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望庐山瀑布》的艺术之美
2021-12-08刘孟萍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文明世界,其中古诗词是灿烂文明中的瑰宝,言简文美,意象丰富。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从小培养审美,了解格律,更能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滋养性灵,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基于基础学段学生的年龄与理解能力,小学课本选编的古诗词简单易懂,有助于学生理解,学生也喜欢,《望庐山瀑布》就是代表。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一说作于公元725年,李白去金陵游玩的途中初次路过庐山所得;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公元756年的春夏之交,李白再度去庐山时所作。此诗想象瑰丽,语若天成,从其间能读出诗仙一生好游山水,对中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也透漏出他的阔达胸襟与宏伟理想。庐山瀑布壮丽激越,为之倾倒写诗的当然不止李白一人,中人徐凝也曾为它作诗: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此诗引出了苏轼在《戏徐凝瀑布诗》中评说:
帝遣银河一线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苏轼以此诗戏耍抨击了徐凝的庐山瀑布诗句,也足见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地位之高上,意蕴之丰富,无人超越。
在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前提下,再从儿童视角去欣赏,我们可以由听觉、视觉、感觉几个方面入手,去细细品读。
一、听觉润口——韵律之美
音韵格律,是古诗词的一个重要特点。精简凝练的文字,加之抑扬顿挫的韵律,读起来节奏清晰,朗朗上口。
韵,意思是和谐、好听的声音,意喻美好;律,其一是古代校正音乐的标准,其二也有标准和规范的意思。所以韵律在古诗词中,便是一种创作规范,旨在让诗歌的文字排列和谐悦耳,使之“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仄仄平平 平 仄平
遥看瀑布//挂//前川
仄仄平平 平 仄平
飞流直下//三千尺
仄平仄仄 平平仄
疑似银河//落九天
平仄平平 仄仄平
《望庐山瀑布》用的是“言前”韵,“烟”“川”“天”,韵脚落在“an”上。韵连接了文字与思想,用得好,就会给人平仄和谐,错落有致,音律美十足的感受;平仄是文字秩序的一种排序变化,使诗句起伏有致,富于灵动,鲜明的节奏也让诗歌的意境更为曲折悠远。
韵律作为音调的动态表现,与文字一样,都附带情感属性,轻快明朗的节奏,流畅的语感,诵读起来刚柔相间、高低顿挫,也带动着朗诵者的情感起伏与心境,加深了诗歌整体的美感。
韵律的表达是美的一种本能而自然的呈现,它就像精妙的一个容器,收容文字,加强了读音的律动节奏,将文字排列呈现得更加生动和谐。每一首千古流传的名诗词,无不与其朗朗上口的韵律相得益彰。在解读诗词之前,可由带领学生多遍诵读诗篇,使其在行云流水般的节奏中体会诗歌之美,感受诗歌的滋味与乐趣。
二、视觉养眼——画面之美
言有尽而有无穷,是古诗词的另一个特点。根据学生有限的知识与实际的理解能力,接着可带领学生从视觉去领略《望庐山瀑布》画面之美:
《望庐山瀑布》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指的是位于庐山西北部的香炉峰,此峰顶尖圆,状若香炉的形状,加之山顶终年云雾缭绕,更像点上香后云烟升腾的香炉。尤其是香炉峰上山石多为云母页岩,以紫褐色为主,云雾在阳光的照耀下,云蒸霞蔚,紫气冉冉。此一句状似写实,实则寄情托意,表达了作者豪放缥缈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指的是香炉峰左前侧的开先瀑布,自庐山开先峰一泻而下,正后方没有峰峦遮挡,一眼望去,高接云天,奔腾万里。
教师通过对诗歌里具体地点的介绍,加以图片或視频的辅助,将抽象的文字演变为具体的画面,将学生的视野由教室扩展到大自然中,与山水融为一体。
“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瀑布从山顶湍急飞泄的情景,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三千尺”这一个夸张的比喻,则强调了飞流的气势与魄力。
“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是又一个浪漫而奇特的比喻,将人间的白练比作天上的星河,大胆而瑰丽。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通过对比喻的解读,加深学生对于瀑布“高峻险急”的特点的理解,身临其境的领略远观庐山瀑布在烟雾笼罩中巨流倾泻的绚丽与壮美。
三、意会悦心——妙不可言
《望庐山瀑布》诗歌的用词用字,精妙无双,无可替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生”字,写活了香炉峰,也形象地表现出了山峰间紫气袅袅,升腾不已的缥缈之像,此情此景,仿若眼前。不仅在开篇就给人描摹出一幅极美极生动的画面,空灵活泼,引人遐想,还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有了香炉峰的衬托,再来一个挂前川的“挂”字,化动为静,将山间湍流定格在峰顶之上,蕴含着诗人的惊叹,赞叹这鬼斧神工的美景,疑惑是怎样的人能将水流“挂”在悬崖峭壁之间呢?大自然造化神奇,着实令人称颂!
飞流直下的“飞“,将瀑布喷涌而来的姿态一览无遗;“直下”——足见其山之高,其势之陡,其水之急,义无反顾,势不可挡。
“疑”字,是回味,是恍惚,也是琢磨,它给整首诗增加了一层亦真亦幻的朦胧色彩;“落”字与“飞”呼应,再度极具说服力得描述了庐山瀑布高空倾泻的磅礴大气。能感受到诗人被美景击中的瞬间震撼,也为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全诗不过28个字,却处处藏着作者的文采与诗心。日照、香炉、瀑布、飞流、银河,呈现了一幅生动广阔的画面,“生”“挂”“疑”“落”则使这幅画活了起来。远望瀑布,白练当空,紫气氤氲;侧耳倾听,惊天动地,声威远播。此时再反观徐凝的瀑布诗,无怪乎苏轼那样评述,确实能读出徐凝文字的局促小气,与太白的空灵奔放,无法相提并论。
因情动而辞发,所以有了诗歌,极度凝练的文字下面,是诗人丰富的情感与文学素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庐山瀑布下,我们跟随诗人仰观飞瀑,感受他那在一瞬间的心潮起伏,从人间到天上,从眼前到幻象,美轮美奂的景色之下,是诗人对自然山河的热爱,对生活的全情投注与感怀。
祖国山河之大,美景处处皆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利用对古诗词的学习,激发孩子对大好河山的好奇与探索,引导他们将大自然实景和诗词之美结合,继而开阔视野,收获更丰富的成长体验。同时,也等于将一颗美善的种子种在了一个人的心里,成为他情操陶冶的基础与德育教育的起点。让他们认识到,生活里固然有局促狭小的空间,但人也可以在山野中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共变幻。
而对于生活的观察与热爱,则可以成为一个人最为宝贵的精神指引。感受庐山瀑布壮美景色的同时,更要看到它的勇往直前,势不可挡,如同一个人认准了自己的目标,便要全力以赴,无所畏惧。怀有这种意志,才可将每一件事做到极致。
在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里,诗词承载的情感引发着共鸣,明明是在读诗,眼前却呈现了一副画:在庐山秀美绮丽的山色中,烟雾袅袅浮游,庐山瀑布连接了天地,贯穿了古今,景象是何等壮观,境界是何等的恢弘!
参考文献:
[1]付菲菲.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儿童审美能力培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8.
[2]樊亚丽.用儿童视角构建诗词“意境”[J].江西教育,2015.
刘孟萍,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新塘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