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叶片排放甲烷的初步研究
2021-12-08蔡锡安黄娟吴彤刘菊秀蒋芬王森浩
蔡锡安,黄娟,吴彤,刘菊秀,蒋芬,王森浩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50
甲烷(CH4)是仅次于CO2的重要温室气体。过去普遍认为,CH4的唯一生物产生过程是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经多种厌氧细菌作用生成小分子物质(HCOOH、CH3COOH、CO2、H2等)后,再被产甲烷菌利用并生成 CH4(Peters et al.,1996;Segers,1998;邓永翠等,2010);因而坚信:植物不能产生CH4,CH4的最大生物来源是湿地、稻田、垃圾填埋场以及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等。然而,自2006年Keppler等首次证实有氧条件下植物能够释放 CH4后,植物排放 CH4的相关报道也越来越多(Crutzen et al.,2006;Sanhueza et al.,2006;Cao et al.,2008;Wang et al.,2016)。热带地区是植物最大的CH4源,约占全球陆地排放2/3(Keppler et al.,2006;Keppler et al.,2008;Vigano et al.,2008;Wang et al.,2008)。还有研究表明,植物亦吸收CH4,如云杉(Picea abies)、桦木(Betula pubescens)、花楸(Sorbus aucuparia)和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等,其平均吸收速率达 0.7 μmol·m−2·h−1(Sundqvist et al.,2012);森林冠层是大气CH4的重要的汇(Sundqvist et al.,2015)。另有一些植物则白天表现为源,晚上表现为汇(Zhang et al.,2014)。其他一些研究则显示,不同种类、不同生长条件下的植物排放或吸收 CH4的通量有很大差异,据此推测植物CH4的排放或吸收可能与生长环境和植物种类等因素相关(Cao et al.,2008;Wang et al.,2008;Covey et al.,2019)。目前研究植物CH4排放对象多数集中在植物的枝条或树干上(Jeffrey et al.,2019),对植物叶片CH4排放的研究少见报道。因此,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大范围地开展热带陆地植物叶片实测研究,探讨植物CH4的源或汇的功能及其对大气CH4通量的贡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目前植物叶片排放CH4气体样品的采样多数是借鉴其他气体的采样方法,如静态箱法、动态枝条密闭法等。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如Li-6400等)具开放式气路系统,其气路具有精确的流量调控单元,通过适当的末端改装使其具备气体采集功能,则可同时开展光合测定和CH4等气体采集实验,为光合作用监测和气体的采集提供了更便捷的方案。为探讨离体枝条叶片采样排放气体的可能性,利用Li-6400光合仪采集植物叶片排放气体样品时,分析离体枝条与原体枝条叶片排放 CH4气体浓度的差异,验证离体枝条叶片CH4采样的可行性。另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海拔梯度实验平台,选择木荷(Schima superba)、鼠刺(Itea chinensis)、红车(Syzyglum hancei)和短序润楠(Machilus breviflora)等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由海拔梯度引起的温度变化对其叶片释放CH4的影响;还测定了其他10种低海拔常见植物叶片的CH4排放速率,为研究植物的CH4源或汇功能提供证据,也为今后CH4排放清单研究提供原始数据积累。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和供试植物
试验地点位于广东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鼎湖山站)内。鼎湖山站位于112°30′39″—112°33′41″E,23°09′21″—23°11′30″N,属山地丘陵地貌,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度为21.4 ℃,年平均降雨量为1927 mm。鼎湖山的土壤是由砂岩、砂页岩发育而成的赤红壤。本实验选择本区低海拔常见植物 10种,分别为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l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无忧树(Saraca dives)、垂叶榕(Ficus benjamina)、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树菠萝(Artocarpus heterophyllus)、含笑(Michelia figo)、假槟榔(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海南菜豆树(Radermachera hainanensis)等。
另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海拔梯度实验平台,选择木荷(Schima superba)、鼠刺(Itea chinensis)、红车(Syzyglum hancei)和短序润楠(Machilus breviflora)等4种植物测定海拔对其释放CH4的影响。本平台建于2012年,根据海拔高度对气温等影响的原理而设置,具体是将海拔高度600 m的山地土壤移位到300 m和30 m区,并种植山地林的优势树种开展实验,根据测定,30 m处理组比300 m处理组气温高约 1.5 ℃,比 600 m处理组高约3.0 ℃(刘菊秀等,2013)。
1.2 试验方法
根据便携式光合仪的设计原理,其开放气式通路是通过气阀和分流器使气路中的 75%流量通过样品室,然后排放到大气中。通过对该仪器稍作改装,只在样品室气路末端加装三通阀,通过三通阀将气体接入CH4采样袋来收集CH4样气(如图1)。本方法可收集叶片排放的气体,且可调节气体流速。
图1 Li-6400光合仪采集植物叶片排放CH4的气路示意图Fig. 1 Passage of methane from plant leaf sampled by Li-6400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实验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进行。因植物的光合能力在09:00—11:00最强,其气孔活性也最大,因此,植物排放CH4的采样工作也在该时段进行。所有实验都选取植株冠层中上部向阳生长的枝条,在该枝条上选取健康、成熟的、距离顶端的第3、4叶片作为采样对象。气体采集的方法为光合仪的开路气路连接气袋方法收集(图1)。除无忧树和垂叶榕采用离体枝条采气外,其余植物种类的气体采集均采用原位法。
原位枝条叶片气体采集:按上述选取植株和叶片的方法选择叶片作为采样对象。叶室为自然光透明叶室,按照光合作用测定的流程和要求,将叶片置于叶室内,夹紧叶片,检查叶室的密封性。让叶片适应1—2 min,然后从探头的排气端连接气袋,打开阀门,进行采样。采样时间为 1 min,流速为375 mL·min−1。每个样品采集 3—5个重复样。
离体枝条叶片气体采集:原位气体采集完成后,把采集的叶片作标记,同时把叶片所在的枝条剪下(为了减少剪口伤害对叶片排放CH4的影响,剪口离叶片50 cm以上),立刻将剪口插入清水中,待水分平衡后,尽快以原位相同的方法完成标记叶片(离体法和原体法为同一叶片)的气体收集。离体枝条叶片的气体收集一般在离体 2 h内尽快完成(Wyka et al.,2012)。每个样品采集3—5个重复样。
在采集植物气体样品的同时,采集空气样品。采集样品完成后,气袋带回实验室采用气相色谱(Agilent 5890,Agilent Co. USA)连接火焰离子检测器(FID)测定CH4气体体积分数。气袋中的CH4通过2 m长、内径2 mm的60—80目13XMS色谱柱分离,分离条件为:柱温 55 ℃,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量为 30 mL·min−1。
CH4体积分数计算公式:
式中:
∆C——叶片释放 CH4的净体积分数(μL·L−1);
Cleaf——收集到的叶片排放的CH4体积分数;
Cair——空气中CH4体积分数。当∆C为正值时,表明植物叶片释放CH4;当∆C为负值时,表明植物叶片吸收CH4。
利用叶面积仪测定植物叶片样品叶面积(m2),每片叶子测定3次,取均值。之后,将其置于烘箱中60 ℃下烘24 h至恒重,称量其干质量。计算采样叶面积的干质量(g),用于计算CH4的排放速率。
植物叶片CH4排放速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F——植物叶片的 CH4排放速率(μg·g−1·h−1);
ρ——CH4气体密度(μg·μL−1);
V——流速(L·h−1);
∆C——叶片排放的CH4气体与空气CH4的体积分数之差(μL·L−1);
m——植物叶片采样面积的干质量(g)。
1.3 数据分析
本研究中各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均应用Excel 2013软件计算。原位植物叶片采样与离体枝条叶片采样2种方法的差异性比较,通过SPSS 13.0软件的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 Sample Test)进行分析,如果2种方法的P>0.05,即认为2种采样方法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在海拔梯度实验中,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two-way ANOVA)分析海拔与植物种类对甲烷排放的影响差异。应用Origin 2019软件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原位枝条和离体枝条叶片采样CH4浓度比较
无忧树和垂叶榕的叶片排放CH4的原位气体采样体积分数分别为 (0.95±0.18)、(−0.39±0.11) μL·L−1;离体气体采样体积分数分别为 (0.95±0.11)、(−0.51±0.06) μL·L−1(如图2);统计分析表明,这 2种采样方法对无忧树和垂叶榕排放CH4浓度均没有显著性影响(表1,P>0.05)。因此,在对高大乔木的叶片排放CH4气体开展研究时,离体气体采样是可代替的方法。
图2 原位与离体采样的无忧树、垂叶榕的CH4体积分数Fig. 2 Volume fraction of CH4 from Saraca dives and Ficus benjamina in situ and in vitro methods
表1 原位采样与离体采样的配对样本检验Table 1 Paired sample test for methane concentration from in situ sampling and in vitro sampling
2.2 植物叶片的CH4排放情况
从表2可知,树菠萝和海南菜豆树叶片CH4排放速率分别为 30.76—36.69、42.97—45.44 μg·g−1·h−1。垂叶榕则吸收 CH4,吸收速率为 39.85—120.36 μg·g−1·h−1;其他植物如大叶冬青、桂花、含笑、假槟榔、尾叶桉和马尾松等,则均有排放和吸收现象,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表2 植物叶片的CH4排放速率Table 2 Methane emission rate from plant leaves in southern China
2.3 海拔梯度对植物叶片排放CH4的影响
从图3可知,海拔对4种植物(木荷、短序润楠、红车和鼠刺)叶片释放CH4有较大影响。在海拔600 m处,木荷、短序润楠、红车和鼠刺植物排放 CH4体积分数分别为 (0.09±0.00)、(0.06±0.00)、(0.07±0.04) 和 (0.01±0.00) μL·L−1。在 300 m 处,分别 为 (0.17±0.00)、 (0.28±0.06)、 (0.05±0.00) 和(0.11±0.05) μL·L−1。可见在海拔 600 m 和 300 m 处,4种植物叶片都排放CH4。在海拔30 m处4种植物排放CH4浓度有正亦有负,说明其叶片有排放和吸收CH4现象(表2,图3)。可见,海拔的降低(增温3.0 ℃)抑制了植物CH4的排放,并促进了CH4的吸收,植物叶片从CH4源向汇转变。
图3 海拔梯度对植物叶片排放的CH4的影响Fig. 3 Responses of methane emission from tree leaves to different altitudes
统计分析表明,海拔梯度变化对树种间的CH4释放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海拔梯度对同种叶片CH4的排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1),海拔与树种对叶片CH4排放有交互作用(表3,P<0.01)。
表3 海拔梯度和树种对叶片排放CH4影响的方差分析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n leaf methane emission from tree species and altitude
3 讨论
对于高大的乔木来说,测定其冠层叶片的光合并不容易,因此,有些研究者采用离体的方法进行测定(许大全,2002)。为了验证原位采样和离体采样对植物排放CH4的影响,开展了无忧树和垂叶榕的叶片排放CH4的原位气体采样和离体气体采样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采样方法对无忧树和垂叶榕排放的CH4浓度均没有显著性影响(表2,P>0.05)。结合LIi-6400光合测定仪等仪器,采用离体方法收集植物叶片排放CH4气体具有操作方便、前期准备时间短、样品需求量小、重复性好等优点。因此,利用光合测定仪采集植物离体枝条叶片排放CH4的方法适合于野外采样操作,可推广应用。
植物在有氧条件下能释放CH4已被多个研究证实(Crutzen et al.,2006;Keppler et al.,2006;Sanhueza et al.,2006;Cao et al.,2008)。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华南地区常见森林植物叶片能直接释放CH4。陆地植物排放CH4与植物种类和环境因子(海拔梯度、温度)密切相关(表2)。在海拔600 m和300 m环境中,植物显著排放CH4,然而在海拔30 m的环境中,植物表现为排放或吸收CH4的现象(表2,图3),即同一种植物在较低海拔处有时排放CH4,有时却吸收CH4,其源或汇的角色并不固定。说明海拔梯度对植物排放或吸收CH4有明显的影响,这可能与海拔梯度变化引起其他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和 UVB辐射等)的变化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般认为,植物产生CH4是对环境胁迫的一种防御策略。增温刺激植物释放CH4,其机理是高温促进植物细胞壁组分果胶和多聚半乳糖醛等排放CH4(Keppler et al.,2006,2008)。果胶是植物排放CH4的前体物质,Bruhn et al.(2009)检测到高温条件下(37 ℃和80 ℃)果胶的CH4排放。Vigano et al.(2008)则认为,高温会刺激植物材料或其组分(木质素和纤维素等)甚至非结构性组分(强氧化下的抗坏血酸)排放出大量的CH4。而本研究结果却表明,在海拔降低导致的自然增温(≤3.0 ℃)环境中,植物并不会增加叶片的CH4释放,相反,植物出现了CH4吸收现象。推测原因可能是,小幅度内的自然增温(自然增温≤3.0 ℃)并不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胁迫,因而不会增加叶片的CH4释放;相反,自然增温反而导致了叶片吸收CH4现象,详细的机理还需更进一步的探索。这个结果暗示,在未来的全球变暖情况下,植物可能是大气CH4的潜在汇,这对评估森林的碳汇功能和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结论
原位和离体采集植物叶片排放的CH4气体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利用光合测定仪采集植物离体枝条叶片排放CH4的采样方法适合于野外采样操作,可推广应用。
在华南地区低海拔的14种植物中,无忧树、树菠萝和海南菜豆树具有明显的CH4排放,而垂叶榕则表现为明显的CH4吸收,其他植物(尾叶桉、马尾松、大叶冬青、假槟榔、含笑、桂花等)表现为有时吸收、有时排放CH4的现象。研究结果初步证明植物在有氧的环境中可直接排放或吸收CH4。
海拔梯度对植物的甲烷源或汇功能有重要影响。在南亚热带地区较小幅度内的海拔降低(自然增温≤3.0 ℃),可导致植物叶片由CH4释放转变为CH4吸收。在今后的植物CH4排放清单中,应考虑植物种类及环境因子对植物CH4源汇功能的影响,以准确评估其对碳中和的生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