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OBE理念的软件项目管理教学方法的实践
2021-12-08李国强张林涛王九如
李国强,张林涛,刘 丽,王九如
(临沂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1 研究背景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特别是高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极度短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目标。2017年教育部推进“新工科”建设工作,“复旦共识”中提到新工科建设需要加强研究和实践。“天大行动”也提出要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增强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这些思想,与众多高校参与的《华盛顿协议》下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异曲同工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不仅要达到国内产业的需求,还要能实现工程人才在全球流动互认的目的,采用何种教育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出现的成果导向的教育(OBE: Outcomes based Education),其教育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受教育后的能力,旨在围绕着学生发展进行教学设计及开展教学活动。近年来,在国内教育中也有越来越多的课程体现此教育理念。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文献[1]针对JavaEE企业级应用开发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过程及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探索。文献[2]针对python语言特点,采用OBE教学理念,线上讲授基础知识,线下项目案例教学,混合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文献[3]将OBE教学理念应用到“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中,以“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探索创建数字资料库、应用翻转课堂、多样化考核方式等。文献[4]基于OBE理念建立相对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并提出改进机制。针对软件工程课,文献[5]提出OBE在教学工作中的落地方案,设计算分法综合学生自我评价、学业导师评价形成评价结论。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6],结合工程教育认证和OBE理念设计教学大纲,给出详细的实施过程并列举了目标达成度的计算范例。文献[7]针对“涉外秘书实务”课程,实施基于成果导向的“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宏观和微观层面两个成果和学生、教师、企业三方形成的三维评价。本论文也是在理解OBE理念的基础上,总结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改革探索,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和多元评价制上。
2 教学方法设计
2.1 课程分析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在大三下学期开设,课时设置为48课时,前修课程为软件工程和软件过程管理两门课。本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基本以PMBOK中主要的管理内容作为学习重点,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与前修课程的不同点,讲出本课程的特色,同时也要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因为分组实现一个真正的软件系统难度较大,其中一个原因是课时有限。另一个原因是在实际的分组过程中,即使分了多个角色完成实现过程,也很难做到每个人都做一遍项目经理,其他角色的同学无法达到训练目的。所以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体验感,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两个软件工具:原型系统开发工具和项目管理工具,并策划一次招投标的体验活动和需求分析交流活动。
2.2 具体实践过程
按照讲课顺序,逐步引入相关的工具和体验活动,具体培养技能如表1所示:
表1 具体培养技能
2.3 多元考核机制
本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毕业生答辩系统为具体案例,贯穿于各个环节。本门课程的考核方法从多维度出发,平时成绩由4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包括:
(1)平时测试:主要考查理论知识。主要是借助PTA平台完成线上测试。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引入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考试中的真题作为测试题。多次测试成绩在平时成绩中占比15%。
(2)原型系统:由个人独立完成并提交,主要考查学生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作原型系统的能力。原型系统在平时成绩中占比20%。
(3)招投标活动:此活动需要提交投标文件,由分组团队合作完成,并随机选取代表进行讲解,所以既考查团队合作能力,又考查个人水平。借助问卷星完成打分过程,此活动由多人打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此次活动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5%。
(4)个人期终作品:由学生独立完成,围绕着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知识,部分题目利用project工具完成,占总成绩的比重为50%。期终作品采用课下课上相结合的形式,课下完成大部分内容。为了避免期终作品课下学生相互参考,在学期末最后一次课上现场完成2个题目的作答,答完即刻提交。
2.4 效果分析
本课程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习效果。
本课程的期末作品试题考核,共有10个题目,题目设置围绕着项目管理的各个知识点展开,考查学生对基础管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试卷中学生平均分为83.82分,全部及格,处在80-90分的同学人数较多,及格率达到了100%,考试成绩基本符合学生学习状况。
2.4.1 期末作品成绩定量分析
期末作品中的题目设置与理论内容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期末作品中的题目设置与理论内容的对应关系
2.4.2 期末成绩的定性分析
在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中,设计有四个课程目标:一是具备项目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完成对工程问题的任务分解,规模估算,并能根据现有需求实现原型系统。二是能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法律法规、企业安全及面向的应用对象多层面考虑,评价软件项目管理过程解决方案对社会、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作出软件实施的可行性分析。三是理解并掌握软件工程项目开发经济决策方法,掌握软件项目成本估算模型;根据需要选择信息技术工具合理制定资源、进度成本风险质量等具体的计划和管理;理解软件质量保证的各个层面的要求;理解软件开发风险的原因及减少风险的相关措施。四是了解主流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如PMBOK的主要内容,能针对不同的项目需求,设计团队规模,合理设计管理过程。
在课程结束后,针对2017级软件工程学生,使用问卷调查课程目标达成情况,201位同学参与的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两种评价方法课程目标与评价结果比较接近,各个目标都不存在未达成的情况。并且,“达成”和“完全达成”两种情况的学生均占了90%以上,与定量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2.4.3 近三年毕业生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
除了在校学生的即时满意度评价以外,跟踪调查在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对毕业要求的满意度。其中有4项与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相关,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近三届毕业生的满意度非常高,都能达到90%以上。特别是2020届毕业生,对“项目管理”毕业要求一项达到了99.22%,充分体现出在校期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在工作后体会到受益匪浅。
3 结束语
本课程的教学以OBE理念设计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考核机制多元化,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重过程轻结果的思路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增加平时测试的频率,让学生在平时就把基础知识记牢;二是增加案例的个数,以防在实现过程中学生会互相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