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探究
2021-12-08宣卓翔
摘 要:“你知道吗?”栏目是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对这一栏目的教学缺乏合理的定位,有效的教学策略也不多。为此,文章通过解读教材、整合教学、创建平台,有效挖掘利用“你知道吗?”的教学价值和教学内涵,着力让学生关注数学背景知识,感受数学文化魅力,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有深刻的领悟;通过感性的外衣,让学生更接近数学的真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关键词:数学背景知识;解读教材;整合教学;创建平台
研读人教版数学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众多的数学文化资源大多以“你知道吗?”为载体,这一栏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呈现数学文化,引起学生的多维思考。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很多老师反映,这一栏目的教学缺乏合理的定位,有效的教学策略也不多。让学生自我阅读教材的这部分内容,操作未免太无效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看,有的学生浅尝辄止,这就背离了教材的编排初衷。为此,笔者通过解读教材,来把握“你知道吗?”的教学定位;通过整合教学,来挖掘“你知道吗?”的教学价值;通过创建平台,来丰富“你知道吗?”的教学内涵。着力让学生关注数学背景知识,感受数学文化魅力,使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有深刻的领悟,通过感性的外衣,让学生更接近数学的真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一、 解读教材,把握“你知道吗?”的教学定位
“你知道吗?”栏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史料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习,对数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所了解。为了便于研究“你知道吗?”,笔者把整套人教版教材中“你知道吗?”内容分为三大类,即数学小故事、生活小常识及数学知识的扩展。具体统计数据如下:
纵观12册教材,有关数学史料类的内容并不算多,或者说是非常有限的,然而这些内容所承载的数学文化内涵却是无穷的,正确解读它们的文化价值,把握准确的教学定位,并将其有效传达给学生,需要我们的深度挖掘和思考。
(一)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中低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要以小故事和生活小常识为主,尽可能少用文字,多配形象的图片,这样才能让学生易学、愿学。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才能将文化渗透于直观的阅读学习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在注重数学史料趣味性的同时,也要渗透一些知识产生的背景,需要更加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时,教师利用“你知道吗?”素材的生活元素,以及真实发生的各种案例,尽可能创设易于学生思维拓展的场景,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乐趣,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思考力。所以,“你知道吗?”不单是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还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观察和探究的空间,通过内容的认知冲击力,会使学生有深刻的数学体悟。
(三)深入挖掘素材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
“你知道吗?”这一栏目,能够将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能力和思想方法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教师需让这两条线有效并进,将无形的数学思想贯穿在有形的数学知识中。让学生在提升学习力、丰富知识面的同时,能更好地体会数学理性思维的精妙,从而更彻底地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如果我们对“你知道吗?”栏目进行准确教学定位,有效教学,让这一内容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对学生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当学生真正解放了头脑、解放了手脚、解放了嘴巴之后,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发现,数学原来是这么有趣。
二、 整合教学,挖掘“你知道吗?”的教学价值
部编人教版“你知道吗?”栏目虽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尽可能合理地编排呈现相关知识。但教材在安排上却很不均匀,而且很多教师面对如此短的篇幅,有效的教学策略也不多。为此,我们必须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
(一)对教材“你知道吗?”进行专题开发
笔者试图调整教材“你知道吗?”的编排体系,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开发。经过整理,为人教版的“你知道吗?”中数学史料的内容制定了总的编辑目录,并且准备分期编排:
(二)创设“你知道吗?”专题教学模式
尽管对教材编排做了调整,有了自己专题读物,但光靠学生的热情,没有有效的引导,还是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感受到素材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于是笔者针对每个专题内容的特点,创设了以下有针对性的专题教学模式。
1. 直接引入式
在教学以“事实学习”为中心内容的专题时,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概念课时,可以通过直接引入的方式,力求让学生明了以下几点:(1)这个概念讨论的对象是什么,有何背景,其来龙去脉如何,学习这个概念有什么意义,它们与我们过去学过的概念有什么联系?(2)根据概念,可以归纳出哪些基本的性质,能否派生出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2. 教学融入式
在教学一些生动有趣、可操作性强的专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活动的情景、活动的空间与时间,给学生创设充分观察和探究的空间。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习难度,利用操作过程中直观性强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此学生的观察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能得以培养。
3. 题目改编式
在教学一些思维含量较高的数学名题专题时,我们可以通过题目改编的方式,以一些平常熟悉的内容为起点,为学生的思维搭建起一个个台阶,使学生通过迁移来学习一些未知的知识。在降低难度的同时,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会到数学理性思维的精妙和完整,通过感性的外衣,让学生更接近数学的真理。
4. 问题驱动式
在教学一些符号的演變、不同时期的度量衡等专题时,学生对一些知识可能一点也不了解,此时教师的讲解就会显得空洞乏味。此时,还不如用问题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找寻答案,教师只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反馈、评价与点拨即可。
三、 创建平台,丰富“你知道吗?”的教学内涵
人教版教材中“你知道吗?”内容的选取,受版面的制约和学生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的限制,一般都进行了压缩,而且光靠课内教师的教学,还并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们必须为学生创建多种平台,让学生真正有机会、有时间、有空间近距离地接触一些素材内在的东西,让学生乐于学、敢于学、勤于学,以此来丰富“你知道吗?”的教学内涵。
(一)构建“你知道吗?”栏目读书会
积极构建班级“你知道吗?”栏目读书会,让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自己阅读,来了解许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数学背景知识,再给他们搭建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通过“沙龙式”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渐渐养成一种自发学习的好习惯。
1. 渗透式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世界名人的故事》等課外书中有许多章节介绍了数学史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探讨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当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并作进一步的探究时,才能真正地了解数学的内蕴。
2. 沙龙式
给学生搭建一个个平台,让学生通过讲、演、做等形式,将自己学到的一些数学背景知识介绍给大家,达到交流的目的。
将“你知道吗?”作为一个切入口,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或是一个知识点,让学生以实践作业的形式进行研究、汇报、辩论。
(二)创建“你知道吗?”数学乐园
1. 动手实践
孩子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是童真童趣,是无拘无束、天真烂漫,有情趣的活动材料使孩子的这种童心激发有了可能。
我们一起看看下面几副孩子的作品:
2. 数学日记
儿童都有一双属于自己的眼睛,一颗属于自己认识生活的心灵,在孩子们与读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不过多地给孩子思维的约束,而重在为儿童思维发展拓展空间,使其进行趣味化阅读,读出数学的学问,涵养数学的智慧,让心根自由生长。
3. 亲子数学
不试不知道,数学真奇妙,对“你知道吗?”中一些可操作性的知识,可以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学数学,玩数学。
数学史料有着其特有的魅力,当它能真正渗入教材、涌入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教学就会更具文化特质,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熏陶和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原动力上,而且会使更加深刻感受到数学思维的乐趣、数学方法的精巧、数学思想的博大、数学思考的奥妙,进而让我们的数学教学真正具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映波.基于提升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素养的实践探索[J].数学大世界,2019(6):4.
作者简介:宣卓翔,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光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