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缺陷与路径
2021-12-08陶薇周建亚
陶薇 周建亚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一极,其成果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是缺乏相应的制度、转化人才、激励机制以及金融服务体系,使得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不尽人意。市场机制作为调动资源配置的有利手段,引入到高校的成果转化体系中十分必要。本文将从人力、设备以及知识产权三种资源的市场化角度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的路径。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市场中的地位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人才强国、创新强国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高等院校作为教育体系最后环节,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同时,高校所拥有的丰富科技资源也表明其也是社会先进技术的重要来源地。高校的创新实力也显示着我国整体的科创能力。科技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接续开发以应用到生产实际过程中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形式。不可否认,高校的科研产出量较大,从整体规模角度来说,在各种科研机构中处于领先水平,在国家的多种重点攻关领域中,高校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的科研成果产出量虽然比较多,但是真正实际运用到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成果较少,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与世界高校相比,处于落后状态。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而推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社会发展的动力已经由过去的资源主导型变成了技术主导型。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没有先进的技术,我国企业将难以在新的信息革命时代继续保持先前的发展速度,当然,我国经济发展重点已经由追求速度变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追寻,但也应该刻意的追求质量而忽视速度。面对经济的螺旋式发展以及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的现实,我们更加应该意识到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华为公司的5G尖端技术已经打响了我国企业进军世界顶级技术领域的号角,但面对国内庞大的市场以及数量众多的大中小型企业,真正享有先进技术红利的公司还占少数。因此,我们需要利用好作为先进技术来源地的高校的技术资源,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添砖添瓦。
市场化是充分利用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择优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谋求资源效率最大化的经济机制。作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市场机制,在高校中没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其中固然有高校自身作为教育行业先天性的影响因素,但是政府以及企业在高校引入市场化过程中也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面对高校大量的科研成果被闲置,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的现状,应该进一步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路径,将闲置的科研成果利用起来,提高转化率,带动社会技术水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缺陷
1.高校技术经济人才稀缺。高校作为高学历人才的集中地,拥有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并且在各自的研究方向有着较高的造诣,并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高校的人员大多专注于学术以及教学任务,缺少与市场近距离接触的经验,并且由于高校相对于社会的封闭性,高校研究人员不能及时把握市场信息。高校进行成果转换需要的管理人员要保持与企业、政府等相关机构稳固的联系,并且能够分辨出科研成果市场化潜力,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的力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所具有的专业人员极为丰富,但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所必需的技术经济人员短缺,不能充分且及时的与相关企业对接,那么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也难以提升。
2.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制度不合理。大多数高校属于公立机构,即使存在少数的民办高校,但是也归属于教育部管辖。作为公立机构,高校成果的所有权问题极为复杂,并且高校的研发资源尤其是资金大多来自于政府投入,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并不在科研人员手上。随着国家将收益权、处置权与使用权下放至高校,一定程度上激励了高校对成果转化的热情。但是作为科研主力的参与人员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权利,研发人员占科研成果转化得到的收益分配份额较低,与其投入的时间、精力不相符,并且现有的股权激励制度既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也不能充分反映科研人员的利益诉求,同时还缺乏政策法规层面的正当性,因此不能调动高校科研人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
3.服务支撑体系与制度不规范。江苏省针对省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南京“科技九条”以及江苏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以促进省内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相继推出了类似政策法规以借助高校的成果来带动本地区的技术水平。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大多以行政的角度,来鼓励鼓舞相关高校的重视度,并没有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造成很多指令流于形式,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省内高校数量众多,所以江苏省较为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但是对于高校内部产权并没有得到较为明确的界定,成果所有权不明晰,法律对职务内创新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专利权的归属问题较为突出。此外,由于没有标准的价值评估体系与评估方法,高校的科技成果价值在评估过程中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低估。这一系列的服务与制度不规范的问题都影响到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并成为了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障碍。
4.缺少必要的金融支撑体系。高校的科研项目大多受助于政府拨款,但是政府的拨款只能支持到科研人员将成果研究出来,后续的应用难以为继,成果的转化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業是高校后续成果转化的重要资金来源,但是由于科研成果转化风险的不确定性,同时为了保证本企业的正常运行,企业也不会抽调出大量的流动资金投入到高校相关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因此,资金的压力成为了制约成果转化的一大掣肘。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高校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估以及处于规避风险的角度,对于科研机构的授信额度较低,金融服务业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服务产品也较少。因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向市场的途径欠缺必要的资金支持,金融体系不能为其提供必要的成果转化资金。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路径
1.人力资源市场化。高校的科研人员极为充足,但国家所给出的科研资金总数是固定的,因此也产生了竞争激烈项目申报困难,难以出科研成果的问题。企业缺少尖端人员进行技术研究,面对市场需求,大多只能进行模仿生产,缺少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压力较大。高校市场化可以从人力资源市场化开始,放松对高校研究人员的管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允许高校教师与企业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同时高校科研人员也可以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场地等资源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进一步开发,发挥其现实意义,而不是躺在高校科技成果资源库中。将高校的人力资源市场化,既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增加产品竞争力,也可以将高校丰富的科研人员充分流动,调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借助市场的力量带动高校资源的合理配置。
2.设备资源市场化。高校的设备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在高校拥有的设备资源里面,大多数都是顶尖设备,配套设施也较为完善,由于都是高级技术人员在使用,设备的保养也较为完整。在没有科研任务的时候,尤其是假期时间,高校的设备大多处于闲置状态,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为了生产的需要以及处于成本的考虑,其设备资源基本处于超负荷运作状态,设备先进程度也很少能与高校的相媲美,尤其是高校自研的设备,外界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企业可以和高校相合作,在设备闲置时期以一定条件将设备借予企业使用,在增加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检测高校设备的功能。还可以借此机会派遣学生进行实习,增加设备使用经验,为后续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3.知识产权市场化。知识产权市场化将帮助高校的成果充分流动,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高校是知识产权的重要来源方,企业需要使用高校的知识产权必定要借助规范的交易平台。知识产权市场化就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的三方共同努力。企业需要接触到相关信息才能够决定是否利用高校的技术产权来帮助自身的生产,高校缺乏资金来对自身拥有的知识产权进行开发,政府作为领导者希望技术以及资金充分配置,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知识产权的市场化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在保证客观公平的基础上,政府利用其公信力,对知识产权市场进行监督,避免因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道德风险。
四、结论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对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提升转化效率,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尽管有着高校技术经济人才稀缺、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制度不合理、服务支撑体系与制度不规范、缺少必要的金融支撑体系等亟待解决的障碍,但是从高校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以及知识产权资源三个角度进行市场化探索,为进一步将市场机制带入到高校科研体系中来奠定基础,充分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为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铺平道路。[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0SJA2108)”]
(作者单位: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财经商贸学院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