修课,由语文老师自主安排。有些学校直接把书法课转为课下作业练习,每周一节的书法课都难以保证。农村地区的书法老师,有的连教材都不会去翻阅。书法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值得探究。
福建的书法教学培养,是参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教育课程标准》(2011)执行的,翻看小学三年级分发的书法练习指导用书,我们可以看到,里面的内容几乎都是工具及技法讲解,重视书写技法的系统性学习。大多非书法专业的教师,依着教材的指引,对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操练,缺少趣味性的活动设计。书法教学最终呈现出注重技法的训练,弱化书法审美教育的状态。
(三)学校书法资源生态建设不足
书法生态资源的建设,在这里分为两个方面来讲。一方面,是实际的校园生活大环境存在不足。另一方面,社会书法人才引入校园书法教学生态当中的情况不太乐观。师资人才的专业性甄别没有一个可遵循的标准。
第一,校园书法生态环境并非书法特色校的专利,而是每个学校应该融入学生日常的艺术审美活动。
当前,福建各个中小学校园书法文化建设投入未被重视。做好书法教育的口号容易喊,深度融入到校园环境中却不容易做到。有的中小学虽已建立书法专用的教室,能够重视整个校园书法文化环境的展示与布置,将书法渗透到校园日常的学校不多。
目前福建中小学的书法教学课程及资源的建设仍在摸索中艰难前行,中小学校园专用教室的配备,书法环境建设等校内设施的搭建还不够成熟。
第二,虽然意识觉悟高,能够重视书法的学校,愿意寻找社会的“书法专业人才”补给到学校的书法教育队伍当中。但是,却未必请到真正的“书法专业人才”。学校费心请到的“书法专业人才”,可能只是一个充满江湖习气的书法爱好者。这样的“书法人才”带给学生的书法教育,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实质上并没有担负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而是在传统文化的道路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四)书法课堂缺乏信息技术的融入
这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小学生对数字化的产品具有亲近感。顺应时代发展的特点,相关的教学软件开发和使用培训逐渐成熟,智慧课堂已经在各大学科的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从福建省的书法课堂教学来看,信息技术的运用处于较为薄弱的位置,一方面配备不足,另一方面来说,即使配备了一些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教师的使用率低。书法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解决书法教学的能力比较薄弱。
(五)校外书法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不足
相对而言,国画、漆艺、油画等美术展览较为普遍,但书法艺术的展览却不太多。大众对其他艺术形式的热情度更甚,书法属于易被忽视的学科。在社会资源有限的大环境下,学校对于校外书法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显得比较困难。因此,少数学校虽有尝试校外书法资源的利用与探索,但大体上还是没有寻求出更为优越的校内外书法教育共建机制,不利于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的校外补充与拓展。
二、当前福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发展建议
(一)书法教师的继续教育及考核需要自上而下的联动支持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重视中小学书法教育,出台相关具体条例,为书法教师提供高质量的书法继续教育的机会和动力,并将继续教育列入考核行列。具体来说,可以由同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专门经费,安排认证培训,常态化地请专业的书法协会培训师资力量对书法教师进行培训,各学校的领导也应充分支持,并为培训提供场地。
我们需要留住书法人才,从而加强福建中小学书法师资队伍专业水平的提升。政府相关部门为中小学招聘书法人才提供支持,以免书法毕业生迫于就业名额不足,就业压力大的现实原因,转向他省,造成本省辛苦培养的书法人才的流失。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书法考核制度,将教师三笔的基本功考核列入教师绩效考核。我们需要通过制定多维度的书法培训体系,促进中小学书法教学专门人才的成长。多维度是指可以从书法教师基本功培训、学习解读书法教材、书法教学法培训这几个主要方面入手,对书法师资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培养,根源上解决书法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人才短缺的问题。
师资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应加强师资队伍的统一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配、资源共享。加强校际交流(公开课、同构异构课、教学专题研讨活动等),片区协作,取长补短。
相关教育部门以及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举行中小学书法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基本功大赛来提升书法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获得教学能力的精进。
学校应充分开发、调动社会资源与力量,促进福建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建设。广泛汲取高校、科研所、职业书家的人才资源及理论成果,取其精华,为我省的书法课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建议。
另外,农村地区相较于城市地区的书法教育,是比较薄弱的。相关部门可以鼓励农村的书法教师结合农村学校的特点,从农村学生年龄、认知、书法基础和能力出发,编写校本教材,加强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融入书法素养熏陶,提升书写趣味,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二)中小学的书法教学应当具有学科性,提升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
书法教学的学科性,应当体现在教材的编撰上。教材要注重书法素养的学习渗透,在学习版块设计方面,不应只强调语文书写式的技法训练。可增设书法专有名词解析,书法评论与赏析、书法简史、书体介绍等内容,全方位提升书法教学的素养。
我们应当将书法学习从固化思维的语文书写课中抽离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书法这一学科特有的学科审美性、生活性与趣味性,而非单纯、枯燥的书写训练。因此,书法需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不同理解力、不同审美趣味性和书写感受力进行教学。把书法艺术融入生活当中,培养学生书法审美趣味及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懂得运用书法装饰美化生活环境,实现书法的素养渗透。
书法教师在教学中还应细化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每个节点,有知识、技能、过程、意味等要素,节点之间环环相扣,紧密结合。校内外书法教师注重团队协作、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局应制定《书法教师考核细则》,对专任教师进行考评,学校教务处也应监督检查书法教师备课、上课、作业任务、作业批改等情况。
(三)构建良好的书法教育生态环境
校园书法文化的建设不仅仅只是开设书法专用教室而已,还需要将整个学校的书法大环境营造起来。我们在书法布置与展示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进行汉字的情境布置,充分考虑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打造良好的书法校园生态环境。建立班级书法角,利用走廊的墙壁和橱窗,粘贴悬挂书法知识,展示师生优秀作品、书法之星、名言警句、讲书法名家的故事、书法讲座,书法展览相关信息等等。
开设书法日常展示空间,设立书法奖项,布置书法展示墙,在校图书馆中加入一定有数量和质量的书法相关书籍。定期开展艺术节、书法比赛、书法展,和书法作品义卖等校园书法文化活动,打造书法活动品牌,共同构建书法校园生态环境。
美术馆、省市各大画院,博物馆、图书馆等社会公共机构以及书法协会等专业书法机构团体都可以充分调动起来,开展一系列中小学生书法活动。学校善用校外资源,积极同校外资源进行合作交流,总结书法教学经验,助力开发校本课程。
在引入社会的书法专业人才时,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一些江湖的书法人士。这些既不懂正统、经典的书法,也不懂得教学法和心理学的人一旦进入基础书法教育的领域,对于书法教育会是极大的破坏。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亟待完善的方面还有很多,制定让人有章可循的成熟标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
(四)书法教学的信息技术化融入
书法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特点,关注书法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学习。充分利用智慧书法课堂的灵活性,借助科技力量,提升书法教育的发展。
许多社会资源,如书法专家由于距离较远,不便到学校,可以在课堂当中让学生与书法家进行在线的互动,这样就可以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借助智慧课堂的助力解决了空间上的问题。同时,智慧课堂的趣味互动,也增加了课堂的氛围。
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助力书法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在一个班学生比较多的情况下,书法中的重点用笔、行笔、收笔等步骤的实施,较难直观呈现给每一位同学,然而多媒体的软件的助力,就可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书写时,教师事先录制的视频进行循环播放,便于学生观察规范书写的方式。
书法教学的课堂不仅仅只是技法和知识的教育,它还是一种书法素养的渗透。因此,教师善于整合一些书法家的艺术作品,收集整理书法家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艺术成就、高清的书法碑帖等资源,都可以为书法教育提供生动有趣且直接的专业资源。当前的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网站还能精选剪辑优质的教学视频,挖掘多媒体设计的一些特殊功能,展开书法学科教学。
(五)加强校内外资源的深度融合和书法人文素养的渗透
福建当地的美术馆等事业单位与艺术机构,对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支持度与参与度需要被调动起来。艺术事业单位及私人艺术机构拥有专业性的藏品及资源,可通过一些主题性活动,为当地中小学生开展一些实践体验类的活动提供专业活动基地。同时,还可以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或者拟爱家乡、爱祖国、爱家人这类正能量的主题同书法相结合,丰富活动内涵,让孩子们通过一些有意义的书法主题性活动,提升书法在家长师生社会心中的一个地位,让书法具有亲民性。
书法的推广和普及还需要书法专业的人员的加入。书法专业的艺术工作者可以为书法的规范性做引领和指导。如通过开一些主题性的讲座或者主题性的培训,让学生能够通过主题性的讲座获得校外知识的补充。培训主题和讲座的内容更趋于正统性。诸如,书法的基本的概念、书法中的落款、字体的演变剖析、历代名家的经历书风等等。通过中小学书法任课教师与校外专业人员的交流共建,促进了中小学书法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校外艺术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一些向上、向善的主题性比赛活动,将其他传统文化同书法教育进行融合,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中小学古诗词的书法比赛,中小学生传统文化书法比赛。传统文化多元结合的比赛、奖励、展览连贯比赛形式,可以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加入其中,提升孩子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书法的热情度,让他们爱上书法。
除了各艺术机构资源的深度融合,当地的书法资源的充分利用,也能很好地将人文素养渗透到教育当中。它可以让书法艺术生活化并融入到课堂当中去。在福建当地,有些公园、景区蕴含着许多的摩崖石刻,只要老师有心,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赏析,能够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发现艺术之美。比起遥不可及的千年书法史,这样的书法教学资源好好利用,可以让孩子了解书法,爱上书法,真正把书法学习从单纯的技法训练中拉回到现实生活中。
三、结语
中国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传承千年的书法艺术需要我们的孩子们继承发扬下去。书法教育不仅育人,还育心,而书法的基础教育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各方重视、协作、努力。福建省的书法教育应当引起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的重视,持续推进书法育人,不断改进和完善书法基础教育体系的构建,做到全面的素质教育培养,让基础教育工作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方面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