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渐渐被边缘化的语文回归正途
2021-12-08秦中兰吴胜萍
秦中兰 吴胜萍
笔者时常听到身边的语文老师感叹:“我们语文学科已被数理化等学科挤到边缘,都成‘豆芽学科了……,学生越来越不重视语文,语文作业都是安排在数理化等其它学科完成了之后才做,如果完成了数理化等学科后没有剩余时间,语文作业就草草完成或不完成,甚至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做数理化等其它学科的作业……我们高中语文老师的确太难了……”对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感叹语文学科被边缘化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反思我们自己的语文教学。这不禁让笔者想起语文教研员李老师讲的一件事,他到某中学听了一个资深教师的一节课,课堂上教师足足讲了30分钟,中间请了几个学生面无表情地回答了问题,课后李老师对那位教师用半开玩半认真的口吻说,“哥,你这节课不上,让学生上自习,说不定效果还好些……”细细品味李老师这话,它不是很好地回答了我们高中语文学科被边缘化的原因吗?那位教师上了一节毫无生气的完全没激发学习兴趣的毫無生气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语文课。一节课下来,学生几乎没有收获,那学生对咱们语文课还有兴趣吗?还有想学的冲动吗?还会重视语文学科吗?几乎可以肯定地说,长此以往,学生将越来越不重视语文,再加上数理化等被学科教师穷追猛打地挤压语文学科,语文也逐渐被边化。怎样才能让渐渐被边缘化的语文回归正途?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基本上是课堂上老师教、讲授,学生学、接受。教师角色是课本知识的讲解者和课程的执行者,学生角色是知识的被动接受才和记忆者。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角色,重新定位课堂教学模式,重新研究教材、教学过程和方法,重新定位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讲解和课程的执行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记忆者。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人讲,学生安静听记的毫无生气、死气沉沉的课堂。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整个教学过程,要师生平等互动,思想交流碰撞,课堂活动充满欢声笑语。要明白教师不再仅仅是课堂的讲授者,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信息的重组者。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现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而且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然后把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纳入教学内容成为教学的闪光点,并把它转化为学生智慧发展的“火种”。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渐渐地喜欢语文,甚至爱上语文,才能让被边缘化的语文快速回归正途。
二、克服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提升有效教学
就像前面李老师谈到的那位资深教师那堂课,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长此以往,语文学科自然被边缘化,而要让被渐渐边缘化的语文回归正途,语文教师就应该且必须克服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提升有效教学。
(一)首先,要做到脑中有清晰的目标定位,胸中有成竹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这是提高有效教学的前提。要清晰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清楚每堂课里边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是什么,知识技能所包含的思维价值是什么,暗含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或者应用什么样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生成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
(二)其次,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每节课精心创设一种情境,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实现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情与理性,以及旧知与熟知的沟通和转化,从而使其学习和理解变得容易和有趣,语文学习变得有趣而有所获,学生自然会越来越重视语文,被边缘化的语文自然也会慢慢地回归正途,这也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如教学《中国建筑的特征》,可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有特色的建筑图片来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视觉上感知中国建筑美丽画面,佩服中国建筑设计,进而为有兴趣学习本文中蕴含的中国建筑文化奠定基础;教学《荆轲刺秦王》,可借助影视媒体,播放“荆轲刺秦王”的片段,使学生产生疑问,荆轲什么要去刺秦王,然后带着疑问进行兴趣追问、讨论,学习;教学《诗经·静女》,让学生借助讲台作为道具表演哑剧,在“动”与“乐”中兴致盎然地品味诗歌内蕴,理解人物的性格、动作、神态及纯净的内心世界;教学《滕王阁序》,借助写作背景及王勃才华的介绍来吸引学生对王勃产生敬佩,以便兴趣盎然的投入学习本篇展现王勃才华的骈文;教学《雷雨》,借助学生分角色朗读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更好的理解人物性格和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教学《雨巷》,借助多媒体播放高质量的声情并茂的朗诵,将学生带入情境中,细细品味丁香姑娘的韵味及象征意义。
(三)建立民主平等,以人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唯师是尊”、老师高高在上的师生关系,主动放下师尊与学生平等交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爱优生、歧视后进生,不搞班干部特权化,不搞课堂发言权优生化,不搞家庭贫富特殊化,不搞家长人际关系化,不搞学生外在形象美丑化。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力争做他们的亲密朋友或知心朋友,不使用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冷暴力。在课堂上提倡民主,广开言路,人人参与,人人发言,人人有自信。对发言有失偏颇的个性学生,委婉指出并提出合理建议,并在课后与其交流。相信这种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定会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也会使教学收效事半功倍,进而让被边缘化的语文慢慢回归正途,正如古语曰:“亲其师,信其道。”
三、作业布置,少而精
传统教学不管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和技巧是否掌握,每篇课文后的练习题一股脑儿全做,这种作业布置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也不能展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更不能反应学生学习的高效率。新课程要求教师要高效地、有选择性地、练习目标明确地适量地布置课后作业。语文教师要让被边缘化的语文回归正途,就要根据每节课的预设的教学目标并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新鲜事物来进行适量的作业布置。做到少而精,精而成,成而高效。
四、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反思
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在国际竞争中,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在学科教学中,学科教学落后就要被边缘化。当然,语文学科被边缘化,固然有学校制度和数理化等学科的挤压,但究其根本原因恐怕还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吧。语文教师不能一本教案教到底、“一劳永逸”,更不能“坐吃山空”。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师必须与时倶进,坚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科学知识等,并自觉地、积极地参照自己教学进行反思、改进,让语文教学时时保持清新,让学生时刻期待学习语文,这样才能让被边缘化的语文学科快速回归正途。
要让渐渐被边缘化的语文回归正途,不仅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和角色,也需要语文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合理有效地创设情境,建立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克服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来提升有效教学,还要语文教师作业布置少而精,更要语文教师与时俱进,坚持不断学习、反思,时时保持教学清新。只有这样,才能让逐渐被边缘化的语文快速回归正途。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第十九次印刷.
[2]张仁贤.启发教师的88篇教育反思[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3]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3月第二十四次印刷.
[4]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秦中兰,吴胜萍,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