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实习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2021-12-08程新巧宋洪梅
程新巧,蒋 辉,宋洪梅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 济南 2500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疫情暴发后各高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居家隔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感染。疫情趋于平稳后引入常态化管理机制,所有“大四”实习生才获准进入临床实习[2]。由于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医院要求所有实习护士按每天2次体温上报、每14天进行核酸检测、加强自我防护及手卫生等防控要求,对实习护士进行严格管理。因此次疫情对实习护士的影响尚少见相关文献报道,所以,本研究针对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下造成实习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实习护士的职业倦怠问题,旨在为临床护理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3]。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7月6日至8月6日本院的155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来自山东省10所高校,实习科室包括内、外、妇产、五官、儿科、急诊、重症监护室等临床科室。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纳入标准 (1)临床实习护士;(2)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1.3排除标准 (1)未全勤者;(2)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或抑郁家族史者。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2.1.1一般情况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实习护士性别、年龄、学历、是否为独生子女、所在学校、高考时填报志愿的情况、总实习时间、是否发生过职业暴露、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意愿等。
1.2.1.2职业倦怠量表(MBI-GS) 使用MBI-GS(通用修订版)[4-5],包括3个维度,分别为情绪衰竭、实习感受、职业效能。各维度所包含条目:(1)情绪衰竭包含5个条目,主要从实习护士日常工作感受、下班时的自我感觉、早上起床时的自我感觉、每天的工作压力、工作中是否有崩溃感觉等方面进行测量;(2)实习感受包括4个条目,主要从临床实习后对护理工作的兴趣、对护理工作的热心程度、是否能正确评价护理工作的意义、是否能正确关心工作贡献程度等方面进行测量;(3)职业效能包含6个条目,主要从是否能有效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自我认同感、评价自己是否擅长自己工作、完成工作后的自我感受、完成工作的价值、个人自信程度等方面进行测量。所有条目采用Likert 5等级量表,评分方法:1分为从不(每年1次或更少);2分为极少(每月1次或更少);3分为经常(每月几次或更少);4分为频繁(每周几次);5分为每天。其中维度1、2采用正向记分法;维度3采用反向记分法。将得分相加除以15求出平均分,平均分再乘以20换算成标准为100分的分值,得分小于50分为工作状态良好,50~<75分为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需要进行自我调节,75~100分为职业倦怠表现较严重,建议离开现有岗位一段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干预措施进行调整,得分在100分以上为职业倦怠则非常严重,建议进行心理医生咨询或更换工作。MBI-GS(通用修订版)的Cronbach′α系数为0.846,表示研究数据信度质量较高[4-5]。因此,选择采用该问卷进行实习护士职业倦怠的横断面研究。
1.2.2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首先向实习护士说明本研究目的、意义、重要性,以取得其支持。征得其同意后发放并填写问卷。对于填写问卷时存在的疑问由研究者给予及时的答疑。收回问卷后由研究者对所收回问卷进行统一编码处理。共发放问卷155份,收回有效问卷153份,有效回收率为98.7%。2份无效问卷均为中途放弃未填写完成。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一般资料 153名实习护士年龄分布:21~<22岁21名(13.7%),22~<23岁80名(52.3%),23岁及以上52名(34.0%),见图1。实习护士学历分布:专升本2名(1.3%),大学专科20名(13.1%),大学本科125名(81.7%),研究生及以上6名(3.9%),见图2。实习护士性别分布:男35名(22.9%),女118名(77.1%)。
图1 实习护士年龄分布
图2 实习护士学历分布
2.2实习护士高考时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 153名实习护士中本人意愿(主要原因)78名(51.0%),父母及朋友意见43名(28.1%),专业调剂22名(14.4%),其他10名(6.5%),见图3。
图3 实习护士高考时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
2.3实习护士对护理专业的态度 比较喜欢89名(58.2%),非常喜欢30名(19.6%),不太确定29名(19%),不喜欢5名(3.2%)。
2.4实习护士毕业后选择 就业(主要选择)108名(70.6%),考研32名(20.9%),不确定13名(8.5%),见图4。
图4 实习护士毕业后选择
2.5实习护士职业倦怠状况 153名实习护士中位MBI-GS总分为46.1分,其中各维度中位得分情绪衰竭15.6分,实习感受11.13分,职业效能19.33分;职业效能得分最高,实习感受得分最低。各条目中“下班的时候我感觉精疲力竭”“在我看来,我擅长于自己的工作”中位得分较高(2.1分),“工作让我有很快要崩溃的感觉”“我对自己所做工作是否有贡献越来越不关心”中位得分最低(1.37分)。
2.6实习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153名实习护士在COVID-19疫情后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护理工作强度大、医患关系差、护士的社会地位低等,见图5。实习期间发生职业暴露(均为针刺伤)5名(0.03%)。
图5 实习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3 讨 论
3.1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实习护士职业倦怠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实习护士处于工作状态良好水平,说明COVID-19疫情带给了实习护士更多正向的影响,使其减少了职业倦怠的程度。从各维度得分来看,其中自我职业效能方面得分最高,实习中个人感受方面得分最低。说明对于实习护士来说,自我感觉工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完成上的自我认同较高。在实习期对护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更能够在踏入临床后了解医务工作者的真实感受,但同时也对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一工作感到不同程度的担心。本研究中个人感受得分普遍不高,可能与实习护士年龄、家庭情况、个人工作意愿有关。由于实习护士多为“90后”,甚至“00后”,对突如其来进入医院这个小社会有着各种的不适应[6-9]。对于工作时的强度、压力、独立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及个人有效完成工作的能力方面均与自己的心理预期有较大差异。因此,部分实习护士来到临床科室后心理落差较大。又逢COVID-19疫情侵袭,临床医务工作者冒着被感染的高度风险及巨大的工作量,也使个别实习护士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对今后是否从事护理工作持观望态度,其进一步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调研[10-12]。
3.2COVID-19疫情期间实习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3.2.1护理工作强度对COVID-19疫情期间实习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范围广,传播速度快,造成了世界性暴发。在此突如其来的传染病到来之际,全国医务工作者均夜以继日地进行抗疫、防疫等工作,高风险科室主要为发热门诊[13],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均有可能接触疑似或确诊患者。这些医护人员每天在闷热的防护服下进行艰苦的工作,工作中被病毒感染的个案也在疫情暴发初期发生。其他中、低风险科室的医护人员也没有放松警惕,在做好全面防护的基础上也有序地进行着临床诊疗工作。疫情初始时为响应国家居家隔离的号召,本届实习护士线上学习时间长达4个月,在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后实习护士返回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由于发热门诊的风险较高,因此,实习护士均被安排在发热门诊以外的其他科室进行轮转。在轮转过程中采取实习班主任负责制,实习护士每天分别向实习班主任汇报体温2次;作为“应检尽检”人员,实习护士与本院护士均每14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实习护士初入医院临床参与护理工作后难免由于角色转变而产生倦怠心理[14]。本研究中有65.36%的实习护士有工作强度不能胜任方面的考虑,占自我倦怠因素的首位。
3.2.2护患关系、护士的社会地位对COVID-19疫情常态化管理期间实习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 现今自媒体的飞速发展下社会上有个别不理智患者或家属辱骂、殴打医务人员的个案会在第一时间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然而在疫情到来之时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面的还是医护人员。本研究中有57.52%的实习护士将护士社会地位低作为其职业倦怠的次要因素,并有52.29%的实习护士将此原因作为不愿从事护理职业的原因。但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正能量表现通过媒体报道后还是让实习护士产生了较多正面的心理变化。
3.2.3职业暴露对疫情期间实习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 本研究列出了一项实习期间是否发生过职业暴露的问题,结果显示,发生过职业暴露(均为针刺伤)5名(0.03%),说明临床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常态化管理期间由于本院被定为省级定点医院,因此,医院开展周期性、常态化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全员培训。培训人员为实习护士在内的所有医护人员;培训内容包括日常防护、COVID-19诊疗方案、医院内感染防控知识等。医院在培训的同时进行应急演练及考核,确保全员参与并熟练用于临床。COVID-19疫情相当于对临床医务工作者的一次“大考”,“疫”考期间医护人员的付出为实习护士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的实习护士最后在问卷中留言说:“压力是把双刃剑,有压力才更有动力!年轻人就是要经得起考验,才能更快地成长。”说明COVID-19常态化管理期间带教教师的言传身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实习期间教师也应与实习护士多沟通,及时评估其压力水平并予以正确疏导[15-16]。
综上所述,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实习护士处于工作状态良好水平,在此重大疫情下尚未对实习护士的心理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但已对其心理产生了负向倾向。分析主要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强度大、医患关系差、护士地位低、易发职业暴露等。但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正能量表现经媒体宣传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习护士的执业认可度。本研究旨在对实习护士职业倦怠因素进行分析,对问卷设计方面略有思虑不周之处,问卷调查了153名实习护士,调查样本量较少,略显遗憾。尚有待于后续研究时扩大样本量,以求更精确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