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优先入路法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 根治术的方法与疗效分析
2021-12-08张超超
张超超
河南驻马店市中医院外三科 驻马店 463000
目前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逐渐深入和腹腔镜手术水平的提高,腹腔镜手术因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以及患者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已广泛用于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其中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核心是要求裸化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mesenteric artery,SMA)右侧壁并清扫其右侧区域淋巴结[2-3]。本研究通过对2018-05—2020-03间在我院行动脉优先入路法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该术式的方法与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05—2020-03间在我院行动脉优先入路法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依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结肠镜病理学检查确诊,并符合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指征[4]。男21例,16例。年龄32~72(中位48)岁,体质量指数18.6~31.8(中位24)kg/m2。回盲部肿瘤13例,升结肠肿瘤24例。Ⅰ期8例,Ⅱ期18例,Ⅲ期11例。低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23例,高分化腺癌4例,黏液腺癌5例。本研究获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5](1)体位与Trocar放置: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两下肢分开(术中可酌情调整头高足低15°、左倾10°体位)。常规建立人工气腹,保持气腹压力12 mmHg(1 mmHg=0.133 kPa)。脐下3 cm放置12 mm Trocar(观察孔),放入腹腔镜探查并确认可行根治性手术后,采用4操作孔施术(左腋前线脐水平上2 cm放置12 mm Trocar为术者主操作孔,反Mc-Burney点放置12 mm Trocar为术者辅助操作孔,Mc-Burney点和右腋前线肋缘下3 cm各放置5 mm Trocar作为助手操作孔)。术者、助手、扶镜手分别立于患者左侧、右侧、两下肢间。(2)淋巴结清扫:切开盲肠和升结肠系膜与空肠系膜交界处的系膜前叶,打开结肠系膜后间隙。沿SMA向下切开脏层腹膜,显露SMA远端及回结肠动脉起始部。沿SMA向上切开脏层腹膜至SMA根部后裸化SMA右侧壁、右结肠动脉、结肠中动脉右侧分支。在右结肠动脉、结肠中动脉右侧分支根部结扎后切断。对No 213、No 223淋巴结进行清扫。打开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血管鞘,裸化SMV主干、胃结干。裸化回结肠血管、结肠中静脉,并分别于根部结扎、切断。清扫No 203、No 223、No 213号淋巴结。(3)游离右半结肠及其系膜:沿SMV右侧壁将右结肠系膜后叶切开,分离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前间隙。仔细分离出胃结干及其分支,结扎切断右结肠静脉。游离出横结肠系膜右侧及整个右半结肠系膜。在胃大弯血管弓外离断右侧2/3胃结肠韧带、横结肠系膜前叶,游离结肠肝曲。将回肠系膜、后腹膜、右结肠系膜间的“膜桥”打开。在Toldt筋膜间隙内游离右半结肠及其系膜。(4)整体标本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延长观察孔切口,放置切口保护套。将充分游离的整体标本取出,在腹腔外将15 cm的末端回肠、盲肠、升结肠、右侧1/3横结肠,以及系膜和大网膜整体切除,完成末端回肠与横结肠的吻合后送还腹腔。缝合缩小观察孔切口,重建气腹,确认手术创面无出血后,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置入引流管,缝闭切口。
2 结果
37例患者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45~246(中位185)min,术中出血量为80~150(中位110)mL,淋巴结清扫数为12~35(中位22)枚。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为32~69(中位45)h,腹腔引流量为150~280(中位210)mL,住院时间为5~14(中位8)d。随访6个月期间,有2例患者出现大便次数增多,4~6次/d,发生率为5.41%,未予特殊处理,大便次数逐渐减少,至末次随访时,大便次数均减少至1~2次/d。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及狭窄等并发症。
3 讨论
自从全系膜切除术(completed mesocolic excision,CME)成为治疗结肠癌的标准术式以来,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质量和患者的5 a生存率均获得了极大的提升[1]。而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要求裸化SMA并清扫其右侧区域淋巴结的理念和标准与CME是一致的。尤其是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腹腔镜器械和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亦广泛用于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但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内侧界应该在SMA、SMV,或位于两者之间,尚未达成共识。由于以SMV为淋巴结清扫内侧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操作亦较为便捷;而且右半结肠的淋巴引流很少跨越SMV引流向左侧,因此无论SMA与SMV毗邻关系如何,均无须裸化SMA;加之裸化SMA有乳糜漏和损伤肠系膜部分自主神经引发腹泻的风险[6-8],故目前多数学者仍将SMV作为淋巴结清扫的内侧界[9-10]。
但基于:(1)将SMV作为淋巴结清扫的内侧界不符合结肠淋巴引流的规律,亦不符合结直肠淋巴结清扫的原则。(2)右半结肠手术要点为完整肠系膜切除,因此为保证筋膜完整光滑,淋巴清扫范围通常需达到肠系膜上动脉中线处。以SMA为淋巴结清扫的内侧界的动脉优先入路法,不易损伤跨越SMV前方的血管[11-12];可有效提高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根治手术的效果,有利于使结肠癌患者获得最大受益[13-15]。我们在本研究中采用动脉优先入路法实施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经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3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45~246(中位185)min,术中出血量为80~150(中位110)mL。淋巴结清扫数为12~35(中位22)枚。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为32~69(中位45)h,住院时间为5~14(中位8)d,腹腔引流量为150~280(中位210)mL。随访6个月期间仅有2例(5.41%)患者大便次数为4~6次/d,未予特殊处理,大便次数逐渐减少,至末次随访时,大便次数均减少至1~2次/d。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及狭窄等并发症。充分表明采用动脉优先入路法实施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综上所述,动脉优先入路法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式,但需按照CME的原则规范实施手术;亦需要继续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和长期随访,进一步对该结论予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