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生态下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2021-12-08李清泉吴虹霞

工业设计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设计

李清泉 吴虹霞

摘要: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成长迅速,信息通信飞速传播。文章首先论述了“互联网+”模式和产品服务系统的概念;其次分析了“互联网+”生态下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意义;最后总结出“互联网+”生态下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思路。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为今后关于“互联网+”生态下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产品服务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11-0126-02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模式,是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延伸,是当今互联网与各类传统行业结合而形成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融合的方式,多为与数字信息技术进行深刻而广泛的交叉,通过发展和创造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态化发展模式,即“互联网+”生态下的产品服务系统。针对不同传统行业间的不同发展理念,这种新产品服务系统模式深化了互联网在各种行业服务中的应用,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使得部分传统行业的生产方式得到了改善,更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促进了社会发展。

1“互联网+”概述

1.1“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行业模式,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传统行业的信息化。“互联网+”是各种社会经济与互联网信息化及数据化的成果交织。不仅促进了技术变革和效率提升,还使实体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形成社会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不是一个新兴词汇,互联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开放,而是指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新的产品服务模式。另外,“互联网+”在商业中发挥着跨界融合、行业创新和结构调整等作用。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深入到各个角落,且不受条件限制,满足各类人群对信息的获取。其影响面广,发挥能力强大,打破传统的单一连接,形成联动。

1.2“互联网+”的理论发展和影响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指出“互联网+”计划,提出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这是新的商业模式提出,更是从政府的角度对“互联网+”的认可及阐述。信息化和数据化席卷全球的今天,互联网的运用影响着发展局势,在政府的指导下,“互联网+”在各行业形成了一股热潮。虽然中国的互联网诞生晚于西方国家,但发展至今,已拥有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新道路。

在数据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下,传统行业正在以结构整合、产业转型和跨界融合等新形态飞速发展。“互联网+”在一定意义上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交汇融合。智能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对互联网的数据化信息化能够充分运用。便捷高效的数据传输,使人们能够简单快速地获取信息,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互联网+”不仅改变了社会经济模式,还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全球的信息数据互相连接在一起,打破传统单一两点的连接方式,从而形成多维度、多空间、多行业的连接网。

2产品服务系统概述

2.1产品服务系统的概念

产品是用户为满足某些需求而提供价值的物品,而服务是指一种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而存在的行为。二者的对象都是用户,但针对不同用户及不同需求,有不同的性质。系统,是各个元素和其所有关系的总和。产品服务系统的本质,是企业从传统地向用户设计销售“物质化产品”,转向提供“产品与服务”的集成方案,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将服务融入产品设计中,用户不仅拥有产品,还拥有与其使用相关的各项服务。从设计学角度上看,设计者关注用户体验的产品服务系统规划;从工程学角度上看,重要的是构建产品的生命周期。

2.2产品服务系统的构成

产品服务系统主要包含:用户、产品、提供方和服务等要素。在系统中,每一部分都会有相应的拓展改变。很多情况下,产品的使用者或拥有者,不仅是单一的用户,与此产品有利益的人都属于用户的范畴。而对于产品的消费方式,也不同于传统中对产品本身的所有权,用户更多的是享有产品某一部分的使用权。但无论是哪种方式,用户都可以体验提供方的服务,也可以对产品服务进行评价。

2.3产品服务系统的类型

产品服务系统分为三种导向类型:产品、使用和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保障和用户使用权如表1。

2.3.1以产品为导向的产品服务系统

供应商首先要销售商品,还要提供该商品的相关服务,主要有退换、维修、升级等。在这个过程中,其核心是产品本身,服务是以产品为中心而展开。销售该产品本身和相对应的服务,消费者享有产品的使用权,而供应商要保障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涉及的服务。

2.3.2以使用为导向的产品服务系统

使用权作为核心,提供方通常采用共享租赁等方式进行服务。产品的完整使用权和所有权归属于供应商,用户只享有阶段性的使用权。这种服務系统是一种不单停留在产品本身的共享模式,不仅提供方便,而且为用户减少花费。

2.3.3以结果为导向的产品服务系统

供应商以服务结果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其系统核心就是结果。结果相对于产品和服务而言,尤为重要。服务流程被弱化,产品本身的重要性降低,供应商只对服务结果负责。这种服务模式一定程度上直接实现了用户的需求,也是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下最有应用前景的产品服务系统模式。

3“互联网+”生态下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意义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互联网技术的局限性,增大了信息数据的流动性,将跨行业的创新理念带入产品服务系统中,形成产品服务系统新模式。而新模式下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也将有新要求,将有更多的行业、技术等加入其中,因此该设计具有多方意义。首先从数据信息化方面,产品、用户和服务都使用互联网作为载体,优质的系统设计能够保障互联网与产品服务系统有密切的交融性,系统能广泛灵活使用数据。与此同时,产品服务系统接收到“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数据流,无论行业优良与否,都可共享信息数据,相互协作,从而实现优质调配的服务,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具有信息化意义;其次从结构生态化方面,“互联网+”带来的数据化和巨大的信息流,促进了产品服务系统的优化,为此产生了生态化设计需求。“互联网+”生态下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将依靠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根据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非物质能量的结构,构建提供方——用户——数据信息流的产品服务系统新模式,保障了新系统中各个要素间建立起有机的无缝连接关系,形成了功能齐全、形式简洁、结构紧密的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使产品和服务提升品质,还可以使整个系统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互联网+”生态下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不仅有利于提升产品服务品质,还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具有研究的意义和发展的价值。

4“互联网+”生态下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思路

4.1精准掌握用户需求

满足用户需求是核心要求,但在“互联网+”生态下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中,能够精准掌握用户在使用该产品时的首要需求、打破单一功能,是重中之重。例如一款耳机的设计,其重点要在满足用户听觉需求的同时,还可以依靠互联网实现定制化歌单和自主选择音质风格等功能;而一款APP的设计应侧重满足用户使用感觉的需求,使用户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感受依然良好。

4.2设计产品互联方式

因为新模式下产品都依靠互联网信息的数据流,所以产品与互联网的连接方式尤为重要,这要根据用户使用产品的不同场景而异。例如用户在户外运动,应使用蓝牙连接;而用户在家中处于安静状态,则考虑WiFi进行互联;在一些商场等公共场所,网络安全性差且不稳定,则可以使用二维码等方式连接。无论哪种连接方式,都要保证用户与产品间形成有效的信息数据流。

4.3协同产品服务信息

在“互联网+”生态下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数据流。然而,单一行业的信息数据收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保证各行业与各产品之间相互协作,借助互联网的大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从而优化服务系统。

4.4构建“互联网+”生态信息平台

新模式下的产品服务系统要求各行业间相互合作,跨界联动,共同构建“互联网+”生态信息平台。这就要求各行业不仅要打破自身传统的服务系统,还要将信息流共享,实现共赢。行业间协作不断增强,不仅突破了传统的产品服务系统的价值空间,还因融合不断扩大而带来更多的资源融入,从而形成产品服务系统的正反馈循环。

4.5不断更新服务系统

更新服务系统是“互联网+”生態下产品服务系统不同于传统产品服务系统的显著特征。传统系统中的服务在一段时间内是稳定不可变化的,而新系统之所以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地更新优化。系统的不断更新,也是依据用户的信息数据流变化,而提出的更优服务方案。

5总结

“互联网+”将产品服务系统带到了新领域,而“互联网+”生态下的服务系统设计也有了新要求。设计师依靠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品服务系统进行突破,牢牢把握“互联网+”生态下的服务系统设计的价值和意义,遵循设计方法,保证用户需求,构建信息平台,形成一套完备的产品服务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