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天祝县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区移民点应急防洪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021-12-08张延福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天祝山洪南阳

张延福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金强河水利管理处,甘肃天祝733299)

1 基本情况

1.1 项目背景

2016 年 8 月 2 日 19—20 时,受极端天气影响,天祝县松山镇南阳山片后山突降暴雨,强降雨引发山洪,造成移民点279 户1 139 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12 户405 人,集中安置69 户238 人,分散安置43 户167 人。经核查,131 户住宅进水,其中3户围墙倒塌,受损严重房屋31 户170 间。灾情发生后,各级领导紧急赶赴现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洪抢险、救灾赈灾、恢复重建工作。要求坚决杜绝次生灾害发生,密切关注隐患动态,要把迅速恢复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放在首位,确保灾区安全度汛。要求对南阳山移民点防洪、拦洪坝、排洪渠等工程做全面规划并尽快实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2 项目区概况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部,行政区划隶属武威市。县域面积7 149 km2,辖区内总人口 23 万人,有藏、汉、土、回、蒙古等 22 个民族,其中藏族6.7 万人,占总人口的31.64%。天祝藏族自治县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区移民点位于县城华藏寺以东28 km 的松山滩草原,祁连山脉毛毛山南麓东端,距海拔3 844 m 的毛毛山主峰约17 km,属黄河流域庄浪河水系。

2 项目建设情况

2.1 工程任务和规模

工程建设任务是保护移民区农牧民生命安全及农田、水利、交通、电力等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由新建防洪堤、开挖排洪渠、格宾石笼护坡等组成。综合治理山洪沟道长6.020 km,开挖排洪渠2.873 km,两岸共填筑沙壤土坡式堤防5.056 km,格宾石笼护坡9.772 km。修建过洪路面6 处,巡堤踏步8 座,排水涵管 1 处。

2.2 工程设计

依据国家《防洪标准》GB 50201-201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按乡村防护区防护人口<20 万人、耕地面积<2 万hm2,防洪标准10~20年规定,确定本工程防洪标准为10 年一遇洪水设防,相应堤防工程级别为5 级。参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确定为小⑵型Ⅴ等工程规模。考虑到移民点人口居住过于集中,居民点选址时对洪水影响防范考虑不够周全,因洪致灾损失较大等原因,将原设计10 年一遇防洪标准提高为20 年一遇防洪标准,确定本工程防洪标准为20 年一遇洪水设防,相应堤防工程级别为4 级。

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天祝县北部祁连山是金强河、石羊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天祝县有3 万农牧民生活在金强河上游水源涵养区。该区域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脱贫致富需求十分迫切。同时,受居住在祁连山高海拔水源涵养林区、高深山区农牧民生产生活、开垦土地的影响,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环境日趋脆弱,水源涵养能力持续下降,水土流失严重。为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切实改善水源涵养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藏区和谐、稳定与发展,在不增加金强河现状用水指标、不减少金强河界牌断面下泄水量的前提下,对生活在高海拔水源涵养区和林缘区3 万余农牧民进行搬迁,实施了天祝县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项目主要由引水枢纽、泵站、上水管线及供水管线等组成,年供水量3 080.5 万m3。主要任务是解决生态移民用水、设施农业、饲草地灌溉同时兼顾当地工业用水。根据《天祝藏族自治县2012—2014 年生态移民规划》,从 2012 年起,分期分批实施“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至2014 年将天祝县居住在“一高五区”的3 万农牧民,通过县内易地搬迁安置方式移民至天祝县南阳山片。为了妥善安置南阳山片生态移民,建设小康社会,在2020 年建成南阳山片下山入川工程设施农业约0.67 万hm2(日光温室 0.56 万 hm2,养殖暖棚 0.11 万 hm2),并为其配套发展0.38 万hm2的饲草地,通过实施设施农业示范区,着力推进设施农牧业主体生产模式,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减轻人为活动对生态脆弱区的压力,保护祁连山核心区生态环境,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化解自然风险,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目前该工程已建成运行,但部分移民点居民区存在防洪安全隐患:一是5 号、7号A 区移民点建在项目区山洪沟道出山口的行洪河床上;8 号移民点在项目区3 条沟道交汇口最低位置上占行洪沟道而建;大圈湾移民点在沟道两旁山坡脚布置,东侧居民点东南端为山洪沟道沟口,西侧居民点受小支沟洪水及坡面漫流侵扰。各居民区建设中均未配套相应的防洪排涝设施,未预留必需的行洪通道。从项目区地形条件看,只要沟口以上集雨面积内有较大暴雨引发山洪,横亘在沟道的居民房屋将会直接遭受洪水冲击,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二是2016 年8 月2 日,天祝县松山镇6 号、7 号B 区移民点及其后山突发暴雨,强降雨引发山洪,晚7—8 时进入6 号移民点居民区的洪水较大,水流湍急,最大水深约1.5 m,最大流量约30~50 m3/s。晚12 时左右水深减小至约0.4 m,共造成131 户住宅进水,其中3 户围墙倒塌,受损严重房屋31 户170 间,幸未造成人员伤亡。此场洪灾说明工程区域内遭遇山洪危害的几率较大。三是项目区集雨面积中心以北约20 km 的古浪县南部山区横梁,1991 年7 月18 日曾发生特大暴雨,历时44 min,中心雨量472 mm,400 mm 雨量笼罩面积8.1 km2,50 mm 雨量笼罩面积 55.9 km2,该值至今仍是甘肃省短历时暴雨的最大值。另外,居民区周围80 km 范围内均曾发生过强降雨引发山洪并造成重大损失的记录,例如古浪土门“66813”暴雨等。因此,项目区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发生较大暴雨和山洪的概率高。综上所述,兴建移民区周边堤防、排洪渠,拦截、引排进入居民区的山洪,构筑连续封闭的防洪体系不仅非常必要,而且亟须实施。

猜你喜欢

天祝山洪南阳
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天祝县为例
优雅地表达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精准扶贫与其实效性探析
——以天祝藏族自治县扶贫实践为例
对天祝藏区推进双联行动纵深发展的思考
遭遇暴雨山洪如何避险自救
湖北省山洪沟治理思路浅析
“慧图杯”山洪灾害防治知识竞赛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