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2021-12-08遇淑娟
遇淑娟
【摘 要】语文教学在我国的基础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朗读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学生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并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更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能力
朗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朗读能力的提升不但能有利于小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还可以极大的丰富他们的知识厚度,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全面地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充分重视朗读教学,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一、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才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正处于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能促使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快速提升。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章里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然后运用自身大脑进行思维的加工,使用适当地情绪与情感将文字表达出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灵感思维,也能同时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与逻辑思维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展开朗读,能够让学生在训练中形成精准、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朗读质量。
(二)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在语文科目教学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包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受与评价能力。小学生经过朗读让他们的欣赏能力、理解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并且有声音的朗读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完全激活,启发他们进行联想,培养他们的语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之上,可以对文章的内容展开理解阅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和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内涵,使得语文教学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
二、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性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想要让学生对朗读产生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以运用自己声情并茂且富有感染力的朗读示范来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对于朗读缺乏兴趣,每当老师让他们主动朗读课文,举手的人并不多。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充分地激发出学生的朗读热情,教师在教学中要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性的选择朗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老师在进行示范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和语音的正确性,营造感染力极强的文章朗读氛围,做到声情并茂,配以充满磁性的声音,学生会被不知不觉的吸引,感受到朗读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朗读欲望。老师创设十分合适的朗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可以采取配乐的方式为他们创造与文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依据不一样的主题来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音乐氛围笼罩下,置身于音乐和文章的情境之中,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此外,老師也要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朗读教学,让每名学生都得到全方面的感官体验,充分理解文章中所展示的意境,深刻领悟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进行“荷花”教学时,老师可以在课文导入阶段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荷花的视频和图片,同时配以悠扬舒缓的音乐,如“云水禅心”等,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荷花情境之中,随后,老师在音画俱佳的氛围中为学生进行示范的朗读课文,把他们的朗读欲望充分激发出来。老师的示范朗读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学生产出了非常强烈朗读课文的欲望,这样就促进了他们朗读能力的提升。
(二)重视老师的课堂指导
激发出来学生的朗读热情之后,老师要对学生施以正确的引导,才能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朗读方式,进一步提高朗读能力。教师在进行朗读活动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阅读指导,让学生能够对朗读的文章内容得到充分的理解,并能够使用正确的朗读方式朗读文章。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课文关键词句,然后带领学生运用比较朗读的形式,先让学生开展自由朗读,随后把这些关键的词语换成其意思很相近的词语再让他们进行朗读。采用这样的朗读方式,学生就会对课文的词句的使用有了更深层次的领会,朗读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式的朗读。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课文都有很强的故事性,其中会有不同的角色。对于这种类型的文章,老师可以让学生开展扮演角色朗读,充分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采取分角色的朗读也能让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在寓教于乐的氛围里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
(三)如何加强学生流畅的朗读能力
对于学生来讲,拥有流畅连贯的阅读能力,会在文章阅读方面更加得心应手,使学生充分享受在阅读过程中带来的愉悦感。但在朗读之前,老师要让学生对一些生字词有正确的读音与理解,防止他们在朗读时因为生字词的不熟悉出现重复、停顿、漏读和读错的情况,那样会使学生的朗读体验不好。在学生进行朗读之前,教师要为学生进行朗读示范,为学生扫清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在教师示范结束之后,让学生带入自己情感进行朗读,感受文章的整体内容,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进行反复的朗读。例如,在进行“海底世界”教学时,老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对其内容整体感知后,再让他们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进行反复的理解和诵读。让他们经过反复朗读,理解“窃窃私语”的意思就是说生活在海底的动物在说悄悄话,进而掌握了这个词语。朗读过程中,要想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有效融入到文章中,词语的熟悉度尤为重要。也可以把包含生词的句子提取出来进行专门的朗读,为最后流利的朗读课文除去障碍,等熟练后再进行整篇课文的朗读。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让他们在朗读过程中的语音、语气、语调,在该停顿的地方要适当的停顿,要依据文章情感变化采取轻读或重读朗读方式。另外,老师也要讲授在朗读时配以适当的表情与动作,这也是人体语言的一种,这样能更好的感受文章里传递的思想感情。
(四)引导学生领悟语言的魅力
朗读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自身真正感受了朗读文本中的语言魅力和艺术,自主积极性才会有效提高,那么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在挑选朗读材料时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并且便于学生理解的,在此基础上展开朗读实践,让学生不断的进行朗读训练,感受文章中蕴含的美,在不断的朗读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例如,在进行“乡下人家”教学时,课文里有很多生动的句子、朴素的语言,尤其是其中拟人化的句子更加活泼轻快,与小学生当前的认知十分贴近。老师在学生进行朗读时要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对课文中的画面进行联想,经过联想式的朗读,深刻体会课文里展现的美景。也可以在学生通读文章后,老师让其选取其中最喜欢的某个段落,说出其中的理由,讲出文章中是怎样描写乡村美景的。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的内涵,体会作者语言的魅力,这样有利于朗读能力的提升。
(五)及时评价和总结课堂朗读
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对他们的朗读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评价学生朗读时,老师要仔细观察他们朗读时的语调、语音是否准确,是否已经把文章的思想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对文章的内容是否可以完全的理解与掌握。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教师应及时、适当地纠正和指导,使他们能够充分了解到自身在阅读中的优点、缺点,以便在阅读过程中“对症下药”。对于學生的朗读评价,老师要多以积极的鼓励或给予肯定的评价,让他们有种获得很大满足感与成就感的感觉,这样就为朗读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使得他们能够保持兴趣,不断的通过朗读取得进步。老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某位学生完成课文朗读后,让其他学生对这名学生进行评价,讲一件他们哪里读得不好,哪里读得好,应该怎么读才是更好的等等。采取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让学生产生朗读兴趣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朗读训练中要使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扫清朗读过程中的障碍,让学生能够流畅的进行朗读,通过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朗读能力的策略,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朗读兴趣,掌握朗读技巧,提升了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力地促进了语文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蒲彦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16):P.211-212
[2]张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作文),2019,000(011):13
[3]成彩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0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