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1-12-08潘海妮
潘海妮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方式,同时明确该应用方式对患者康复的影响,以明确其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前来我院治疗急性心梗的34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就本次研究结果而言,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之后,抑郁与焦虑量表分数明显较对照组更低,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4.12%,相较于对照组(76.47%)更高,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老年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的负面情绪,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普及意义。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急性心梗;老年患者;康复情况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3-01
引言
伴随我国国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老龄化现象愈渐严重,急性心梗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各个机能有所减弱,所以急性心梗患病率更高。患者患病之后有较高概率产生焦虑以及恐惧等负面情绪。故而,许多护理人员尝试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并认为较为理想[1]。本次研究即以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讨论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挑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前来我院治疗急性心梗的老年患者作为受试者,总计34例。本次入选标准如下:第一,患者满足急性心梗临床诊断标准。第二,患者12小时内产生缺血性胸痛情况。第三,患者已经接受溶栓手术治疗。第四,患者年龄不低于45岁。本次排除标准如下:第一,患者临床资料缺损。第二,患者并发有抗血小板或是抗凝血等治疗的禁忌症状。第三,患者患有精神类型病症,或是因为其他因素无法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与护理工作。
本次研究依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总计17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61岁至81岁之间,平均值为(65.74±9.72)岁。对照组患者17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61岁至79岁之间,平均值为(65.44±9.3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男女比例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对比价值。
1.2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方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在患有急性心梗之后,容易产生恐惧或是绝望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分析患者当前心理状态,分析患者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并采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使得患者以更为积极的心态面对后续的治疗。
第二,饮食护理。护理人员结合患者个人品号以及病情发展情况为患者设计饮食方案,建议患者多使用一些刺激性较低的食物,以高维生素、低脂肪以及低胆固醇食物为主,如此可有效减轻心脏的压力。
第三,对症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以及呼吸等生命体征的浮动情况,如果患者临床产生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早搏以及严重方式传导阻碍等,护理人员应立刻为患者提供利多卡因予以纠正,使得患者补充一定的血容量,活血化瘀,避免心脏过度负荷,引发心绞痛或是心衰等临床症状。如果患者心前区有明显痛感,可以为患者提供适量的止痛性药物,或是通过溶栓治疗方式、急诊PTCA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同时应用镇静剂减少患者心肌耗氧总量。患者发病之后,为患者提供48小时高流量持续性氧气输入,流量控制在3L/min至5L/min之内,借此减少患者心肌缺血受损程度。
第四,康复训练。溶栓手术结束后3日至8日,护理人员应观察并评价患者恢复情况,结合患者恢复状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通过合理地锻炼加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速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第五,健康宣教。在患者住院期間,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开展全方位的健康宣教工作,同时告知患者引发急性心梗的根本原因,并叮嘱患者康复治疗阶段需要注意的内容。如此可以令患者明确病症有关知识以及预防方式,以便患者发病之后可以自救。护理人员还需向患者家属开展健康宣教,使得患者家属了解患者康复训练后可能产生的病症以及临床症状,告知患者家属若患者再次产生症状,应尽快就医,避免延误最佳的时间。
1.3观察指标
本次观察指标以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为主。其中,护理满意度是在患者出院后要求患者反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满意度计算方式如下:(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式
本研究数据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加以统计与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方式予以表示,行t检验,而计数资料以[例(%)]形式表示,运用X2检测,若计算结果为P<0.05,则表示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就本此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尚未接受护理之前,抑郁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近,两组之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SAS、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在并发症产生概率方面,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两组之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3.讨论
急性心梗是因为患者冠状动脉出现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症状所引发的心肌坏死症状,该病症的死亡率以及发病率相对较高,特别是老年群体是高发人群。故而,针对老年患者而言,必须引起足够的關注[2-3]。医护人员应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为高效的治疗护理方案,以免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
目前,临床针对急性心梗老年患者普遍采用基础护理,包含用药方面的指导、生命体征的监测、疼痛护理等一般护理干预方案。综合护理则是为病患提供全方位、整体性的护理[4]。针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降低患者因为病情所引发的焦虑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保证患者病情的稳定性,限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为患者提供饮食方面的护理,帮助患者逐渐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使得患者对病情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引导患者明确用药的方式以及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以保证患者按时按量正确服用药物。
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SAS分与SDS分均较接受常规护理患者更低,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而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学者王微微研究显示,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抑郁与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相同[5]。由此可见,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梗患者护理工作中确实有理想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针对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应为其提供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抑郁以及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未来研究工作中,本人将进一步丰富样本数量,以此保证研究结果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 张逸琼,罗俊. 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18(27):82-84.
[2] 马晓茸,张瑜. 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9):177-179.
[3] 杨君.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7):1195-1197.
[4] 贺捷. 三主体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9,26(9):39-41.
[5] 王微微.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0):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