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三策略”

2021-12-08朱赛花

文理导航 2021年32期
关键词:三策略概念教学优化

朱赛花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重点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理论联系生活,激发数学兴趣;借助数形结合,引导自主探究;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思维能力的策略,能够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更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优化;三策略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先接触的就是概念,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学好数学概念就掌握了小学数学的一半内容。小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这就导致对概念的记忆不牢靠,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高效的概念课堂呢?

一、理论联系生活,激发数学兴趣

(一)构建生活情境,设问辅助教学

小学数学很多概念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创设的方式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认知,将数学概念与生活联系起来会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这样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方面,教师要做好概念教学的准备工作,即思考与概念相关的生活元素,创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设计一些互动问题在课堂上与学生开展互动,将概念巧妙地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相关内容时,会涉及到“面积”等概念,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与面积有关的物品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在课堂前准备一张A4白纸,一枚一元硬币,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并提问:“这种白纸和这枚硬币谁覆盖桌子的部分大?”学生们一眼就能看出是白纸覆盖面积大,纷纷举手抢答。接着,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看,是这本书的表面大还是课桌的表面大?”学生马上就能反应过来是课桌的表面大。之后,教师又提问了黑板和墙面大小比较、作业本和橡皮擦大小比较,并让学生们自由讨论交流感受。最后,学生们通过讨论得出了物体表面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大小,“面积”这一概念得以顺利引入。

(二)提炼抽象概念,发展思维能力

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之一,是用语言来反应某一客观事物的一般、本质特征,概念的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处在6~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感性思维阶段,理解能力比较弱,对抽象、概括性语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例如,教师在教学六年级“圆的认识”这一课时,课本上对圆的概念定义为:“在一个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单从字面上来理解,很多学生都表示无法理解。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考虑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即将文字性的概念用其他形式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圆形的物体,如硬币、水杯盖、圆形纸片等,并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圆形事物。学生通过思考会回答一些圆形或是类似圆形的物体。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圆形或是类圆形物体加以区分。比如西瓜和篮球的表面看起来都很“圆”,但如果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并将其与西瓜和篮球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西瓜的“圆”并不规范,因为自然生长的水果很难形成精准的圆形,但是机械生产的篮球形状是规则统一的圆形,其表面与圆规画出的圆一样。通过将这些圆形或类圆形实物与圆规画出的圆形进行对比,学生自己就会形成对“圆”的概念的更好认知和掌握。

二、借助数形结合,引导自主探究

在教学“概念”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基于概念形成的本源来进行教学,即引导学生围绕概念产生的根源来思考与分析,把抽象的数字和具象的表达联系到一起来教学,这样可以让知识变得更加直观,进而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让他们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样才可以让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一)运用“数形结合”,直观阐释概念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要让学生体会概念的形成全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使他们对概念的内涵有一个深入完整的理解,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倍数”和“因数”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通过制作PPT的方式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把具象事物和数字结合到一起,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课堂知识,进而更好的理解概念的含义。

师:谁能够说一下,班内的人数是多少?

生:我们班里面共有42人。

师:现在我们随便选一个数,例如7,将班里的学生分成7个小组,那么一个小组人数是多少?

生:(42÷7=6)一个小组有6个学生。

师:很对,一个小组有6个学生,在大家所列的公式中,42便是7的倍数,42为7的6倍,7是42的因数。同样的,42也是6的倍数,6是42的因数。

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创设了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假设一个数字来计算,使学生很快的融入到了课堂学习中,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深入学习和理解了倍数与因数的概念,让他们从概念产生的源头进行了思考与学习,并自己进行总结,明白了数字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基于此来让学生想一下,42除了有6与7这两个因数,还有什么别的因数,以及针对这些因数,42又是哪些数的倍数,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来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让教学目标得以顺利的完成。

(二)运用“数形结合”,深入理解概念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合理的使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因为小学生尚未建立起数学思维,他们对于用眼看到的事物可以进行更好的认知与理解。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此合理的使用“数形结合”来進行教学。

师:大家在对“倍数”这一概念进行学习时,结合除法与乘法对该概念进行了理解,同学们现在看课桌上这些梨子与苹果(教师拿出2个梨子与8个苹果),谁可以说一下梨子与苹果的数量?

生:(仔细的数了一下梨子与苹果的数量)共有2个梨子与8个苹果。

师:说的很对,现在基于倍数的概念,大家谁可以说一下苹果数量是梨子的几倍?

生:(认真的计算)4倍。

师:说的很好!现在大家基于计算过程实际操作一下。首先大家根据梨子的数量对苹果进行分组,将其分成4组,每组中有2个苹果,这说明在每组数量相同时,苹果被分成了4份,梨子是1份,这便说明苹果的数量是梨子的4倍,同学们懂了吗?

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进一步认识了倍数的概念,即先把比较数和标准数进行等同,然后基于标准数来对比较数进行均分,分得的份数就是几倍的答案。这个时候,教师还要指出倍数不可以是0,必须是自然数,让学生基于此进行自行思考和学习,进而得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思维能力

(一)创设有效对话,建立概念认知

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当是师生互动、气氛活跃的课堂,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概念的效率也会大大提升。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对话的创设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师的不断追问、释疑中,学生对概念不断地思考,教学也在一步步走向更深入。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两人要平均分三个苹果,应该怎么分?”同学们答道:“每人一半苹果。”教师继续提问:“半个苹果怎么用数来表达?”学生回答:“就像把1块钱分成两个5毛钱一样,一个苹果分成2个0.5的苹果。”教师看学生们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于是提出了难度更高一些的问题:“请问0.90是等于0.09还是等于0.90?”学生们继续展开了思考和讨论。有同学说:“将1分成100份就是0.01,0.09就是9个0.01;1分成100份,每一份是0.01,90份才是0.90,所以0.9等于0.90,并不是0.09。”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们不断地思考,大家的思维不断碰撞,产生了很多很好的想法,教师并不需要多加干涉,只需要为学生指导方向,他们自己就能思考出正确的答案。

(二)工具延展教学,把握概念实质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一些工具和实物来为学生创设概念学习的条件,这其实是一个概念化的延展教学形式,通过概念的延展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概念。很多学者认为,学习知识最好的途径就是自己发现,这一观点非常客观。所以,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对概念进行重构。另外,数学概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自身的感性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认知,把握概念的本质,让学生得以实现概念知识的内化,这样才能对学生后期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回顾之前学习过有关“比”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与自己三角尺一样大的三角形,并比较三角尺与纸上三角形的边长之比。由于纸上三角形与三角尺大小一致,二者边长之比自然是1:1,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谁能将我们学校长方形的足球场画在纸上?”学生都表示这根本做不到,没有那么大的纸。教师启发式提问:“那大家见过地图吗?”同学们恍然大悟,地图就是根据实际面积缩小繪制而成,足球场也能够按照某个比例缩小绘制在纸上。教师还没有开始讲解概念,“比例尺”就在同学们大脑中自动蹦出来了。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特点,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概念的本质,运用情境创设法、直观图展示法、数形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的本质,同时在课堂中多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念。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广大教师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能为小学数学概念课题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敏.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01):170.

[2]费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解析[J].新校园(中旬),2015(9).

猜你喜欢

三策略概念教学优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