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研究

2021-12-08马明晶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摘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校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使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方向和根本任务。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和德育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高校要有高度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諧,是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富强就是使国家和国民富起来。这是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自然条件,是中国人民的长期愿望,是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望。我们追求的民主主义是国民的民主主义,国民民主主义的本质和核心是国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线,是人民创造更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证。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象征,是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特征。是一个适合近代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建设的方法途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普及,是中国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是教育、雇佣、医疗、养老金和住房等方面的生动体现。这是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建设中的价值要求,是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美好社会的生动写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概括总结。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本质,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核心价值。自由意味着人的意志,存在和发展的自由。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景,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所谓平等,在法律面前意味着公民的平等,其价值取向是持续实现实质性的平等。尊重和保护人权,依法平等参与和发展一切人的权利。正义是基于人们解放,自由,平等权利的社会公平性和正义。也是国家和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法律体系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战略,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素。是建立法律体系,保护和尊重市民基本利益,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制度保证。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归纳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市民的基本价值观,是从个人行动的角度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想。它涵盖了社会道德生活的所有领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心是建立在对祖国的依赖这一深厚感情基础上的,是体现自己与祖国关系的行为规范。以报效祖国为使命,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是每个中国人应尽义务和光荣使命。职业献身是对公民职业行为规范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实于他们的义务,为国民服务,为人们服务,为社会服务,完全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人民性。也是几千年来人类社会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这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现阶段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问题

(一)贯彻落实不到位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关键在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建设的关键是从耳、脑、眼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由于长期习惯于传统单一的学习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产生了一种“厌学感”。此外,一些高校对国内外的社会热点问题仍然采取保守的态度。不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很难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中。尽管高校采用了大量的宣传和教育,他们已经创建了一个强有力的内部和外部的课堂学习氛围,但他们总是过于保守和肤浅,没有内在修养和实践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追求,但外化成实际行动和具体方法,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和思考。

(二)教育教学向认知行为转化不到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高校已逐步加大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实践方法、践行机制等方面的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通过各种方法和不同的路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研发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理论和价值内涵的研究过多,对价值原则及其与其他社会因素的联系和具体实施的研究太少。同时,由于高校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理论教材,以及大学教师缺乏参考辅导书进行教学时,很难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直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认知行为。导致培养和实践的有效性明显缺乏,考核标准的简单化进一步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教育不到位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教育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参与主体的缺失。目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大多是独立的。各部门直接面向学生开展教育,没有由思想政治教师、学生工作部门、学校宣传部门组成的相对完整的领导机制,以及合作的工作机制。因此在培育和实践中必然存在整合不足和碎片化。第二是教育的影响。虽然高校热情高涨和自信满满地在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条件导致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不是在“一线”。

三、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培育机制

首先,作为一所大学,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和教育作用,全面、准确、具体地向学生解释“为什么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它的好处”,让大学生真正了解其原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尤为重要。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据说,高校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学生自身。学生一旦清楚地了解了上述原则,就会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无意识地用心学习,从而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和积极学习。培养和实践的制高点自然属于大学。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理论和思想,需要大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

(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引导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取决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但也需要一个合理的引导践行机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立足点,从而把理论付诸实践。进一步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出于这个原因,高校首先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集成到就业、创业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高校应为大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如:可以经常开展校园主题活动。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最后,大学生作为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一员,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要依靠高校的力量,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支持。

(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保障机制

有效的组织保障机制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组织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制度保障机制。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根据高校学科的不同,不断优化完善;第二,建立监督和保障机制。由教育部门为主导,其他部门为辅的联合部门应当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不规则的检查和监管评估、监督和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情况。就学校自身而言,要建立以校领导和部门领导为核心的自查自省机制,不断调整、优化培养实践工作;第三,建立动态检测机制。高校自身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态检测机制,考虑教育工作的效果,以此作为调整和完善下一阶段教育工作的依据;最后,要建立教师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教师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实践的重要实施者,其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成败。因此,高校应把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大学教师的评价和评估体系,并加强高校教师职前和职后的培训,从而激发教师对自身师德建设自觉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刘桂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研究[J].南宁:广西大学,2019:18.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Z].2019-08-14.

[3]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9(12):26-27.

[4]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18-10-15.

[5]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2019-03-19.

作者简介:马明晶(1997.2—),男,回族,籍贯:甘肃天水人,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