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中考题型特征,提升学生应考能力
2021-12-08顾玉红
在初中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要重视学生阅读理解的做题水平与作文写作水平,因为阅读理解题与作文几乎占到考试中分的百分之八十。根据阅读与作文板块,要研究考情与学情,要培养初中学生的题型意识,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领悟考场作文写法,培养科学的答题习惯,提高应考能力。
一、中考阅读理解题的一般特征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懷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概括文章主旨。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二、应对阅读题的解题方法
以散文阅读为例,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型中,散文是必考体裁,常以主观题型出现,形式灵活多变、答案也不唯一,是很多同学的失分痛点。新东方在线老师指出,散文阅读之所以难,是因为它不仅考察同学们的阅读能力,也是对概括、理解、分析、鉴赏、社会认知、个体体验能力的综合考量。要想提升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领会其“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是关键。为了帮助学生提升散文阅读题型的解析水平,初中语文老师可以从“鉴赏作品语言题型”“鉴赏艺术手法题型”“主旨概括题型”三大层面给出具体的解题技巧分析和引导。
(一)鉴赏作品语言类题型解题方法
这类题目的考察角度一般都比较细致,大多是要求围绕重点词语或重点语句进行赏析,在解答时要让学生做到“观察和联系”。其中,“观察”指的是,观察鉴赏内容所处的具体位置、观察与鉴赏内容相邻的语句。散文阅读中需要鉴赏的词语或句子,通常都是在文章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表述,处于不同位置作用自然也不一样。因此,可以让学生根据具体位置,从结构上分析其起到的是揭示主旨、承上启下、概括总结等作用。同时,要想全面把握词义、句义,还需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和段落内容进行赏析,要结合赏析部分的相邻内容进行宏观把握,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此外,所谓的“联系”指的是要联系文章主旨、作者情感进行赏析,散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语句通常都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紧密联系,如果单纯从语义角度独立鉴赏,很难切中要害、面面俱到。
(二)鉴赏艺术手法类题型解题方法
这类题型的设问方式通常为“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许多学生面对这样的提问无从入手。对于此类题目,可以引导学生从下列三个角度进行切入:
一是从表达方式切入。分析文章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哪种表达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抒情可以具体分析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
二是从修辞或表现手法切入。修辞手法不难判断,同学们应该重点分析表现手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学生平时做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总结散文常用的象征、衬托、渲染、烘托、托物言志、借情抒情、欲扬先抑等表现手法的效果或作者意图。
三是从行文结构切入。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环节可以结合文章运用了总分式、递进式、起承转合式等哪种行文结构,在情节安排上采用了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等哪种叙述方式,在材料安排上使用了主次、详略、铺垫、伏笔、照应等哪些方法进行引导。
(三)主旨概括类题型解题方法
这是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最常见的题型,就散文阅读而言,主要围绕“概括中心意思”和“概括作者观点”两个方向设置题目。在教学解析这类题目时,可以引导学生重点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解读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就是揭示文章中心和主旨,即使不直接点题,也会和中心思想有着种种联系,因此是最佳解题着眼点。
二是分析首尾段。从文章结构上看,首段的作用大多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尾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所以,要想准确概括文章主旨,就必须重点品读首尾两个自然段。另外还需提醒学生注意,主旨类题型有其固有的答题模板,通常为“文章通过记叙……,塑造了……形象,表达了……的思想主题,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邃,看似难以琢磨,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要引导学生把握住其“形散神不散”的特点,鼓励学生多阅读、勤积累,就能帮助学生总结出散文这种文体固有的内在规律,提升自身的赏析理解水平,从而面对散文阅读题型时做到“迎刃而解”。
三、中考作文考情分析与应对
怎样让初中孩子作文“开窍”,是历年来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热门话题之一。当下是一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初中生孩子的阅读面一般都不窄,在互联网及音视频信息大爆炸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初中生,其眼界更是比70后、80后的父母辈广阔不少,按理说作文取材并不是难题,但事实上,很多孩子基础题毫无问题,唯独作文总是犯难,吭哧半天,下笔无物。而另一方面,中考作文却是卷面分值最大的一部分。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总分100-120分不等,作文却稳定占到40-60分的比重,考试一个发挥失当,失分可能达到二三十分之多,总分直接掉进中下行列。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往往能刷到一些所谓“作文套路”,讲求“考场作文最重语言和文采”,看后让人眼前一亮,似乎马上学会了几个很有文采的句子。然而这些技巧因为过于具体,难以触类旁通,实际考试中用处并不大。更主要的是,模仿始终是模仿,没有高分作文最看重的要素。上海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周宏教授就曾在《文汇报》等报刊杂志上多次撰文批判套路作文、套题作文现象,并明确指出这类套路作文最多及格,不可能得高分。
曾经看到过一篇中考满分作文《舌尖上的家》中是这么写的:“在奶奶家青瓦白墙的小院里,我一边听着那拖长尾音的越剧《桃花扇》,一边用一把白蓝相间的瓷勺,一口一口不紧不慢吃着莲子羹。一颗莲子咬下去,早已入了味的香甜和莲心的微苦同时充盈着我小小的口腔,透着江南的风韵与软糯。”文中并没有华丽的修辞,但是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却跃然纸上。食物是孩子爱吃的莲子羹,莲子、瓷勺、小院、越剧,都是孩子视角,却声、色、味齐全,文字背后的真挚感情呼之欲出。有记者采访满分作文得主,她的经验总结就是平时喜欢看一些描写江南风情的抒情散文,这些文章中的一些优美的文字让她印象深刻,加上自己对父母老家江南地域特色的理解后,很自然就能写出一段行文流畅的文字。由此可见,若想中考语文作文拿到高分,势必需要更多更好的阅读积累,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味真情实感,用准确自然的生活积累为作文写作“添砖加瓦”,让孩子通过阅读并结合现实生活,多尝试书写孩子们“能看到”的生活。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根据要求梳理信息,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初中语文阅读的主要内容。此外,初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梳理相关信息,如读书经历、读书态度、读书方法以及对某些书的评价,从而把握课文内容,掌握解题方法,最终为语文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而服务
参考资料:
[1]魏宪国,胡永德.整体阅读 注重策略[J].新高考(高一版),2018年05期.
[2]袁邦杰.说明文和议论文整体把握的突破口及策略[J].成才之路,2019年15期.
[3]白玉.如何实现整体阅读[J].新课程(中学版),2017年10期.
顾玉红,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