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科学”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2021-12-08林文婷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摘 要:文章立足幼儿科学探究活动,阐述和界定了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说科学”的概念,分析与探讨了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说科学”的价值及引导幼儿“说科学”的有效策略,旨在让幼儿在“说科学”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有效提升幼儿科学素养及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说科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1-0018-02

引  言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表达、交流、探索,让 “说科学”理念引导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高效开展,有效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及交流表达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幼儿科学探究教学实践,对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的交流与表达这一主题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

一、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说科学”的概念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是指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获得科学知识,体验探索过程和步骤的活动。“说科学”是指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图像记录等方式表达、阐述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与结果、感受与体验、方法与技巧。基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幼儿“说科学”的实践研究是指在面向幼儿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引导幼儿交流与沟通、表达与阐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所获感悟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让幼儿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想“说”科学、敢“说”科学、会“说”科学,从而提升幼儿科学素养及探究能力[1]。

二、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说科学”的价值

(一)“说科学”的探究活动可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时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与引导将会为他们一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给幼儿创造更多的表达机会,鼓励幼儿多说、多表达,从而使幼儿会说、会表达。在“说科学”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与表达的平台,幼儿可在这一平台中积极发言、踊跃表达,有效锻炼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科学”的探究活动可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有对外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心理需求与欲望。幼儿年龄较小,格外在意外界的看法,想通过自我展示与表现获得外界的积极肯定与评价。因此,幼儿普遍愿意参与“说科学”的探究活动,希望通过说出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知识向外界传递“我很棒”的信息。因此,教师引导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说科学”,很好地迎合了幼儿对外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有助于激发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使其从小爱上科学[2]。

(三)“说科学”的探究活动可加深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认知、理解外界事物。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科学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复杂,这无疑会进一步增加幼儿认知与掌握的难度,使其学习时间明显增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说科学”的方式,让幼儿通过交流与表达自己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操作方法、进行的操作流程及发现的科学现象,更快、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科学内容。

三、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引导幼儿“说科学”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幼儿主体”的教育意识

综观当前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我们很容易发现,大多数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师牢牢把控,主要表现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题由教师选择,教师会告诉幼儿要怎么做、不能怎么做,甚至有些时候教师会直接代为操作。在整个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看似全程参与,实质上像“提线玩偶”一样被牵引着往前走。在此种模式中,幼儿无法发现科学探究的魅力,难以习得科学知识,更无法提升科学素养。

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要想引导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说科学”,首先应树立尊重幼儿学习主体地位的教育意识与理念,给予幼儿更多的科学探究自主权,即让幼儿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科学探究中思考、探索、交流、表达。例如,在大班科学“吸盘挂钩”这一探究活动中,笔者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向幼儿展示吸盘挂钩后,引导幼儿思考与想象吸盘挂钩能吸附在哪里。幼儿在对吸盘挂钩进行摸一摸、压一压、试一试的操作活动后,交流与表达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有的幼儿说吸盘挂钩可以粘在墙上,有的幼儿说可以粘在桌子上,有的幼儿说可以粘在椅子上,有的幼儿说可以粘在身上……这样一来,幼儿很容易就会通过交流与表达产生探索吸盘挂钩蕴含的科学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二)给予适时的引导与帮助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放手让他们体验、感受、思考、探索、交流与表达,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不作为,在向学生布置了科学探究任务后便完全放手。教师应考虑幼儿的实际认知水平,在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需要帮助时,给予其恰当且有必要的引导与帮助。只有如此,幼儿科学探究才能更加深入,在“说科学”的过程中有话可“说”。

例如,在大班科学探究活动“巧取乒乓球”中,在第二个环节“杯子不动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乒乓球取出来”,教师以问题为支架,适时抛出问题:“为什么同样是用报纸和铁丝取乒乓球,有的能取出,有的却取不出?”以此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探索、发现巧取乒乓球背后的秘密。幼儿在你一言、我一语中猜想报纸取不出乒乓球的原因,在思维碰撞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积累知识经验。接着,教师又适时提出问题:“有什么好的办法用细铁丝、报纸把乒乓球取出来呢?”再次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幼儿在边探索边记录的过程中主动寻找用铁丝和报纸取出乒乓球的办法。在本次科学探究活动接近尾声时,教师让幼儿在认真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尝试利用刚刚学到的科学知识,帮助图片中的小朋友把自己的玩具取出來,进而引导幼儿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科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使幼儿在表达和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开展新的学习活动。教师通过适时的引导与点拨,帮助幼儿一步步深入探索,了解、发现科学秘密,丰富科学体验,有效提升了幼儿的科学素养。

结  语

在以往的幼儿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中,大多数教师未能意识到引导幼儿“说科学”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幼儿的科学探索效果不甚理想,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而“说科学”理念的恰当引入让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显著提升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帮助幼儿端正了科学探究态度,养成了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促进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梁瑞云.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幼儿自主表达能力的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9(03):9.

宋甜甜,张游.“对话教育”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06):34-35.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研究课题“基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幼儿‘说科学’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 FJJKCG19-25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文婷(1978.10-),女,福建德化人,一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