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业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构建
2021-12-08张凤丽
张凤丽
创新产业是指经过某项创新性技术而形成的新型产业结构,也可指经过彻底改造而形成的新型产业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创新产业并不能代表一种创新性行为或结果,而是与企业集群相关的所有创新性行为集合。创新产业的形成有可能对旧产业结构带来创造性的破坏,就如同一种新兴体系结构的形成,势必会对原有经济结构进行重新的整合与排列,从而避免产业突变行为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并实现对社会经济收益的不断提升。因此,产业突变的动力始终来源于经济发展的动力演进行为,这也是创新产业得以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创新产业经济发展的分析框架
1.ECI分析模式。所谓创新产业经济发展的ECI分析模式,就是一个集经济竞争、资源转化、产业氛围、国家策略于一体的广义经济学范畴,由创新因子、创新产业主体、基础环境几类要素共同组成。创新因子作为ECI分析模式的内部衡量指标,包括:文化创新、体系创新、经济创新、行为创新、创新机制、创新理念、创新模式与创新技术。创新产业主体包括:产业机构、产业协会、经济政策、社会环境、经济机制、企业、政府、消费者。环境因素是ECI分析模式用以度量创新产业经济发展程度的外部指标条件,包括:国家产业政策、资源转化能力、创新产业环境、经济竞争条件。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创新产业所面临的经济发展压力也在不断增大,一方面延长了现有的经济型企业创新发展周期,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自身的创意管理能力得到了有效促进。
2.经济价值创造与价值系统。若从产业经济的一般性发展规则来看,企业价值创造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物理过程,必须借助经济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且这些活动大体上由基本活动、辅助活动两种形式组成。所谓基本活动包括与创新产业经济发展相关的生产作业、市场销售、内部后勤、外部后勤、售后服务等几种行为方式;而辅助活动则主要包含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原料采购等多种行为方式。这些相互关联但互不影响的生产经营活动,直接构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动态价值创造行为,也就是一般价值链。创新产业的价值开发、价值创造与传递,一方面能够对产业价值进行量化式开发,另一方面也可挖掘创新产业的经济附加价值与其内在开发潜力。与传统企业的产品价值导向不同,创新企业的发展始终以创造经济价值为目标,在迎合消费者基本需求的同时,也能够以消费者的直观感受作为研究出发点,可从消费者文化与体验的角度,实现对创新产业经济发展价值的创造。
3.基础创新结构。创新产业的基础经济结构能够描述内、外部生态环境之间的制约性关系,并可从经济学角度,阐述现有价值体系的应用弊端,从而对创新产业的经济价值链进行深入分析。创新产业基础经济结构能够分析产品的价值实现全过程,但却不能始终将产业主体作为实验研究目标,在产品与消费者服务之间很难做到绝对性的平衡,仅能够以单向分析的思想,表述创新产业的基础经济发展价值,从而忽略了三方面内容:第一是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等外部的创新产业经济发展环境;第二是如市场中介、版权教育、创意孵化的创新产业市场发展机制;第三是与创新产业相配套的公共性经济发展服务,例如物流交换、人力资源、公共研发、投融资平台等。
二、创新产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1.经济结构失衡特性。创新产业经济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工业制度分层、盲目性投资、内生动力不足这三个方面。①工业制度分层。结合过往经验来看,创新产业的经济发展规律主要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后期,地域化产业制度始终呈现极为严重的物理分层状态,不仅造成了劳动力价格过低的情况,也导致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非可持续的构建状态。②盲目性投资。在经济失衡的社会大环境中,产能过剩是创新产业面临的最主要发展问题。从传统产业到创新产業转变的过程中,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往往采取大规模投资的处理态度,但由于行业市场过于复杂,一系列非合理投资行为也随之出现。③内生动力不足。由于当前创新产业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府的鼓励与引导,在不改变国民收入配比关系的前提下,稳定的经济发展格局始终难以形成。
2.创新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因。在创新产业的演化经济学研究中,存在三个与个体特征有关的重要认知,即边际收益递增、路径依赖与个体群思维。其中,边际收益递增隶属于新古典经济学领域,强调了创新产业的市场均衡能力,且随着产业经济规律的逐渐明确,该项理论政策也可以直接凸显创新产业经济发展格局的时代化特征。路径依赖将演化经济学作为创新产业经济发展的群体化特征,在强调消费者主观偏好的同时,弱化了经济发展政策的制约性能力,从而使创新产业具备更为客观的经济发展前景。个体群思维则强调了经济学演化方法的核心特征要素,可以在弥补创新产业产品之间互惠共生关系的同时,完善产业经济的报酬递增过程,从而使得创新产业在逻辑方面产生更强的经济催化作用,使得某种特殊经济制度得到稳定地发展与促进。
3.创新产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创新产业的经济转型发展互动关系可总结为三种干预机制。首先,该类型产业的发展必须以经济视角作为切入点,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与知识增长速度的方式,间接地推动整体产业项目实现经济结构化转型,从而在新时代经济发展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其次,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协同演化关系,也就是创新产业可在促进社会与文化同步发展关系的同时,推动经济制度的快速发展,并最终促进企业、消费者、社会经济制度之间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不断完善。再其次,在经济发展体系中,创新产业肩负着调节社会经济价值的使命,需要在产生经济演化作用的同时,对现有社会经济环境进行重塑。
三、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分析
1.经济溢出效应。经济社会化也叫经济溢出效应,可作为衡量创新产业是否具备推动市场经济转型的核心作用机制。由于经济可同时表现为隐性经济和显性经济,创新产业的创意行为需要从隐形经济的角度进行考量,且经济参量的扩散也必须借助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关系。在创新产业发展过程中,经济集群化是体现知识溢出效应的有效方式。从事创新工作的人在集群化工作场合中始终保持良好的交流关系,一方面可达成理想化的工作状态,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隐形经济效应的大量溢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溢出效应的扩散呈现高速度、低成本的演变趋势,因此,促进经济价值快速分享,也是创新产业吸收现代化经济溢出性价值的有效方式。
2.全要素生长率增长。在以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为目标的前提下,经济增长理论、创新产业发展诉求等决定因素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转换与相互作用的影响关系,不仅能够促使产业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也可大幅增强创新产业的经济发展能力。创新产业经济的发展始终以人为载体,一方面沿袭传统的产业化经济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使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得以有效满足。
3.经济动态竞争机制。创新产业经济转型始终遵循以“延续性破坏”为特征的动态竞争标准,理想化的经济转型本质应为:因受到外需、外资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创新产业在国际化经济市场中始终保持着相对缓慢的发展趋势,不仅导致了国内经济大环境的持续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压力。特别是在现代化社会经济环境中,创新产业作为新型的工业发展形式,不仅肩负着振兴传统经济命脉的历史使命,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经济诉求的基本走向趋势。
因此,为打破这种限制性发展格局,应在保障创新产业原始发展动力的基础上,对社会经济大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并从中选取有利于企业经济制度建立的动态竞争因素,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该项制度做到集中化贯彻与普及,一方面使得创新产业的内在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对外部经济发展大格局的规划与构建。而创新产业经济转型即由以产业投资刺激、制造方面的产能过剩以及内需不足,出口承压为特征的外循环均衡转型至以创新区多、创造方面的资源转换以及内需需求升级为特征的内循环均衡。
四、新格局背景下的创新产业经济
1.创新产业经济与传统工业经济对比。从宏观角度来看,创新产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以软性资产作为驱动要素,且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可再生、可反复利用、无限循环的执行能力。与传统工业经济相比,创新产业经济具有较为充裕的上升空间,但由于经济结构自身较为多元化,其所适用的目标市场相对较为小众,对于合作型企业来说,创新产业经济被使用的次数越多,其自身的经济作用价值也就越大。而传统工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以软性、硬性资本作为驱动要素,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具备不可再生、非反复利用、有限不可循环的执行能力,与创新产业经济相比,其上升能力相对受限,但所适用的目标市场却相对较为大众,对于合作型企业来说,传统工业经济被使用的次数越少,其自身的经济作用价值也就越大。
2.创新产业与经济需求结构。创新产业是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标准后,随着消费者核心消费观念的改变,产业的经济发展需求也由物质产品转换为新型的经济发展形式,它能够刺激人们对于创意生活的喜爱与追求。创新产业可分为消费型创新产业、生产型创新产业两类,且无论是直接型还是间接型的消费市场产业机构,其经济发展方向都必须遵循产品的构建概念,在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思想的同时,为产业提供大量的可供对比信息,一方面强化产业自身的经济发展诉求,另一方面使得產业内部的经济营销环境逐渐趋于稳定。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创新产业能够改变人们的消费需求,从而使得产品自身的经济价值得到清晰表述,若规定在实际销售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价值链合作方式始终不发生改变,则可认为创新产业经济的消费需求结构能够直接决定市场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
3.经济发展的新路径。由于新时代经济增长的历程对历史原因与发展路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创新产业的形成也势必成为一种可行的趋势。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由于创新产业经济发展能力的提升,市场经济的积极性能力可得到充分激发,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刺激产品销售量的提升,也能够较好地维护现有的经济平衡状态。简单来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改变,创新产业会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主导者,消费者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创新性产品,从而不断促进现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长汀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