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型船舶拖头开尾的离泊操纵技术
2021-12-09姚泽棉深圳港引航站
姚泽棉 深圳港引航站
王群朋 广州航海学院
所谓小型船舶,目前行业内通常定义为一万吨级及以下,仅使用一艘拖轮就可以协助进行靠离泊的船舶。所以,在小型船舶离泊的过程中,为了科学有效的保障小型船舶离泊的安全,本文提出了拖头开尾的操纵技术。所谓拖头开尾,是指船舶在只有一艘拖轮协助离泊时,拖轮在离泊船的船中与船头之间的位置带缆并施加拖力,船舶在拖轮拖力及船头缆绳的作用下,先拖开船尾的离泊操作,简称之为拖头开尾。
通常情况下单艘拖轮协助离泊,拖轮在船头带缆,拖开的是船头,船尾离不开码头,拖轮在船尾带缆,拖开的是船尾,船头离不开码头,但是针对一些小型船舶,驾引人员可以通过利用船头缆绳的协助,做到拖轮在船头带缆并施加拖力,船尾先离开码头一定距离的操纵,在船尾被拖开足够的安全距离后,解掉船头的缆绳,船头在拖轮拖力的作用下离开码头,达到船头船尾依次离开码头,顺利离泊的目的。
1.单拖离泊的关键要点
单艘拖轮协助离泊,只有一个外力的协助,要利用好这个外力达到顺利离泊的目的,有以下两个关键要点:
(1)拖轮带缆位置的选择。拖轮拖缆位置的选择,是拖头开尾操作的关键要点之一,关系到是否能拖开船尾,达到顺利离泊目的。拖缆带缆位置的选择,主要掌握一个原则:拖轮的施力点与船头的缆绳有足够的距离。通常选择在船头艏楼后面的主甲板上,船舶重心之前,船舶吨位越大,拖缆的位置离船头要越远。
(2)船头缆绳的配合。船头缆绳的配合,也是拖头开尾离泊操作的关键要点之一,配合不好,也很难保证离泊顺利。其要点是:船舶单绑之后,船艏的艏缆和艏倒缆一定要挽牢,确定船头缆绳不会因拖轮施加拖力而导致船头缆绳往外松出,能将船头相对固定。
2.操纵过程及受力分析
2.1 船舶的始初动态
船舶离泊工作准备就绪,拖轮在主甲板带妥拖缆,船头船尾可以单绑,收好解掉的所有缆绳后,船头将艏缆和艏倒缆挽牢,船尾全部缆绳解掉,拖轮以最慢速度起拖。此时船舶的始初动态是:如果船艏的艏缆和艏倒缆是紧绷状态,在船尾解掉全部缆绳时,船艏会因缆绳的牵引拢靠码头,艏缆和艏倒缆随之变成松弛状态,如果缆绳处于松弛状态,船艏多数不会因缆绳的牵引产生拢靠码头的情况。拖轮起拖后,船艏在拖力的作用下先离开泊位向外摆动,艏缆和艏倒缆逐渐受力而缓慢拉紧,船尾小幅度拢靠码头(如图1(a))。
此时有一个微小的细节,建议操纵者留意,就在拖轮起拖后,船艏有了向外摆动的惯性,在艏缆和艏倒缆没有完全绷紧之前,最好让拖轮停车,等待几秒让船艏随着往外的惯性拉紧缆绳,当船艏缆绳接近绷紧的时刻,指令拖轮继续用最慢速度拖住船头,不要让船艏在艏缆和艏倒缆绷紧后收缩拢靠回码头。
船舶的初始动态受力分析:船舶在拖轮起拖时,受拖力F的作用,船艏缓慢向外摆动,在艏缆和艏倒缆还没有受力时,船舶以重心G为转心(转动支点),以拖力作用点A与重心G的距离为力臂,产生船头向外的转动力矩N,此时船尾将向里拢靠码头。
2.2 船舶的开尾动态
当船艏的缆绳受力以后,拖轮保持持续往外的拖力,船艏在拖轮和缆绳的共同作用下,相对固定,船舶的动态将开始转变,出现拖轮拖着拖头,船尾将缓慢离开泊位往外摆出,此时要观察船艏缆绳的受力情况,可适当增加拖力,但要注意避免拖力过大造成断缆,保持这样的离泊状态,直到将船尾拖至离开泊位一定距离(一个半船宽以上),出现一个足够大的角度,确保满足船尾有足够的旋回水域(如图1(b))。
船舶开尾动态的受力分析:当船艏的艏缆和艏倒缆受力时,船舶在拖轮和缆绳的共同作用下,船艏相对固定,船舶的艏缆和艏倒缆的交叉点O,变成为船舶在拖力F作用下的转心(转动支点),OA为力臂,船舶具有拖开船尾的力矩N,保持这一力矩N,便能顺利将船尾拖开。这是拖头开尾最关键的一步,操纵者必须确保船艏缆绳不外松,不断缆,船艏相对固定为转心,船尾便可按操作者的意图顺利离开泊位一定距离。
2.3 船舶的离泊动态
当船尾离码头有了足够的距离之后,指挥船头拖轮停车,在拖轮停车之后,船艏绷紧的缆绳将会牵引船艏拢靠回码头,当缆绳全部松弛,松出艏缆和艏倒缆,解清缆绳,操纵者便可指挥拖轮协助,操纵船舶进入航道或者掉头(如图1(c))。
图1 拖头开尾操作过程及受力分析示意图
船舶离泊动态受力分析:当艏缆和艏倒缆解掉以后,在拖轮拖力F的作用下,再次以船舶的重心G为转心(转动支点),AG为力臂,船舶在转动力矩N的作用下,船头转动向外,船尾再次向里拢靠码头,但此时船尾已经有足够的水域确保不会触碰码头。
3.离泊操纵的注意事项
(1)通常DWT(最大载重吨)为1万吨级的船舶,使用拖轮的马力估算为:10%DWT(hp),即约1000匹马力,而目前港口小马力的拖轮多数已经被淘汰,现有拖轮马力相对较大,对于1万吨级以下的小型船舶,拖轮的最大拖力超出很多,要特别注意拖轮有可能拖断艏缆或艏倒缆,所以船艏最好留强度较大的艏缆和艏倒缆。
(2)当拖轮的带缆点离船头较近,形成的力臂较短的情况下,转动力矩N不够大,不可盲目加大拖力增加转动力矩N,操纵者可视情况使用内舷满舵和短时进车(通常叫点一点进车)协助船尾离开码头,但一定要注意艏倒缆的受力情况,避免断缆。
(3)拖轮起拖之后,要留意船艏缆绳的受力情况,避免产生顿力造成断缆。
(4)在有流港口,要考虑水动力的影响,利用好水动力这一有利因素,离泊操作会更加轻松。
(5)如果拖轮在主甲板前面的缆桩带缆形成的从船头至带缆点的力臂,不如在主甲板后面带缆形成的从带缆点至船尾的力臂长,操作者可应用以上的原理灵活改变为“拖尾开头”,即拖着船尾而船头先离开的操作,离泊效果一样,但要注意船尾解缆以后缆绳会影响螺旋桨,要尽快收起缆绳,保证船尾清爽便于随时动车。
4.结束语
船舶在港口的有限水域,因其惯性大在低速情况下不易控制,需要拖轮作为辅助动力协助操纵,即使是小型船舶,拖轮的协助也是安全的主要保障,但对于小型船舶,除了考虑安全因素,更加注重经济因素,所以多数只使用单艘拖轮协助作业。在单艘拖轮协助离泊的情况下,操纵者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拖轮的带缆位置,通过利用缆绳的协助,调整船舶离泊过程的转动支点,从而产生有利的转动力矩,达到安全离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