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2021-12-08曹掌霞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主筋清孔护筒

曹掌霞

(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兰州730030)

灌注桩是通过人工或机械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形成的基桩,主要起到增强地基承载力和侧向支撑的作用,具有施工噪声和震动小、可建造大直径桩、适用于多种地基等优势,但混凝土质量较难控制、成孔速度慢、泥渣处理不当易造成环境污染。灌注桩施工质量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施工过程中要按照“经济适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类型、地质条件、荷载性质、桩端持力层土壤类型、施工能力、地下水位及交通条件等因素选择桩型和成桩工艺。

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 布置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为旱地时要进行平整、除杂、换出软土、夯实,坡度较大时还需用枕木或木排架搭设工作平台。施工现场为潜水区时要用到筑岛法,确保岛顶平面高出水面(1.5±0.5)m。施工现场为深水区时,要根据水的深度、流动速度和水底地质情况等采用浮动式钻探船或固定平台。

1.2 试桩

正式施工前要进行荷载试验和工艺试验,以科学选择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机具,并验证其承载能力和成桩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试验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或预计钻进难度大的地层,着重查明地质情况,判定施工工艺是否适宜;确保试桩的材料和规格与设计完全相同;力学性试桩的数目不少于2 根,且要超过基桩总数的3%。荷载试验包括垂直静荷载试验和水平静荷载试验,其中垂直静荷载试验的目的是测定垂直最大承载力,掌握桩的沉降情况;水平静荷载试验的目的是测定桩的水平位移和转角[1,2]。

1.3 测量放样

专业测量人员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线和水准点,制作施工平面控制网,通过极坐标法对所有桩孔进行放样。为了确保放样精度,需对每根桩进行3 次定位(第一次定位挖埋护筒,第二次定位校正护筒,第三次用十字交叉法在护筒上定出桩位),并经业主和监理单位验收达标后才能进行后续施工。

1.4 埋设护筒

埋设护筒时要确保准确稳定,埋深一般控制为1~1.5 m,坍塌较深的桩孔要适当增加埋设深度,护筒内径略大于钻头直径(冲击成孔或冲抓成孔时约大200 mm,回转钻成孔时约大100 mm),用黏土回填护筒四周并夯打密实。护筒材质主要有木质、钢质和钢筋混凝土3 种,但多为钢质。

1.5 泥浆制备

制备泥浆时黏度控制为10~25 s,最大含砂率不超过6%,最小胶体率95%,最大失水量30 ml/min,pH 控制为 8±1。

2 造孔

2.1 造孔方法

常用的造孔方法有冲抓钻进法、冲击钻进法、冲击反循环钻进法、正循环钻进法和泵吸反循环钻进法。造孔时施工平台要铺设台版、枕木,确保钻机稳定、水平、周正,钻具对准测放的中心开孔钻进;严格控制成孔质量,经常查验孔径、孔型和孔斜;出渣时泥浆补给要及时,以避免发生塌孔;确保桩位孔口的最大偏差不超过5 cm,桩身垂直度控制在1%以内。

2.2 清孔

清孔的目的是通过抽换孔内泥浆,减少孔底沉淀层的厚度,确保灌注混凝土的质量。常用的清孔方法有掏渣清孔、泵吸反循环清孔、空压机清孔和正循环清孔等。要将孔底的沉淀沙土全部清除,灌注混凝土前孔底50 cm 范围内的泥浆含砂率控制为8%左右,漏斗黏度不超过28 s。

3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3.1 制作

制作前要进行除锈和调直(除螺旋筋外),并对焊接钢筋进行可焊性和焊接质量试验。制作时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箍筋用料长度,将钢筋切好备用;主筋保护层的厚度约为7 cm;绑孔或焊接钢筋混凝土预制块,在主筋外侧焊接环筋(直径≥1 cm);为了防止变形,制作好的钢筋笼要放于平整的地面上。钢筋笼的长度超过10 m 时要分段制作,此时主筋接头要错开,同一截面内的接头数目不超过主筋总数的一半。多为搭接、绑条或坡口焊接,相邻接头间距要超过50 cm。加强筋和箍筋与主筋间分别通过电焊和绑扎连接。

3.2 安装

将钢筋笼用大型吊车吊起,对准桩孔中心垂直放入孔内,避免碰撞孔壁。下放受阻时杜绝强行下插,而要查明受阻原因。钢筋笼入孔后通过单面焊接与上部钢筋连接,焊接好后需冷却1 min 才能放入孔中。安装结束后,对钢筋笼的位置、垂直度、焊缝质量等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灌注混凝土。

4 混凝土的配置与灌注

4.1 配置要求

水泥的初凝时间要超过3 h,桩身混凝土的密度为(2 350±50)kg/m3,坍落度为(20±2)cm,水泥的最少用量为360 kg/m3,且强度不低于32.5#。粗骨料可用碎石或卵石,粒径不超过4 cm,且要控制在导管直径的1/8 之内,同时不能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3。细骨料多选用质地坚硬的粗砂。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含砂率控制在40%~45%,水灰比不超过0.5。混凝土拌合用水是洁净的天然水或自来水,与水泥发生化学反应的水约为水泥重量的1/5,其余的水起润滑作用。为了改善水下混凝土的性能,需使用添加剂。桩身混凝土养护4 周后应凝结密实,不能出现蜂窝、裂缝、夹层、空洞等,钢筋与水泥砂浆粘结良好,不能出现脱粘露筋现象[3,4]。

4.2 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灌注多采用导管灌注法。灌注导管多用钢管制成,管壁最小厚度为3 mm,直径为(2.5±0.5)cm。

灌注混凝土前要测定孔底沉渣厚度,厚度不达标时要再次清孔。导管底部与孔底的距离一般控制在(40±10)cm,桩径不超过 60 cm 时,可适当拉大该距离。连续不间断的灌注完首批混凝土后,要由专业人员测量混凝土面的深度,将充盈系数和导管埋设深度分别控制为1.1~1.2、(4±2)m。导管内进水较多时要立刻停止灌注。提升导管时应设置三角形加筋板,不能挂住钢筋笼,也不能提出混凝土面。同一根桩的灌注须在4 h 内完成,灌注结束后存在混凝土顶升困难现象时,以20 cm 左右的幅度上下串动导管。终灌时桩顶混凝土面要高于设计要求的桩顶至少50 cm。灌浆结束后要拔出护筒,并回填欠浇段。

猜你喜欢

主筋清孔护筒
厚淤泥地层灌注桩深长护筒受力特性理论分析
锚板式预埋地脚螺栓与结构主筋碰撞的处理对策
既有桥墩护筒保护技术探究
全护筒跟管灌注桩护筒受力分析
水上钻孔灌注桩护筒穿孔漏浆的预防与处理
浅谈旋挖机成孔水下混凝土灌注桩中二次清孔的重要性
钻孔灌注桩泥浆上返流速对清孔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抬高顶梁体焊后抬高尺寸的控制
软土地基正循环钻孔灌注桩二次清孔工艺选择及其最佳清孔时间研究
PHC管桩金属端头在土壤模拟液中的腐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