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学:薄弱高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2021-12-08简月芬
薄弱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基于普通高中的薄弱而言的,是就薄弱普通高中的现状而言的,因此,薄弱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必须就其目前的师资力量以及学生基础作出的具体性调控。具体调控的主体仍然在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就教师目前现状作出具体的分析,发现其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偏差,另一方面对学生集体学习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薄弱普通高中就其教师教育与学生学习之间,各个学校之间就其“薄弱”而言有着各自的异质性,但是就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薄弱”的同质性。就其“薄弱”而言,追本溯源,是师资以及学生自身,而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在新高考环境下,学校就需要作出“突破”,让教师不再“薄弱”,学生不再“薄弱”,才是真正打破应试教育,打破“惯有”思维,在“核心素养”下取得“突破式”教育的王道之始。
而现今薄弱普通高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现状堪忧,首先,就《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而言,所明确的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必须围绕“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就“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进行具体的教学延伸,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自身为主导进行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其次,其中的阅读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的阅读中进行理解、思维拓展以及迁移的教学,但是对于当前,尤其是薄弱普通高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而言,基于学生自身学习行为及习惯的限制,“满堂灌”仍然成为了教师的主要任务,阅读教学在教师眼里成为了摆设,成为了“唬弄”,成为了“心照不宣”,学生缺乏阅读时间,缺乏阅读经验,缺乏阅读乐趣,一定程度上退化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做到深度阅读,从而让已经开始呈现出“万子卷”的语文考试出现了难题。[1]教师没有行使出自身的职责,学生没有学到该学到的内容,恶性循环之下,使得薄弱普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了一大难题。
薄弱普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来源于教师,也来源于学生。首先,薄弱普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师资力量而言相对薄弱,师资力量本身就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教学能力距离其它的重点高中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客观原因下的分析。但是就主观条件下,教师就自身的阅读教学而言,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如何才能够在基于硬件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寻找能够产生“绝对性”效果的战术,成为了许多薄弱普通高中寻找的关键。
其次,薄弱普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学生集体而言,其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的薄弱,再加上部分学生自身学习兴趣及心理的受限,无疑给学校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一道障碍,如何从学生的角度探索出一道能够适用薄弱普通高中学生学习的路径,达到深度阅读也成为了其应有之义。[2]
再者,对于薄弱普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究,缺少不了的是其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完善,只有在基于主体下进行多元主体的教学评价体系,基于教学内容下进行内容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能够全面提升薄弱普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其中诸多方法作出筛选,项目化教学的适用性较高,其不仅可以让教师从阅读教学“满堂灌”中解脱出来,制定项目化教学任务,提升教师的主导权,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自身参与学习的能力,从被动式教学转化为主动式学习,让整个教学变得舒适而又充满活力。
一、更新教师阅读教学的理念——项目化教学的前提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所有学科的基础性学科,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它学科的开设作下铺垫,阅读教学不仅是基于语言建构上的教学,也是基于语言理解上的教学,更是基于语言创造上的教学模式。而项目化教学的前提条件,需要对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摆脱从前的“敷衍”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加强对深度阅读教学的重视。
更新教师进行深度阅读教学的理念,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是搭建项目化教学的前提。在课堂中,教师需要从“主体”转化为“主导”地位,还课堂于学生,充分释放学生的大脑,让其在自由阅读以及畅想的过程中,发现阅读的乐趣,从而提升阅读的能力。[3]而受到目前“大语文”“万子卷”背景及要求的影响,教师更加应该引起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新自身课堂主体观念,充分展现学生自身的个性,让学生得到对自身的认知,从“授人以鱼”转化为“授人以渔”,从根本上解决教大于学的问题。
而基于薄弱普通高中学生差异化较大的问题,教师更加应当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之前,充分开展对学生自身个体调研,发现其中的共同性与异同性,从而能够让教师就自己所教授的班级基于调研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策划学习主题,下发阅读教学的任务,让学生充分在阅读的海洋里发现与众不同的学习乐趣,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
二、组建深度阅读学习合作小组——项目化教学的基础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学习合作小组在一定基础上能够加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组建高中语文深度阅读学习合作小组是项目化教学的基础性条件,此在项目化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一步。
在进行语文深度阅读学习合作小组的组建中,可以以“就近组建,合理搭配”为原则,学生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根据学生之间的关系情况、男女搭配情况以及组合要素等情况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之间推选出一名组长,通过组长以及成员之间的沟通最终决定小组的管理制度及活动要求。同时通过协商建立小组的组标、口号及小组队名,确定每个成员在小组内部的角色与定位。如此便于組内成员之间关系的凝聚,同时也有利于帮助进行组内管理,帮助小组队伍在任务进行过程中的团结合作取得一定的学习成果。
项目化教学的基础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方式,而高中语文深度阅读学习合作小组的建立,是基于薄弱普通高中学生基本学情下的选择,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选,是符合当前、符合当下核心素养培育下的优选。[4]因此,高中语文深度阅读学习合作小组的组建,在一定程度上顺水推舟地为项目化教学埋下了基础,也为日后项目化教学的顺利进行完成了先决性条件。
三、创新阅读课程的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的关键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当前项目化教学优选下的关键所在,虽然项目化教学是基于对工作过程借鉴下的课堂教学全新理念,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先进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教师进行“满堂灌”式的讲授模式,也是对学生在课堂进行单一训练模式的改变,教师教学的活动不再与教室空间与课堂时间45分钟相关,而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界限的一种全新模式,通过问题的导向设置,通过前期学生学情的调查以及对各种资料的访问,以交流与讨论为解决问题的形式,通过创作、演讲以及辩论进行对学习成果的展示。[5]而在进行每一个项目化教学之前,教师都需要首先确定学习领域,明确学习情境以及基于学习课程基础上的具体要求,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动笔答题、动嘴表述、同步训练,创新形成薄弱普通高中项目化教学“五步法教学模式”,其具体包涵了“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训练”“集中展示”以及“师生互动”五个环节,其中层次相互补充,层层递进,互相帮助与提高。
语文阅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是基于语文学科阅读课程项目化下的教学创新,也是基于薄弱普通高中“满堂灌”式等课堂模式的创新,语文阅读课程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对语文阅读的学习与训练,还能够在课余时间中持续保持对语文阅读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使得学生在无形中提升了语文阅读学习的成果,方便了教师的教学,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对学生阅读的教学设计以及辅导工作。
四、编写教研式语文阅读教学的校本教材——项目化教学的载体
编写教研式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校本教材是项目化教学的载体,只有在不断地探索中发现教研式语文阅读教学的奥妙之处,将其编写成册,才能够给更多的同学科以及异学科的教师留下宝贵的教学财富,不仅拉动了薄弱普通高中学生学习的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国家教师教学的进步。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下,指导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从过去以“语文知识的传授”为目的向“核心素养的提升”进行转变,以项目化教学为载体训练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并在其中贯穿知识的学习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6]
项目化教学的载体,是编写教研式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不仅是代表学校特色化教学的标志,也是使得薄弱普通高中获得“突破式”教学的蓝本,如何使得作为基础性学科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获得进一步的破解,不仅是教师需要探究的课题,也是学校领导层需要积极反映以及倡导的重要课题之一,如此,才能够让项目化教学成为在薄弱普通高中的“王牌”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推进薄弱普通高中的教学改革埋下伏笔。
而项目化教学,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项目化教学的载体,也在国家教学的里程碑中起着过渡性的作用,势必需要引起做够多的教学一线工作者的重视,从而为我国教学事业作出努力及贡献。
五、改革阅读教学的评价方式——项目化教学的保障
一张试卷定终身是当前高考背景下对学生学习的标尺,而试卷中所透露出的更多以学生核心素养为最终要求的题型也逐渐增多,当前“万子卷”的出现,要求学生能够在众多信息中收集中关键问题之所在,获得自己想要掌握的重要答案,便是高考背景下核心素养的还原与体现。随着“万子卷”试卷形式的改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方式也势必需要得到变化与改革,这不仅是薄弱普通高中项目化教学的保障措施,也是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进行高中语文深度阅读要求下的客观反映。在进行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下,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方法、技巧的改变与完善,少走弯路,提升学习能力,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培养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中语文项目化教学,势必要对单一书面考试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引入过程考核的评价理念,通过以全面塑造学生,打造“有用的人”基础上实行考核的评价措施,其目的不仅是改变教师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错误方向,同时也是为了督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引导,从而扩大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完善传统理论考试与结果评价的同时,注重与学生课内外活动的情况相结合,如注重学生在合作小组参与过程中的态度及表现等,重视学生参与的过程及学习成果的应用,在教师与学生相互激励,相互学习之下,实施多项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对学生单一性评价的错误方法,提升对部分学生学习的信心,全面完善学生学习品格。
综上所述,薄弱普通高中在教学中想要突破重围,需要在基于自身短板的基础上进行战术性的挑选,本文通过项目化教学对薄弱普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性学科进行论述,对目前的现状及问题作出讨论,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角度对其有效性进行五个方面对策提出,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薄弱普通高中阅读的教学模式,加深了其理论效果,加大了对当前薄弱普通高中下的教師的教学硬性要求。
参考文献:
[1]夏宇.依据文本特点 有效鉴赏诗歌[J].中学语文教学,2018(06):25-31.
[2]朱艳敏.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J].语文建设,2016(35):7-8.
[3]梁文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常见误区分析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3(34):55-56.
[4]陈灵飞,张燕华.主问题设置模式:实现有效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J].语文建设,2010(05):12-14.
[5]蔡艺鸣.《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评介[J].地理教学,2021(08):1.
[6]夏雪梅.指向创造性问题解决的项目化学习:一个中国建构的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06):59-67.
[基金项目:2020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新高考背景下促进薄弱学校高中生语文深度阅读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JSZJ20071(福建教育学院资助)]
简月芬,福建省南靖县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