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探究

2021-12-08

福建茶叶 2021年1期
关键词:饮茶茶文化时期

(长春市中小学德育促进中心,吉林 长春 130000)

所谓茶文化,即是在种植茶叶、制造茶叶与饮茶进程,和中国传统文化体系进行有机融合的一种文化体系内容。将社会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融入到茶文化体系生产与形成中,也是对儒家礼仪和道家精神的有效融合。

1 茶历史文化的形成

我国在很早时期就存有种茶与产茶的详细记录,通过对《茶经》一书的了解,能够认识到在神农尝百草开始中国就已经存在和茶有关的具体应用。在古代先秦时期,巴蜀地区就具有丰富且成熟的茶叶种植历史以及种植经验。但是在茶叶出现的初期,其往往被用于祭祀活动或是药用,从使用范围而言,茶叶也仅仅是贵族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古代文人骚客与道士僧侣等日常生活中,已经存在饮茶与品茶的良好习惯,换句话而言,饮茶风气也是由那一时期逐渐形成。伴随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在经济社会持续成熟背景的促进下,不管是茶叶生产,又或者是加工制作水平都做到了实质性提高,所以饮茶渐渐从原有贵族生活元素逐渐发展变成普通大众生活习惯。尤其在古代唐朝后,饮茶被广泛运用在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伴随饮茶风气持续成熟与完善,茶这一特殊生活化元素渐渐和我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而且构成具备独立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的茶文化系统。在茶文化体系的构成过程中,融入了丰富多样的内涵元素,不但囊括各类茶叶品种和茶叶产地的特有文化,而且还囊括了在反映种茶与制茶场景的相关音乐、舞蹈艺术和茶画艺术等,而且在茶道与茶礼等逐渐发展成熟后,茶文化系统还融入了完善健全的社会礼仪以及价值规范,由此可见,中国的成熟发展恰好促进了传统茶历史文化的成熟和完善。另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茶历史文化亦伴随茶叶与东西方文化进行交流沟通,渐渐走出国门,进入到世界各地,构成自身单独特有的茶文化体系,例如英国茶文化与德国茶文化等,均和我国传统茶历史文化存在本质性的差异,虽然二者均是饮茶和本国文化的有机结合,然而,因产生背景与基础氛围的差异,不同国家文化相互间的区别与不同日益明显。根据对其他各个地区茶历史文化内容展开对比分析,能够直观形象体会到我国传统茶历史文化具有的特点与内涵,与此同时,也为茶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非常重要的帮助。

2 茶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

2.1 联系性特点

中国茶历史文化主要将中国茶作为载体,茶历史文化发展和许多因素有关。其一,茶文化发展和历史具有一定联系。只有存在历史,才会出现文化,例如,中国西晋时期开始创作茶诗,截止到现代已经有3500多首,茶诗涉及到的题材囊括采茶、造茶、茶具以及明泉等各个方面。其二,茶历史文化发展和茶叶产业存在一定联系。最具有代表性的即是唐代不仅是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顶峰,而且亦是茶文化发展的巅峰,全国茶叶扩充到八个地区的产销,遍及我国14个省份。伴随产销区域的不断扩大,茶文化逐渐完善,并且在更广阔的范围得以传播。其三,茶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联系。如同王玲所讲,只依靠生产的拓展与饮茶之风的发展,无法构成茶文化。唐代时期茶文化的高峰现象,不仅与生产扩大以及消费普及息息相关,而且佛教事业的兴盛以及诗风盛行均对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2.2 辩证性特点

从辩证角度看茶,其属于一个多个矛盾存在的聚合体,茶的“身世”普通又神秘;茶的功效平凡又神奇;茶的类型简单又复杂;茶的形象抽象且具象等。从事实角度来讲,我国茶文化历史的发展进程,都是站在辩证的角度看茶,进而能够发现、发明并创造的一个进程。例如,将饮茶作为例子,表面平平无奇的茶,如果长时间饮用就能形成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现代专门针对茶展开探究的人士,运用科学技术,对平凡的茶进行全面探究,从事实角度来阐述茶具有的复杂性以及神奇性。由此可见,我国茶历史文化的发展可以从各个方面呈现辩证关系,而从辩证角度看茶也是我国茶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2.3 发展性特点

众所皆知,我国传统茶历史文化一直在发展过程中。然而,发展过程中的茶文化也会出现低谷和高峰,使人们可以清晰明了的分辨出每个阶段发展具有的联系性和差异性。最典型的划分既是我国传统茶文化开始于两晋时期、兴盛在唐宋时期。姜青青通过对相关文献史料的阅读,将我国茶文化发展划分成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南北朝以前、第二阶段是唐宋时期、第三阶段是明清以后,在第一阶段是我国茶文化发轫时期,第二阶段是我国茶文化兴盛时期,而第三阶段则是终极时期。王惟恒将我国茶文化历史发展划分成五个时期,分别是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兴盛时期、普及时期、发展时期。在神农尝百草这一阶段就已经存在中国文化的身影,而这就属于是初萌时期,即指晋朝以前。根据对《茶经》这一书的翻阅,了解到书中在唐代之前出现的许多茶文化故事,涉及面也非常广泛,因此可以将这一时期看作茶历史文化的形成时期。在唐宋合并时期,应当属于中国茶文化的兴盛时期,主要是由于从产销规模、茶文化类型变化和内容丰富程度,唐宋两时期区别较小,而且大部分茶文化现象都具备前后相继的联系。在清代,茶文化逐渐由盛到衰,丧失了茶叶出口的控制权,这一时期可以称之为衰败时期。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产业逐渐发展起来,进入到重建阶段,因此将其划分为复兴时期。

3 茶历史文化的传承

3.1 茶历史文化的萌芽

我国具体从那一时期开始饮茶,人们众说不一,在古代西汉时期已经存有饮茶之事的相关记载,而饮茶的最初时期是在西汉之前,通过一段时间的传承与发展,茶文化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在晋代以及南北朝时期茶文化逐渐开始萌芽。伴随文人骚客饮茶的出现,与茶相关的各种诗词歌赋渐渐问世,茶已经摆脱一般形态的“饮食身份”走进文化圈,发挥着精神作用与社会作用。在两晋南北朝,已经出现门阀制度业,不仅帝王与贵族剥削严重,而且普通官员和士人也都将夸耀豪富作为荣耀,喜爱膏粱厚味。在这一状况下,一部分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提出培育廉洁的美德。因此,出现了官员陆纳与恒温用茶代替酒的行为。众所周知,南齐世祖武皇帝性格非常开明,其不喜欢游宴,在他死前遗诏中提到丧礼需要尽量节俭,不要将三牲作为祭品,只需要用一些干果、茶饭就可以,并且要求天底下无论富贵与贫贱均需要按照此制度执行,简单的入土为安。由此可见,不管是齐武帝或者陆纳及恒温,饮茶不只是发挥提神解渴的作用,还能产生社会功能,能够发挥招待客人和祭祀的作用,同时也代表一种精神和情操的特殊手段。在一段时期后,随着佛教与道教的兴起,饮茶逐渐与佛教、道教相联系。在道家眼中,茶是协助他们炼取“内丹”,轻身换骨并修成长生不老之身的最佳方法。而在佛家眼中,茶是禅定入静的重要职务,虽然在这一时期还没有构成完整健全的宗教饮茶仪式以及阐述茶的思想理念,但是茶已经逐渐脱离物态形式,拥有十分显著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

3.2 茶历史文化的兴衰

在我国宋代时期,茶业已经获得显著发展,并促进了茶叶文化的发展进步,在文人中产生了专业品茶社团,包含官员构成的汤社以及佛教徒组成的千人社等。宋太宗赵匡胤十分喜爱饮茶,在宫廷中专门设置茶室机关,而且宫廷用茶还会划分等级。茶仪变成礼制,赐茶则变成皇帝笼络臣子、眷怀亲族的关键手段,还会赐给外国使者。而在底层社会,茶文化运用更为生机活泼,如果有人迁徙,邻里相互间需要“献茶”,如果有客人来,需要用“元宝茶”进行招待,在订婚时要用到“下茶”,在结婚时则是“定茶”,而同房时则是“合茶”。在下层社会斗茶风气,采茶、制茶与泡茶产生巨大变化,茶文化兴盛于这一时期。然而好景不长,从元代开始,我国传统茶文化逐渐走进到曲折发展期。宋代人民扩展了茶文化具有的社会层面以及文化形式,茶事非常兴盛,然而随着茶艺的不断繁琐、奢侈,丧失了唐代时期茶历史文化具有的思想内涵,过于繁琐精细的茶叶掩盖了茶文化的特有精神,丧失了茶文化高洁深邃的优良品质,在宫廷、贵族以及文人眼中,饮茶变成了礼仪、气派,致使茶文化丧失了原本的意境与思想。

3.3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茶叶在1949年的年产总量是7500吨,而在1998年则发展成60多万吨。茶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1982年,在中国杭州地区成立了首个将弘扬与宣传茶文化作为宗旨的社会团体,称之为茶人之家。在1983年,湖北地区创建了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伴随茶文化的繁荣发展,各个地区茶艺馆不断增多,而且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到第十六界,吸引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加入。各省各市与主产茶地区开始组织“茶叶节”,以如福建地区的岩茶节,云南地区的普洱茶节等类似茶叶节数不胜数,使得我国现代茶历史文化获得不断发展。

4 茶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4.1 优化茶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入手点

伴随现代多元文化发展持续成熟,我国茶历史文化发展与传承面临极大压力。而茶历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制的核心,应对茶历史文化的内涵展开全面分析,充分呈现出茶历史文化的价值,进而实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在多元文化持续发展背景下,探究我国茶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十分重要。如若想让传统茶文化不断传承与发展,则应当优化茶历史文化传承的入手点,根据寻找传统茶历史文化体制中蕴藏的内涵及价值,进而实现传统茶历史文化和时代元素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在这一进程中如果想实现传统茶历史文化的不断传承与发展,则应当具备优秀的传承载体。优秀的传播载体是有效传承和发展茶历史文化的重点与核心。现如今,在我国传统茶历史文化传承进程中,极少有被人们完全了解与认识的内容,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茶历史文化具有的价值,然而缺少了解与传承的重要基础。所以,寻找到恰当的茶历史文化传承入手点,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我国传统茶历史文化的持续发展。

4.2 注重对传统茶文化内容的探究教育

根据对传统茶历史文化整体内容展开体系化研究,进而实现对我国传统茶历史文化的有效继承与全面认识。现阶段,我国传统茶历史文化未能被真正继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没有对传统茶历史文化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的探究与了解。另外,应注重实施与传统茶历史文化有关的教育活动,根据把传统茶历史文化知识渗透到整个教育活动中,进而协助学生增强对我国传统茶历史文化的充分认知,实现对传统茶历史文化价值和内涵的全面了解,从而为传承与发展传统茶历史文化引进有效媒介,如此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传统茶历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而且还能大幅度提高传统茶历史文化的实质影响力。

4.3 重视市场元素在传统茶文化的引进

市场化是提高传统茶历史文化影响力的关键方法与对策,根据对目前茶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压力展开全面分析,能够发现由于茶历史文化传承缺少充足的市场元素,导致整个茶历史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进程中,缺少对应的创新活力以及增长空间。所以,根据合理正确的添加市场元素,定然可以充分激发茶历史文化的创新动力与继承动力,从本质上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的合理化、系统化认识。在现代多元文化持续发展的当下,茶历史文化如若想永不消失,并且得到不断扩充和发展,则必须引进市场体系,拓展生存空间。

综上所述,伴随茶和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持续融合,就构成了单独存在的茶文化体系。在现代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茶历史文化如果想获得传承和发展,则应当对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内涵和价值进行全面认识,从而为茶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优秀的入手点。

猜你喜欢

饮茶茶文化时期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不灭的蓝火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
从德昂族茶文化的现状看少小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