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政资源管理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初探
2021-12-08薄晓华
薄晓华
(科尔沁左翼中旗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工作站,内蒙古 通辽 029300)
0 引言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林政资源管理和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还不明确,这对我国林业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各地林业主管部门需要重视和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并将其应用到林业生态建设中,从而使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1 林业生态建设问题的产生
1.1 林业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的林业生态资源很多,但其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等地区,具有分布不均匀的特点。林业资源分布不均衡是我国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据国家有关部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人均主要森林覆盖面积和主要森林资源蓄积量目前与世界上国际平均水平相比,仍然是处于较低水平层次,而在东北、华北、西北等风沙源地区,其林业资源的分布以及森林资源的覆盖率也与我国南方地区差距较大,与世界上国际平均水平更是相差甚远。以笔者供职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为例,全旗总土地面积为9811km2,有林面积仅为238 万亩,森林覆被率为16.6%。
1.2 林业生态保护意识薄弱
我国很多生态保护区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并且思想观念落后,这将对林业领域的生态建设产生一定的阻碍。很多地区和相关部门不重视对林业人才的培养,没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增强林业人员及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很多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民思想观念较为老旧,没有把林业生态当成一个产业进行经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农户以间种粮食作物为主,忽视了对林木的抚育和管理,造成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相对较低。据2020年统计,科左中旗林木迹地更新未恢复林地面积就达3 万亩。加之基层林业工作人员及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毁林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苏木乡镇政府及基层林业工作站由于对生态文化认识水平偏低,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没有正确认识国家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过于看重眼前经济利益,忽视了我国生态建设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1.3 政府投入力度不够
政府在林业基础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这也是当前我国林业基础建设和未来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林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整体上还是属于一项公益性质的事业,因此这需要国家、自治区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经济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林业的发展更是如此。林业生态事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国家和社会资金的合理投入,并且需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保证资金投入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通过不断加大社会资金的合理投入和有效的管理来保证林业的持续建设与健康发展。以科左中旗为例,“十三五”期间,各级财政投入生态建设资金,呈逐年减少趋势。
1.4 法律建设不完备
在对林业自然资源进行综合保护的过程中,林业主管部门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和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来为其进行保障,并且通过一些法律措施来为林业自然资源的综合保护和未来的发展提供相关法律法规支撑,这将有利于保护林业生态建设的健康发展。目前为止,我国在林业资源管理以及林业资源保护领域制定的许多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加之,一些地方林业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低下,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罚代刑、徇私枉法等现象,林业资源的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而在整体上来直接影响森林资源生态保护功能的充分发挥。
2 林政资源与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之间的关系
林业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以及林业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健康发展都必然需要以具体的林业生态资源建设作为主要支撑。林业生态资源的管理和建设作为林业资源生态系统规划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我国林业资源生态系统规划建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使我国林业自然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的管理和建设,使其在后续发展过程中更加稳定,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必须对林政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从而能够维持林业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平衡性,更好地满足林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充分发挥我国林业自然生态管理的作用,为人们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自然生存环境。林政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对辖区内森林资源进行管理和监督,在具体管理工作中根据需要及时建立并完善辖区内林业行政资源管理档案,对基层林业工作人员进行政策法律宣传及业务培训,保证辖区林业资源生态建设管理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林政资源与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林木管理。林业林木管理是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重要主体,对我国林业的生态建设和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林业经营和林政管理模式方法上,要充分吸取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林业管理方法技术和经营理念,根据当前我国现阶段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走一条适合我国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的各种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从而全面稳步地提升林政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其次是林地管理。林地管理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当前我国开展生态保护林业体系建设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技术保障。近些年,国家和自治区逐步出台并且建立林地使用许可制和林地资源限额使用制度,旨在有效维持我国林地的持续生态化健康发展,进而有效地预防自然灾害。在制定林地总体规划上,要确保规划编制合理,为林政执法工作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不断优化提高林地发展总体规划管理水平,保证林业现代化对林业和生态建设的迫切需要。最后是林权管理。林权管理作为林业管理制度的最重要核心内容,对林业经济生态建设的制度改革和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各级政府应当不断实施和完善林业管理责任制,保证林业生态建设的健康发展,还能有效保障林农的合法权益。林政资源管理工作也需要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完善林农的林地使用权、经营权及经济收益权规定,建立稳定的林业经营、服务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为促进现代林业生态资源的持续发展保护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促进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多元化协调发展。
3 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推动林业生态建设
3.1 加强组织领导
要把保护发展森林资源摆到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主要领导是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主要责任人”的工作机制。成立由各级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组织部、林草、财政、农牧、发改、国土、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工作领导小组和考核工作小组,负责辖区内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规划、管理、指导、协调、考核、督查等工作。
3.2 落实目标考核
签订年度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书,完善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工作目标责任制,将森林覆被率、林地保有量、森林保有量、森林蓄积量、采伐限额执行、生态建设任务完成、林地保护管理等作为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内容,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严格考核评比,确保责任到位。财政部门要确保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及时拨付,不挤占、不挪用,做好资金管理。发改部门做好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审批申报工作,做好生态建设发展规划。国土部门在土地整体规划中与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划做好衔接,确保林地保有量。林业行政主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好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的年度自查报告工作。同时,制定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对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和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力、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问责。
3.3 加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
凡采伐胸径5cm 以上的林木,都必须纳入森林采伐限额管理。采伐林木必须申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全面规范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工作。严格执行公益林采伐报批程序,从严控制采伐,并推行林木采伐检查验收和监督管理制度。
3.4 加强林地林权保护管理
科学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凡已经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确需占用林地的,用地单位必须向林草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由林草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依法进行审核审批。同时加强无立木林地造林恢复工作,进一步落实造林主体责任,限期完成造林,加大林木林地抚育管理监管力度,确保造林完成率、成活率、成林率。
3.5 加强林业防护工作
建立健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值班调度、应急准备、火情报告、责任追究,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宣传教育、重点部位排查防控、巡查检查全覆盖,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森林资源安全。严格执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行政和技术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美国白蛾的防控工作和林产品的产地调运检疫,注重加强与毗邻地区联防工作,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推进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工作科学化、立体化、常态化。
3.6 坚持依法治林
深入开展林业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普及全民林业法律知识和生态道德意识,将林业执法关口前移。组织开展各种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采滥挖野生植物、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加大对重大典型案件的查处曝光力度,达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片的效果。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队伍自身建设,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树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队伍的良好形象。
4 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林政资源管理体系,加快先进技术的应用,严格依法管理,不断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