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膜入路中采用指触钝性分离对治疗眼眶血管瘤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2021-12-08赵勇洁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海绵状眼眶结膜

赵勇洁 魏 菁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是成年人群体中较为常见的良性眼眶肿瘤,为血管腔隙形态出现异常所致,占眼眶肿瘤的15%~20%,且多发生于女性,临床常以手术治疗为主[1]。但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常见于眼外肌圆锥内,多与视神经、眶内血管及眼外肌等重要结构毗邻,因此手术操作的难度较大,因此如何最大限度保护视神经及眼外肌,提高摘除肿瘤的完整度成为当今临床所关注的焦点[2]。经结膜入路手术现已成为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治疗的常用术式,但此手术入路术野较为狭小,而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常隐藏在眼球周围的大量脂肪中,因此完全显露肿瘤非常困难,为进一步解决此类问题,本研究通过在结膜入路中采用指触钝性分离手段,旨在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疗效[3-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39例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取结膜切口分离入眶治疗,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为(49.8±10.2)岁;病程为10~109个月,平均病程为(58.3±8.8)月;病变部位:右侧眼眶10例,左侧眼眶10例。研究组1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指触钝性分离,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33~56岁,平均年龄为(52.1±10.9)岁;病程为12~111个月,平均病程为(61.6±8.3)月;病变部位:右侧眼眶12例,左侧眼眶7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根据术前影像及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②2组患者均为单眼病变;③2组患者均无眼部手术禁忌证;④2组患者均排除合并有其他眼部疾病;⑤2组患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在相应象限内穹隆部结膜做切口,切口呈弧形状,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外眦切开,增大外眦术野,然后打开眼外肌筋膜而进入肌锥腔,将手术器械在非直视下将眼眶内脂肪分离后,充分暴露病变组织并摘除。

1.3.2 研究组 前同对照组,在进入肌锥腔时将小指眶腔内伸入探查肿瘤的具体位置,而后沿肿瘤的表面仔细缓慢地实施钝性分离,直到肿瘤和周围的组织全部分离并摘除。

1.4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临床相关指标的差异情况;(2)比较2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视力改善效果指标:①提高:较治疗前视力改善;②稳定:较治疗前视力未变化;③下降:视力下降>0.1)的差异情况;(3)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4)比较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22.4±1.9)min,较对照组的(29.6±2.5)min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86,P=0.000);而研究组的术后肿瘤残留率为5.3%(1/19),与对照组的术后肿瘤残留率10.0%(2/20)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63)。

2.2 2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差异情况比较

术后2组视力恢复程度比较无差异(χ2=0.354,P=0.838),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差异情况比较(例,%)

2.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情况比较

术后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χ2=5.132,P=0.023),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情况比较(例,%)

2.4 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情况比较

术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情况比较

3 讨论

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多发于眼球后肌锥处,若不及时诊治,常易造成眼球轴性突出,并可压迫视神经,从而导致视力下降,最终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5-6]。而目前针对此病,临床上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其不仅可将肿瘤组织有效切除,阻止疾病进展,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但由于眼周血管及神经较多,因而手术难度较大,因此在临床上急需一种安全且高效的手术方式来保障效果[7-8]。近年来临床上不断深入的了解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经结膜入路现已逐渐转变为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方式之一,而此入路选择重点在于如何确定肿瘤的具体位置及排除粘连,从而保证顺利摘除肿瘤,但因结膜入路的术野比较狭小,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通常情况下隐藏于眼球周围的脂肪组织中,因此完全将肿瘤显露出来十分困难,而用手术器械在非直视的视野下实施分离,十分危险,因此手术过程需十分谨慎、小心[9]。而成人的小指体积为5~6 ml,可伸入眶腔内而对眼外肌和眼球不造成损伤,因此本研究通过在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摘除术中,先用小指探查肿瘤的具体位置,明确后再通过器械实施下一步的分离,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2组术后肿瘤残留率比较无差异(P<0.05),此结果表明,结膜入路中采用指触钝性分离可显著缩短眼眶血管瘤患者的手术时间,分析原因为:在盲视下采用小指触觉来精确定位肿瘤所处的位置,并可感觉其和周围的组织是否有粘连的情况,当肿瘤定位后,通过小指的具体感觉,沿肿瘤表面行钝性分离,进而利用小指完全的将肿瘤包膜和其周围的组织分离开来,最终加快了手术进程[11-12]。同时研究发现,术后2组视力恢复程度比较无差异(P<0.05),表明结膜入路中采用指触钝性分离并不会增加损伤患者视力的几率。另外研究显示,术后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指触钝性分离可感觉到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从而避开视神经等周围组织的损伤[13]。最后,我们对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术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14]。

综上所述,结膜入路中采用指触钝性分离可有效加快眼眶血管瘤手术进程,同时不损伤周围组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海绵状眼眶结膜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被“夸张”的眼病
老泪纵横可能是结膜松驰症
想要醒得快?早起揉揉眼眶
眼科疾病中的“狠”角色——眼眶病
MR磁敏感成像技术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初步应用
栓塞回流静脉加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巨大海绵状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