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研究
2021-12-08姬海良
姬海良
河南孟州市中医院骨科 孟州 473500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在股骨头以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以上的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易发生于老年人群,多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1]。发生骨折后患者便出现髋部疼痛剧烈,下肢活动受限,无法单独站立或行走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由于老年人的器官储备功能较差,往往并存多种内科系统疾病,故需要长期卧床的保守治疗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影响患者康复。因此多采用手术的方式,以恢复正常的股骨颈和髋关节结构[3-4]。我院2018-01—2020-01间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47例老年Ⅰ、Ⅱ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满意。现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标准:(1)术前均经X线检查确诊为新鲜Ⅰ、Ⅱ型股骨颈骨折,且均为单侧骨折。(2)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功能障碍患者。(2)骨折前存在髋关节炎或因其他因素导致髋关节活动受限患者。本组共纳入47例患者,男19例,女28例;年龄66~84岁,平均78.4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摔伤20例,压伤12例。按骨折Garden分型标准[5]:Ⅰ型20例,Ⅱ型2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 h~5 d,平均2.35 d。本研究均获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6]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和骨科专科检查。请有关专业会诊控制并存疾病。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牵引复位。于大转子下2 cm侧方取3~5 cm纵切口,逐层切开暴露股骨上段外侧皮质骨。大转子下2~3 cm置入第1枚导针,C型臂X线机透视观察导针位置及前倾角理想,继续钻至股骨头软骨下8~10 cm。经导向器以正等腰三角形分别置入第2、3枚导针,测深4.5 cm空心钻钻透骨皮质后沿导针方向将空心加压螺钉拧入并固定,拔出导针,结束手术。术后1~2 d疼痛缓解后可行股四头肌和膝、髋关节训练;1~1.5个月可不负重扶双拐下床活动。3~4个月摄片复查,酌情开始单拐、部分负重、弃拐负重行走。2 a后依据患者意愿取出空心加压螺钉。
1.3 观察指标(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2)随访6~12个月期间的并发症(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缩短、骨折未愈合)。(3)末次随访依据Harris评分标准[7]评价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包括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4个项目。≥90分为优,70~89分为良,≤69为差。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为(60.34±12.37)min,术中出血量为(83.74±21.62)mL,住院时间为(11.65±2.91)d。随访6~12个月期间,发生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缩短各1例,未发生骨折未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4.26%(2/47)。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9.36%(42/47)。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骨密度降低、髋周肌肉群退化的老年患者,是指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6%,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其发病率亦随之增高[8]。老年患者体质较差、并存疾病较多,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故泌尿系和呼吸系统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影响患者的恢复,因此临床大多实施手术治疗。临床采用的手术方式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包括空心螺钉固定、空心螺钉锁定钢板固定、动力髋螺钉固定)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两者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各有优势和不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无须长期卧床,术后早期便可下床活动,并发症少,故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但其主要适用于活动量大、全身情况可、预期寿命长的老年患者,而且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因此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与之比较,内固定治疗则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和风险相对小等优势。但存在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风险[9]。术者应依据患者的年龄、对功能的要求、受伤前患肢的功能,以及影像学检查提示的骨折类型、移位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权衡利弊,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10]。
对于骨折移位明显的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应首选术后并发症风险较小、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好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但对于骨折移位不明显的GardenⅠ、Ⅱ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或并存内科系统疾病较多、全身一般情况和对手术耐受力较差患者,闭合复位和空心螺钉固定是目前新鲜股骨颈骨折首选治疗方法[11-12]。本研究采用3枚正三角形排列的空心加压螺钉,可方便术中的操作,加强了股骨颈的抗扭转力,固定强度高,有助于降低粗隆下骨折风险,为术后骨折愈合起到促进作用[13]。结果显示,手术时间(60.34±12.37)min,术中出血量(83.74±21.62)mL,住院时间(11.65±2.91)d。随访6~12个月期间,仅发生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缩短各1例,未发生骨折未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4.26%(2/47)。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9.36%(42/47),临床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颈骨折有诸多种手术治疗方法,不同术式各有优劣,应依据患者的年龄、对功能的要求、伤前患肢功能,以及影像学检查提示的骨折类型、移位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进行选择。对于骨折移位明显的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应首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骨折移位不明显的GardenⅠ、Ⅱ型股骨颈骨折,或全身一般情况和对手术耐受力较差患者,加空心加压螺钉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