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发展慈孝文化在重庆的实践探索与经验表达

2021-12-08彭雪容,彭冬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文化自信

彭雪容,彭冬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根脉,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重庆以传承发展慈孝文化为着力点,以孝廉文化为抓手,以先进典型为示范,以阵地平台为依托,以优秀文化作品为引领,以文化旅游为带动等典型做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当代价值充分展现了出来。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套可供推广的经验: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立足以文化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厚植文化内涵,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重庆传承发展慈孝文化的实践,不仅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还为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地方经验。

关键词:慈孝文化;文化自信;社会治理;重庆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DOI:10.13411/j.cnki.sxsx.2021.04.021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Experience Expression of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Kindness and

Filial Piety Culture in Chongqing

PENG Xue-rong1 , PENG Dong2

(1.School of Marxism, Sichua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1,China;2.School of Marxism,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cultural root of our nation and the core of our Chinese thought and spirit. Chongqing take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of kindness and filial piety as the focus, the culture of filial piety and hones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advanced models as the demonstration, the position platform as the support, the excellent cultural works as the guide and the cultural tourism as the driving force, and other typical practices, which fully show the spiritual logo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a set of experience for popularization has been formed: adhere to the combination of government leadership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to form a synergistic effect; establish cultural people to promote innovation in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build cultural connotation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The practice of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he culture of kindness and filial piety in Chongqing not only effectively promotes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provides local experience for strengthening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

Key words:filial piety culture; cultural confidence; social governance; Chongqing practice

文化是一個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回顾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对文化建设作出系列深刻阐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建成文化强国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成文化强国的重要方面。“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1]314。慈孝文化以血缘亲情为基础,以亲恩和报恩的“双向交往”互动为基本范式,是“孝老爱亲”的深层根基,也是“仁者爱人”的生发前提。慈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促进家庭和谐、加强社会管理等重要作用。历经时代变迁,慈孝文化不断与时俱进,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当代具有重要价值。

重庆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慈孝文化源远流长,慈孝风俗代代相传。善事父母的孝子、慈父慈母以及仁爱宽厚的楷模更是不胜枚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背景下,重庆将慈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切入点,把慈孝文化传承发展与孝廉文化建设、旅游开发、社会治理创新相融合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慈孝文化现代转化和发展的成功路径,也为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治理能力提供了经验启发。

一、重庆传承发展慈孝文化的实践逻辑

近年来,重庆以慈孝文化为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着力点,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积极推动慈孝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一)以孝廉文化为抓手,助推慈孝文化建设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优良家风,才能涵养好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165慈孝文化所彰显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修身养德等美德观念,在督促党员领导干部正心修身、廉以齐家,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以下简称古路镇)因“古路”得名,因“慈孝”扬名,是远近闻名的“慈孝之乡”。古路镇在慈孝文化建设中,弘扬孝廉文化是一项重要内容。古路镇深挖孝廉文化内涵,每年举办以孝廉为主题的活动近百场,将孝廉故事、警句等印在墙上,并推动孝廉文化走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多种多样的孝廉文化教育。该镇还探索成立养廉基金,以此为基础,鼓励当地更多党员干部作出表率,传播廉政文化,致力于营造政治清明、政风清新以及政通人和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家庭助廉等系列活动,统筹孝廉建设,形成“廉洁治家”新风尚。[3]此外,该镇还努力打造成渝北区廉政建设示范点,精心创建孝廉文化品牌。

(二)以先进典型为示范,发挥慈孝榜样力量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4]慈孝文化的传承发展同样需要榜样、先进典型的引领。重庆十分重视道德模范、“好人”等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宣传,接连涌现出一批国家级、省级先进模范。重庆秉承“润物无声”的慈孝文化培育理念,着力挖掘群众身边熟悉、亲近而且可学可做的慈孝榜样,为慈孝文化提供“富养环境”。各地区以及各行各业广泛开展“慈孝少年”“慈孝之星”“和谐家庭”“慈孝榜样”“慈孝村居”等慈孝典型的评选活动,并将其制度化、长期化。如重庆市渝北区每年都会评出10户“慈孝家庭”、10名“慈孝之星”、10名“慈孝少年”。[5]其中慈孝典型人物多达上千名,汇集成了榜样力量。与此同时,重庆还邀请市内外道德模范、孝贤,综合运用主题报告、事迹宣讲等形式,走进社区、学校、家庭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具有鲜明时代价值取向。重庆市长寿区在2013-2016年期间,就邀请各类长寿好人进村社开展“道德讲堂”50次;邀请“中国好人”“重庆好人”开展“好人在身边微访谈”10余期。[6]榜样效应不断释放,营造了浓郁的孝老爱亲、崇德向善的氛围。

(三)以阵地平台为依托,加强慈孝文化推广

各类阵地和平台是开展传承发展慈孝文化的基本依托。重庆将各类慈孝文化的阵地与平台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兴建并完善了各具特色的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了慈孝文化教育基地。重庆市渝北区在2010年就开始进行慈孝文化建设,建起了中华慈孝园、慈孝文化长廊、慈孝楹联、慈孝文化展览馆、慈孝文化主体公园等。在此基础上,还建设有“重庆慈孝文化教育基地”“重庆慈孝文化研究基地”,并联合华东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教授以及社会知名人士,深入挖掘和提炼慈孝文化的思想内涵与理论价值,加大对慈孝文化的研究阐释;还将古路镇打造成孝廉文化基地,使之成为党员干部崇孝敬廉的教育基地。在阵地和平台建设中,重庆采取O2O这种线上线下模式,大力推进慈孝文化的对外宣传工作。一方面,多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慈孝文化宣讲活动,重庆市渝北区自2017年起,该区委宣传部、区关工委、区教委等联合组织深入学校、社区、街道等开展“三个一百”“三个一百”是指100场故事巡演、100场讲座巡讲、100场电影巡播。慈孝文化宣教活动。另一方面,实行新媒体融合发展,运用官方新闻媒体、重庆文明网以及各区县文明网、重庆慈孝文化促进会微信公众号、影视作品等,展示和推广慈孝文化建设成果。

(四)以“慈孝”为主题,发挥优秀文化作品引领作用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慈孝文化的传承发展要用优秀文化艺术作品来陶冶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各地区结合自身历史传统和实际情况,创作了大量包含慈孝元素的書籍、教育读本、文艺节目以及电影等。创作发行以慈孝文化为内容的文字作品。以慈孝为主题,编辑出版了《孝道》《孝星》《慈孝行为规范》等书籍;2012年古路中学与渝北区教委、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出版了一辑三册慈孝教材《寸草心》;形成了慈孝小说《古路》、慈孝儿童绘画本《孝心好儿童绘本》等。通过汇编的形式,出版了讲述重庆市长寿区36名“孝星”事迹的图书《孝感长寿》,编写了学生孝德礼仪教育读本,编印了2万册《弟子规》发放给学生,将面向全国征集编印的《慈孝童谣》《慈孝诗歌》免费发放给群众等。

创作以真实慈孝故事为蓝本的影视作品。目前,以古路镇慈孝模范范文菊、“全国美德少年”李春玲等真实故事为原型,改编的公益电影《古路》于2014年在全国上映,反响强烈。这部以慈孝为主题的公益电影,在美国硅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影片”奖。此外,以感动人物樊普辉、重庆好人黄茹杰等为原型拍摄的4部“身边好人”微电影,也在全国进行了展播。编排体现慈孝内容的文艺作品。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引导人们孝老爱亲、尽慈尽孝。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父慈子孝》《慈孝古路》《夕阳醉了》《母亲》等为代表的慈孝主题精品节目。有的地区还组成了慈孝文化文艺宣传队,专门从事歌曲、舞蹈、故事以及小品、快板等节目的编排和表演。例如,在重庆市统景镇,就组建有24支文艺队伍。

(五)以文化旅游为着力点,助力慈孝文化传承发展

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发展文化,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2014年,重庆市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渝府办发〔2014〕155号),这为进一步推动重庆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保障机制、发展思路等。古路镇被誉为“中国美丽田园”,在2015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定为重庆唯一的“影像中国摄影创作基地”,自然风光秀美。该镇结合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探索“慈孝文化+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成了重庆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个典型。在古路镇每年都会举办“陪父母走古路”“我陪空巢老人去踏青”等系列承载了慈孝元素的主题活动。在这里既能摘仙桃、品美食、赏花旅游,也能敬老爱亲,让置身于活动之中的游人们充分感受慈孝文化的润泽。当前,渝北区正在打造全域旅游业发展升级版,在升级“人文旅游”中,特别提到要利用古路慈孝文化,做好慈孝文化游。

二、重庆传承发展慈孝文化的价值意蕴

重庆传承发展慈孝文化以构建和美家庭为起点、以促进社会和谐为落脚点,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弘扬了优良家风、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落”、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夯实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历史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传承优良家风弘扬文明新风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社会关系从亲亲开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7]国家由千万家庭构成,家庭同国家和民族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和睦、幸福,则社会和谐稳定;千万家庭好,国家和民族才能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2]353重庆在传承发展慈孝文化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家庭家风,开展了一系列慈孝文化引领家风活动,通过举办以“家风家训”“节俭养德”“慈孝家庭”“慈孝榜样”等教育活动和评选活动;编辑出版家风建设相关文化作品,如《孝星》《孝道》等;制定慈孝挂历、慈孝楹联并发放给群众等方式,形成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等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通过精心打造孝廉文化品牌,实现了慈孝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的互动融合,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孝廉文化,将孝廉文化刻在了心中,加强了自身党性修养,真正地植孝于心、践廉于行,传承弘扬了优良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孝亲是爱国精神与家国情怀的情感坐标。”[8]慈孝文化并非只是小家小爱,其所影响和调整的范围不限于家庭关系中的孝老爱亲,还强调“大爱”,彰显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治国、天平下”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慈孝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孝老爱亲、待人宽厚、崇德向善以及以慈化人等处世精神和思想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内在契合性,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加之慈孝文化在社会中拥有广泛的价值认同与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传承发展慈孝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必然要求和路径选择。在具体实践中,重庆将慈孝文化传承发展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通过慈孝文化阵地建设、发挥优秀文化作品熏陶功能、开展各类以“慈孝”为主题的活动等举措,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華,坚持以文化人,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解决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失序以及道德失范等问题,不断提升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古路镇先后被评为“全国慈孝之乡”“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重庆市长寿区和重庆市渝北区文明办于2017年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区)”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这就助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重庆大地上落地和生根开花,增强了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三)夯实社会治理创新的德治内涵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2]133法治与德治在社会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德治”是社会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德治就是以德润泽人心、以德化人,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进而为法治创造良好人文环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1]119慈孝风尚在以新的形式沉淀于家庭与慈孝伦理的历史延展中,成了制约个体、家庭行为规则乃至社会秩序的道德规范。[9]在当今,传承发展慈孝文化有助于整合社会意识、凝魂聚气、夯实道德基石,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这样不仅节约了社会治理成本,还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深厚支撑。重庆在实施城市与乡村的德治中,坚持以慈孝育人,坚持以慈孝之心服务居民,用慈孝文化引领德治,通过树立慈孝典型榜样、组建慈孝德治宣讲团等方式,使社会形成了和谐助人、团结向上的新风尚,厚植了德治的文化基础和价值内涵。重庆市渝北区在2018年底就开展了200余场慈孝文化引领德治的宣讲,3万多名市民和农民现场受到德治的教育,[10]传承发展慈孝文化已成为该区德治体系中的重要方式;重庆市长寿区以慈孝之心服务城乡居民的德治实践获得了《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正面报道。

三、重庆传承发展慈孝文化的经验启示

重庆通过传承发展慈孝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以及道德规范等我们中国人思想与精神的内核充分展示出来,引导人们坚定“四个自信”。在这一系列有益探索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套可供推广的经验。

(一)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

慈孝文化传承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单凭政府之力难以完成,需要借助社会力量。为加快推动重庆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发展,重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于2017年8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方案》,渝北区制定了《渝北区慈孝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长寿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启动了“尽孝行动”等。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传承发展慈孝文化。重庆慈孝文化促进会以“春夏秋冬”为主题,举办了多场关爱留守儿童、困难儿童的活动并进行爱心捐助;还积极帮扶老年困难群体,给予他们物质关怀和心理疏导。恒丰银行重庆分行开展了“恒丰慈孝月”活动,以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培养恒丰慈孝文化。志愿者作为社会力量的组成部分,积极参与到慈孝文化传承发展中来。重庆长寿区江南街道就招募了2000多名志愿者,就近为遍布各个村落的4330名老人提供“亲情服务”。[11]同时,还以政府创建平台,社会力量主动参与的形式,联合举办了各类慈孝文化活动。例如红樱桃“夏日心爱”义捐义卖活动、成立重庆515爱心基金、“家风润万家,慈孝传美德——寻找重庆慈孝榜样”公益活动等。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方式,充分发挥了政府、社会力量各自在慈孝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与功能互补。

(二)立足以文化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1]119文化具有的规制和化育功能使之“与传统治理方式相比,文化治理是一种柔性治理之术”[12]。慈孝文化作为一种道德“软约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社会及个体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引导人们从内心自觉遵行法律和规范,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注入了道德滋养、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重庆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十分注重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一方面调动社会治理主体的能动性,组建慈孝文化宣讲团队。由市内外道德模范、专家学者、律师等组成的宣讲团深入社区、学校、镇街等宣传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讲解慈孝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展现社会道德高度的同时,也让人们受到了德治教育。各村和社区还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式,发挥身边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发挥优秀文化作品的熏陶作用,创造良好人文环境[13]。当前,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趋势和规律。重庆运用“互联网+文化”模式,革新文化传承发展的理念和技术,将富有地域特色的慈孝元素有机融入挂历、图书、影视作品、文艺作品等人们喜闻樂见的文化宣传载体中,并借助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展示推广慈孝文化,润物无声地传播真善美,涵养优良家风,陶冶道德情操,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三)厚植文化内涵,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一条重要路径。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中,文化是基础和灵魂。“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谓是‘孝的文化。”[14]重庆把挖掘和阐释慈孝文化的丰富内涵放在了重要位置,在深入挖掘整理家训、家规以及家谱中蕴含的慈孝内容的基础上,依托于重庆慈孝文化促进会,邀请专家教授提炼当地古牌坊、古碑林等历史遗迹以及相关的慈孝传说、歌谣、习俗、民间艺术品中的慈孝元素等,进一步厘清慈孝文化中可以传承至今的优秀部分与应该放置于“历史博物馆”的古代部分;结合时代特点,整合现有的文化资源,在全社会弘扬孝廉文化,不断丰富慈孝文化的时代内涵,将慈孝元素根植于人们生活各个方面。旅游是振兴文化的重要载体。重庆各地区根据自身自然资源优势,探索“慈孝文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结合当地人文历史底蕴,探索“人文旅游”。在重庆市渝北区建设有中华慈孝园、慈孝公园、慈孝文化广场等景观和人文建筑,在龙兴古镇、双龙湖公园等地还打造了颇具视觉冲击力的慈孝文化景观,[6]不断升级优化“人文旅游”体验。慈孝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探索,不仅赋予了旅游历史感与文化生命力,为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厚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激发了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四、结语

慈孝文化的传承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重要方面。重庆作为传承发展慈孝文化的典型,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已经取得了成效,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思路和模式,具有示范效应。这有助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精神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王彩艳,罗兰.植孝于心践廉于行:渝北区古路镇精心打造孝廉文化品牌[N].重庆日报,2016-11-22.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5]王彩艳.慈孝文化在渝北落地生根[N].重庆日报,2017-09-22(03).

[6]长寿.致敬身边榜样汇聚前行力量[EB/OL].(2016-06-16)[2020-12-29].人民网-重庆频道,http://cq.people.com.cn/n2/2016/0616/c367651-28517567.html.

[7]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M].北京:中华书局,2017.

[8]孙大军,魏宏灿,杨虎民.新时代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教育研究[J].教学研究与实验,2020(4):65.

[9]屈群苹.慈孝文化的现代困境与实践转型:浙江“慈孝仙居”的经验表达[J].治理研究,2019(1):115.

[10]赵东旭,王彩艳.慈孝文化引领“德治渝北”[N].重庆日报,2018-12-28(13).

[11]张国圣,李宏.重庆长寿区:“新二十四孝”焐热老人心窝[N].光明日报,2015-12-01(04).

[12]汪倩倩.文化治理:“以孝治村”的形成机理与运行逻辑[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103.

[13]罗强强,钱佳乐.新时代文化认同危机及建设路径:兼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84.

[14]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