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2021-12-08甄超
甄超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意义
《政府会计制度》的出台落实改变了高校原有会计核算模式,使其变革为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衔接又适度分离的新模式。同时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又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高校收入与成本配比关系,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强化预算管理,认真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高等学校广大财务工作者要按照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努力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财务风险,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1.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影响
(1)会计核算模式发生变化
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之前,高校实行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式,而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之后,又重新采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充分发挥“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等有力作用,更新了财务报表体系,对财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高校的财务运行情况和发展潜力可以通过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反映,而高校的现金流量、预算执行效果则可以通过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的预算会计核算模式反映。将这两种核算模式有效结合可以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高校的综合财务管理情况。但是由于财务人员已经习惯于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进行会计核算,因此如何快速转变核算理念,以适应新的核算模式,是财务人员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2)会计核算范围和内容增加
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之后,按照有关要求对高校财务核算的范围和内容进行增加,由之前仅仅核算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内容,扩展到对例如资产、负债等相关要素的核算,同时决算报告、财务报告相关报表的结构也变得更为复杂。这些变化不仅导致核算工作量增加,也增大了高校会计核算的难度,对高校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财务意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之前,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重视科研和教学活动,而忽视预算管理工作的情况,特别是二级院(部)在预算编制时往往短时间内草草上报,相关数据和绩效目标等资料不够精细和详实,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以往的预算管理工作主要是以预算项目的收入、支出和结余为主要指标,重点关注预算的执行进度,而忽视负债、往来款项、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管理工作。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后,要求收入和成本进行配比,而真实准确的预算分析数据则是完成这一工作的重要保障,这就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预算管理工作要站在全局角度,要以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为目标,做好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建立健全预算的监督机制,进而实现高校运行成本控制,促进高校内部治理管理水平的提升。
3.财务信息披露的难度增加
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之前,高校财务报表只需要每年定期报送给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留存即可,对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的只是预算报表、决算报表中部分基础表格,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的范围较小。而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之后,财务信息透明程度、公开程度都有显著提升,要求信息披露的项目和内容也逐渐增多。但是财政拨款收入、学费事业收入、科研经费拨款收入及社会捐赠收入是高校资金来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且高校属于非营利组织,具备一定公益性质,因此高校财务信息披露难度进一步增加。
提升财务管理能力的应对措施
1.改善预算管理机制
《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执行对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需要改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阶段的工作,必须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在预算编制阶段按照编实、编全、编细的原则,综合考虑高校结转结余情况,采用上下结合的混合式预算编制方式,要求各部门主动参与预算编制工作。所申报的每个预算项目都需要经过充分详实的论证,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资金安排合理准确。在预算执行阶段,预算管理部门需要对各业务部门具体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并定期分析执行情况,对于重点项目和关键性指标应按月、按周,甚至进行实时跟踪监控,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发现实际支出与预算执行出现较大偏差,立即开展调查分析,发现造成偏差的原因,合理制定改进措施,减少预算项目超支或结余情况的发生。在会计年度终了,还需要对单位整体预算执行情况和重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进行预算执行效果总结和分析,充分发挥预算绩效评价的价值判断功能、预测功能、战略传达与管理功能、行为导向功能,改进学校内部治理、促进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达到提高学校综合竞争能力和办学绩效的目的。按照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优良等次给予一定的奖惩,使“用钱必有效,无效必追责”的理念深入人心,有效促使相关部门认真执行预算,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导向作用,提高学校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益。
2.加大财务信息披露力度
高校應该按照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在部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页面做好财务信息披露工作,提高财务信息披露水平。一方面,高校的高层领导者要转变财务信息披露理念,充分认识财务信息披露带来的积极影响,主动公开相关财务信息,尤其在当前高校快速发展阶段,财政拨款收入和事业收入无法完全满足建设发展需求,需要更多资金来促进学校事业发展。而真实、全面的财务信息不仅符合上级主管部门的公开要求,还能帮助高校树立良好形象,反映高校财务管理及资金使用效益,使潜在投资者和捐赠者充分了解掌握高校真实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等,吸引其为高校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高校将财务信息面向社会公开,使社会公众有权监督学校财务状况,增强高校财务经费使用透明度,促进高校财务体系健康发展。
3.加快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
政府会计制度的变革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以推动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为前提,加快提升财务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大数据、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鉴参考其他高校或者企业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对现有账务核算系统升级优化或者引入更加先进便捷的账务核算系统,减轻财务人员账务核算方面的工作压力,让财务人员能够投入更多精力参与财务管理、数据整合分析等高附加值工作,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在保证财务系统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要加强财务系统与其他业务部门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加快信息交互流通和数据实时共享,减少信息孤岛问题所带来的数据封闭和阻塞,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促进业财融合,为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顺利落实提供技术保障。
4.强化预算绩效评价
以往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存在重视执行而忽视效果的问题,预算绩效评价通常是项目执行部门简单填写绩效评价自评表,将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完成率等数据作为考核依据,未建立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下年度预算资金安排挂钩的联动机制。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加强了成本费用的计量、强调收入与成本之间的配比,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相关财务指标的效率和质量进行详细的分析。这就要求高校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目标落实项目执行,预算管理部门要全过程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可以运用关键绩效指标法与平衡计分卡相互结合的方法,在会计年度终了,根据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合理的预算评价。对于跨年度项目可以根据项目分年度执行进度进行考评,并根据评价结果优良等次,给予相关预算执行部门一定的奖惩,并与以后年度预算资金安排相结合,强化“用钱必有效,无效必追责”。通过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及时发现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预算执行管理效果,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