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赓续伟大建党精神

2021-12-08王海璇洪向华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

王海璇 洪向华

摘 要:近代以来,中国在为谋求解放和发展的恢宏实践中孕育出了许多垂范百世的精神,其中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将伟大建党精神高度概括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凝练概括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未改之初心使命的深刻內涵,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质,又在新时代凝聚起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磅礴伟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民族复兴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1)06-0012-09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能够逐渐由小变大、又由大变强,持续的精神塑造是密钥之一。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P9)事实上,物质可以转化为精神,精神也可以转变为物质,任何一种社会形态既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在创造美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构建起内涵丰富、生动多样的精神谱系,其中,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根本的重大意义。在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时代,我们要将伟大建党精神与伟大的实践行动统一于共同的目标之中,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一、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逻辑清晰,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建党精神是一个宏观层面的总体概念,其内涵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集大成之总汇,应遵循高度凝练、凸显内核、抓住本质的思路。作为党的宝贵财富和强大精神动力,伟大建党精神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进路上从未退缩,不断开创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为党为民的执政理念,在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基础之上,不断带领人民群众朝着实现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如今,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凝练,使之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起点

早在马克思青年时期,他在自己《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2]在马克思的职业选择与人生规划中,早已蕴含着强烈的信仰与崇高的理想追求,他与恩格斯一生都在为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不懈奋斗,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3](P8),这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起点。正是胸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4](P7),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共产党员一路奋勇无畏、披荆斩棘般投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重获尊严,摆脱了帝国主义与封建束缚,走出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

伟大建党精神中所体现的信仰信念并不是“空中楼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要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来逐步实现。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也意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要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的历史过程。据此,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跨越。经过了百年的时间积累,我们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和变革,“我国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5](P124)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因此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每一次更高目标的制定都基于我们已经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以及足够的能力与信心,这是我国社会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如今,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再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信仰信念并不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说教,而是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转化为了实际行动并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即将通过一步步努力奋斗变为现实。

(二)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中孕育产生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担当精神

政党的使命内在地蕴含着其自身的政治追求、价值宗旨等,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识。恩格斯曾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6](P139)中国共产党以革命起家,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并为达成使命不惧风险、顽强奋斗,因此造就了它与生俱来的革命品格。在长期“践行初心、担当使命”[3](P8)的奋斗历程中,便孕育产生了建党精神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3](P8)的担当精神。

一方面,“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为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中国近代以来,面对吏治腐败、列强侵略,满怀爱国主义和责任担当意识的中华儿女奋起反抗,在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辛探索,但均以失败告终。在历史与人民的选择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便自觉肩负起解救苦难大众的历史使命。在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无数革命先烈英勇战斗、视死如归,最终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继续迎难而上,将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向建设,在物质基础极为薄弱、发展经验不足的国情面前,团结带领人民开启了筚路蓝缕的建设征程,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成就”[5](P530)。改革开放重大部署开启后,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党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开辟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从此“富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7](P7),党的历史使命在时间上得到了延续与传承。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深入和改革开放开拓创新,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囤积的时代难题,化解了大量典型性社会矛盾,攻克了一批艰巨的历史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进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党不惧风险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历程,就是党承担历史使命的重要体现。

另一方面,“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必须“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虽成就显著,但新征程擘画的新蓝图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担当。就国内形势而言,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期,社会矛盾与社会治理领域的风险和挑战层出不穷。就国外局势来说,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局势时,谋求发展的视野已经不能局限于本国,中国共产党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在着眼于本国人民之福祉和本民族之前途之外,还要考量世界之发展、人类之命运。中国共产党依靠坚韧不拔的意志锻造了百年历史伟业,今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共产党人要始终秉承立党之初心、承担历史之使命,不断锤炼革命意志,以迎难而上、永不退缩的精神状态,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前进,也要为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贡献中国力量,共同开创整个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落脚点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落脚点,其实质也是党性与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今天又带领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5](P43)。百年里,无论任何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都绝对忠诚于党的事业,并将“人民”二字镌刻在旗帜上,在群众的信任与拥护下一路攻坚克难创造辉煌,这是“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8](P154)的有力佐证。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对党忠诚是政治与实践的共同标准,说到底就是党性立场的问题。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的入党誓词这样写道:“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9](P179)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对党忠诚,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0]形成了时代呼应。所谓忠诚,就是指对党的绝对忠诚。这种情感不是抽象或有条件的,而是具体到对党的信仰的坚定,对党的组织的服从,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决不能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同时,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敢于亮剑,坚决与党内歪风邪气作斗争,面对各种错误思潮侵扰时也能够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和推动历史前进的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历史大任不仅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更充分的物质条件,还要建立良好的党群关系,引导人民、依靠人民为这一远大理想而共同奋斗。毛泽东曾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1](P1094-1095)如果说从革命建设时期的“为人民服务”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初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执政为民的“过程”,那么“不负人民”则是党执政为民的“结果”。这一结果就是要不负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5](P70)。要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真抓实干中应对好当前的复杂形势、完成好艰巨的时代任务,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四)伟大建党精神是内在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体现着历史与现实的交融贯通,从宏观层面高度凝练概括了党在百年历史中所创造的精神实质,最终汇聚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性理论体系,呈现出内在联系、同频共振的统一格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密钥。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5](P323)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独特禀赋。一百年来,正是因为我们坚定追求真理、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才未曾在探索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迷失既定方向,在艰难险阻的路途中轻言畏惧与放弃,在生死考验面前依旧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始终向着真理光辉照耀下的奋斗目标破浪前进。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奋进动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把对党的忠贞赤诚投入建设社会主义、融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去,最终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进一步凸显“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伟大的建党精神中的价值功能,是我们继续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奋进动力。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实践要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经历无数惊涛骇浪,唯有弘扬“不怕牺牲”的精神,不断为夺取新的胜利“英勇斗争”,才能以坚定的政治立场与深厚的为民情懷,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情感自觉。以大历史观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事业的创建和发展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和整体性的工程。“上至”党的全面领导,“下至”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品格,实现了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二者的高度统一。伟大建党精神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情感基础,成为其他建党精神内容的前置变量,在无数情感的叠加之下,建党精神在历史的传承和具体体现中得以自续自为。

二、伟大建党精神在时空交错中凸显鲜明的特质

毛泽东曾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过“从物质到精神、从精神到物质”的重要论述,强调了精神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伟大建党精神所派生出的诸多精神在多重共振之下相互交织,遍及大江南北,形成鲜明的地域特征与空间标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与多条战线,使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形态在时间、空间、人物等方面得以延续,并在时代的互联共通中逐渐展现出传承性、引领性、创新性等特质。

(一)传承性:党的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孕育构建起来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开篇。随着时代变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理念并不是固定或局限的,而是一次次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高度凝练概括着不同时期、不同表现形式的精神特质。这是伟大建党精神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传承密码,强有力地增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面对不同的时代任务,伟大建党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之下不断诞生新的形态。革命时期淬炼出了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心的精神谱系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与强大精神底气支撑下,我们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谱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渐深入,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汇聚成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百年历程使建党精神的外在形态得到了赓续发展,也从具体内容上进行了新的凝练与概括,进一步构筑与赓续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建党精神除了传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的不同历史时期,还在历史的延续中孕育出思想深远、内涵丰富的精神成果,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红色血脉。既有以围绕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的精神成果,也有以突出地域特色或以缅怀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为主的精神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再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彰显出百年大党的优良作风和伟大品格,构建起样态多样的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谱系,为百年大党继续薪火相传、接续奋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引领性:社会前进与发展的价值支撑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2](P37)伟大建党精神与党的性质有着紧密关联,尤其“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13](P146)。从这个意义上讲,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强大的引领性,能够为社会发展、思想文化前进等提供价值支撑,从而使中国共产党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主导价值与导向作用,保障党的各项工作富有战斗力,是我们长期以来攻坚克难的法宝。

伟大建党精神引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意识形态的核心层面。“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14](P117)理想信念不仅是党员干部精神上的旗帜标杆,作为高水平的社会意识,理想信念也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与精神动力。虽然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具体内涵在各个历史阶段并不完全相同,但都是理想信念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产生的精神成果,其主线都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在伟大建党精神不断赓续传承的过程中,既能把蕴含党性、人民性的理想信念推广至党员干部中,传承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也能把蕴含坚贞不渝品格的精神风貌推广至人民群众中,增强社会的理性认同,在党的带领下共同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伟大建党精神引领社会思潮。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我们的时代,阶级时代”[1](P273)。“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15](P66)虽然科学社会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但资本主义在全世界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我们依旧处于马克思所指明的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因此,两种社会制度的存在必然造就两种意识形态的并存,如目前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基于历史经验与现实需要,我们必须要捍卫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概括。理论上,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我们科学认识问题、合理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思想上,伟大建党精神运用更加生动、形象、朴实的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强化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认同。实践上,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与智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才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从各个层面加强对国家、社会、公民的自我约束,团结一致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伟大建党精神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靈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16](P146)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诉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长期不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的过程,本身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人民利益至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富强的价值目标相一致。同时,这一过程所蕴含的丰富红色故事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为有效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新的滋养。

(三)创新性:开辟式创新党的百年追求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同时诞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本。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也认识到“把共产主义看成一种僵死的、凝固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观念是极其荒谬、非常错误的”[17](P20)。正是因为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近代中国才有力证明了“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18](P42)的论证。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实践、制度以及不同行业领域的创新,使科学社会主义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伟大建党精神推进了党的理论创新。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深切领悟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9](P111-112)。随后,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便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概念,强调了理论的创新性。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启,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创新性发展,这一时期延安精神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精神动力,随着毛泽东思想的逐渐成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理论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又一个光辉典范。

伟大建党精神推进了制度创新。寻找与开辟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创新的集中体现。在井冈山“實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指引下,有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创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开放铸就了“勇于创新”的改革开放精神,从此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各领域的实践创新。伟大建党精神内容丰富,从大庆精神到北大荒精神再到红旗渠精神;从雷锋精神到焦裕禄精神再到铁人精神,激发了各行各业、各条战线自主创新的实践。当前,科技领域的创新实践精神同样突出。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中说道:“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载人航天事业的逐步迈进,是我国坚持自主创新发展科技的真实写照。同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正式开通,在传承与延续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基础之上,形成了新时代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内涵的“北斗精神”。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为我国在实现科技强国的创新征程上树立起又一座丰碑。

三、让伟大建党精神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3](P8)伟大建党精神不是实践活动之外存在的实体,也不是以自洽的属性制约着实践活动,它承载着整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历史运动的前进中,它不可移易赓续下去的主要原因来自我们能动的目的性追求。伴随着新征程的到来,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落脚到党的自身建设、提升国家软实力以及实现世界大同上来,彰显出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自我革命

自我革命从“精神”方面理解是指主动并彻底改变自身的心理状态与精神气质。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精神标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经验与优良传统,鲜明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中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品格。在应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与突出问题时,中国共产党总是敢于直面困难并主动纠正自身错误,正是我们党始终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才能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实现自我超越”[20]。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21]。我们更应当以清醒的头脑与坚定的意志,坚决进行自我革命,在“治”国同时,更好地“治”党,继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

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22]无论是考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还是探讨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进一步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都清楚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毛泽东曾说过“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的”[11](P1098)。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各级党员干部要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对一切工作领域与工作部门的领导。不仅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工作部署,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3](P11),为党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凝聚力与号召力。

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实现民族复兴是无数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全面从严治党就是其中的本来要义。苏联解体的重大教训使我们认识到执政党必须要加强自身建设,以坚定的自我革命不断巩固政权。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管党治党”作为政治任务落到实处,在党章中纳入“纪律”“监督”等内容,并设立了相关监督机构。自此,“治党”的理念与行动不断向纵深推进。映照现实,虽然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整顿下,反腐败斗争已取得压倒性胜利,但是存量还未清底,增量仍有发生。“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传统腐败和新型腐败”“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三种交织的腐败问题较为突出,全面从严治党仍要坚持久久为功。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深刻体会蕴含于伟大建党精神之中最核心的价值追求、政治品格和内在品质,培养忧患意识、传承革命精神、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巩固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并将精神的力量转化为实践的动力,既要建立健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也要“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3](P19),多措并举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建设文化强国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回顾长期以来的国际政治史,大国的崛起往往都会伴随着刀与枪、血与泪的对决,但仅靠硬实力的比拼无法占据长久的优势,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还需要文化的“软实力”来构筑起精神高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23](P146)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意在用文化发展的大繁荣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升华,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的思想。民为邦本是最早关于民本思想的阐述,曾在《尚书·五子之歌》中记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真正赋予民本思想现实意义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民本思想深刻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之中,凝结着党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24]这一初衷成为前赴后继的马克思主义者们的崇高使命。中国共产党也在以人民立场为奋斗目标的实践中,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完整思想体系。如今,我们已经打赢了全面脱贫攻坚战,标志着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全面小康终于得到了实现,中华民族树立起了前所未有的民族自信心,营造出整个国家積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强大的精神凝聚力是决定我们未来走向的根本力量,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凝聚思想共识、坚定共同的思想基础,使人民群众在精神上实现团结,推动党和人民的文化事业向前发展,用充足的底气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前行。

“繁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思想。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卦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卦辞,形容刚健有为、坚韧不拔的精神特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自强不息的思想早已成为中华民族能够战胜一切的强大精神支柱。数千年来积累的坚定理想、奋发图强的精神品质组成了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民族心理结构。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开启了近代以来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斗争,铸造了中国革命时期不畏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奋发图强的“大庆精神”、勇于探索的“红旗渠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知难而进的“青藏铁路精神”、开拓进取的“航天精神”,以及新时代下的伟大“抗疫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跨越时代、历史沉积而来的内涵凝练,必然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补足后劲。

(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伟大的建党精神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不仅是属于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共同精神财富。如马克思所说:“在过去的种种虚假的共同体中,如资本主义国家等,个人自由只是对那些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他们之所以自由,只是因为他们是这一阶级的个人。”[25](P119)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真正的共同体会以现实的人出发,“最终价值追求是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和形成人能够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26](P59)。与许多只立足本国利益的精神不同,伟大建党精神虽然结晶和升华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之中,但“中国人民历来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念,再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未完成的事业,在逐次开展的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求解放、为世界谋大同的奋斗历程上,形成了早已超越狭隘民族利益的伟大建党精神,在心系本国人民的同时,也深切关照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命运。

必须辨析西式意识形态逻辑陷阱,树立政治自信与学术自觉。一直以来,国内外的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忽视“主权”“国家”“人民”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概念。近年来,西方政治困局与政治乱象已经引起全世界对所谓“西方自由民主”“普世价值”、宪政民主进行探讨与反思。我们决不能用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来评判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的伟大实践,也不能用他们的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的发展。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功开辟出一条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且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发展之路,超越了西方模式禁锢的道路,所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为推动世界政治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遵循。当下,我们百年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治理成效与经验已经相对成熟,要加强话语体系的建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价值遵循,努力破除西方意识形态逻辑陷阱,及时总结提炼中国的政治经验与政治理念,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将我国的发展优势与综合实力转化为话语优势,帮助国内外更为理性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写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文章。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3](P16)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球治理的高度,为有效应对世界霸权主义和狭隘单边保护主义,向全球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开出了防范与化解各种挑战风险的治世良药,彰显了百年大党的天下情怀与世界担当。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已经用实际行动在全世界赢得了声望。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更应承担起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者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者的角色重任,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主张以审慎、相互尊重且多元的方式发展国际关系,为实现世界“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推介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方案,真正由“中国梦”走向“世界梦”。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4.

[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 出版社,2015.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4.

[7]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党的重要文 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9]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 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M].北京:中共 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10]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02(1).

[11]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 本书编写组.党章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 社,2016.

[13]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7] 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 共產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第 一册[M].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19]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0] 党必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 2017-02-16(1).

[21]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11-12(2).

[22] 对照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研究加强党 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措施[N].人民日报,2016-12-28(1).

[2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4]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8-05-05(1).

[2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6] 张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M].北京:时事 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浅析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思想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