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陪护在健康老龄化进程中的研究进展*

2021-12-08张水兰赵青华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住院亲情家属

关 锐,张水兰,赵青华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河南 开封 475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1],越来越多的住院患者面临着无人陪护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因此医院就医人数迅速增加,陪护及探视人员也同比例增多。患者就医需求体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同时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现代社会患者家属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很难全身心照顾患者,而职业陪护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职业陪护行业逐渐衍生出来,可以解决患者及家属的后顾之忧,延伸护理工作,解决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2-3];可以把护士还给患者,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患者健康教育,完善心理护理,改善护理薄弱环节,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多赢。

1 职业陪护的概念

职业陪护又被称为是陪护或护工,因为不同的地域特点,其称谓稍有不同,是新时期医疗市场出现的新生人员。但目前针对职业陪护的概念,不同学者给予了解释:由陪护公司或家政公司招聘的专职照顾者的人员;由医院陪护工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的陪护,陪护24 h在病房,吃住在病房;或是由陪护中心统一管理统一派岗。《病患陪护》[4]中具体定义了职业陪护,是指受患者或其家属雇佣并承担患者住院期间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的人员,是护理工作的一种延伸,并已逐渐成为危重病患者或老年人住院期间护理的主力军。陈光连[5]和于利双等[6]认为,医院陪护是介于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一种工作,包括:协助护士监护患者,照顾患者生活起居、饮食和服药;帮助患者做康复运动,如翻身、按摩、行走、拍背、洗头、洗脸、喂饭、协助大小便、功能锻炼、安全地接送患者检查治疗、经常与患者谈心,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心理状况汇报给医生、护士等。

2 职业陪护的发展现状

目前,医院存在多种形式的陪护方式,主要分为亲情陪护、职业陪护、社会闲散人员陪护(散陪)、家政公司外派陪护以及无陪护。亲情陪护主要是指患者的配偶、子女以及旁系亲戚以关心的名义无偿照顾患者。散陪是指以照顾患者为业的社会闲散人员,不隶属任何公司或医院,一般情况是自己联系患者或通过熟人介绍。家政公司外派陪护是指患者或家属通过家政公司安排登记在册的人员对患者进行陪护,但家政公司与医院间无任何联系。无陪护是指由医院承担患者的全部生活护理。本研究主要是针对职业陪护。

2.1 国外发展现状 目前欧洲国家如德国、大洋洲如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均采用无陪护形式[6-7]。无陪护形式主要是指在住院期间,患者的生活护理主要由护士、护理员共同完成。

2.2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的台湾和香港也采用的是无陪护形式;国内除重症监护室外绝大多数采用的是亲情陪护。亲情陪护是指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主要是由患者的配偶、子女或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来完成。有调查[5]显示,患者需要家属亲情陪护排在前五位的原因分别是:看到家属感觉踏实,有安全感;更能了解患者的需求;需要家属的安慰;家属照顾更周到;别人取代不了家属在心中的位置。一半多患者认为没有陪护生活不方便,而护工、护士提供护理时不如家属方便和具有亲情。家属陪护归类为陪伴者、陪护者。在多数医院里,陪护的家属包括全天照护患者的家属、不定时照护患者的家属、由家属自己请来照顾患者的照顾者和探视时间照顾患者的探视者;可以承担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让护士的主要精力放在治疗和观察病情上,也使原本薄弱的生活护理落实到位,缓解护士工作的压力,也可以增加家属的幸福感、成就感[8]。但是,亲情陪护由于人员多杂,容易造成病房拥挤,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和休息;缺乏消毒隔离知识,手卫生意识不强,容易增加患者或家属院内感染的风险;照顾者经常更换人员时,容易遗漏必要事项的交接,导致生活护理措施不能完全落实,不利于掌握病情发展的动态;同时,亲情陪护由于耗费照顾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其正常生活、工作,增加了照顾者负担。而由于家庭逐渐趋于小型化,社会压力逐渐增加,老龄化情况加剧,使得患者家属因各种原因无法直接参与患者的住院照顾,于是职业陪护逐渐出现;医院职业陪护人员的出现是由我国当前的国情和医疗体制所决定的,也是社会文明与经济发展的体现。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对陪护人员的统一管理体系,对职业陪护人员的要求亦不十分统一。有学者[9]认为,职业培护者应是具有经过上岗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的护理人员,或是经过简单知识培训的专职人员。

2.3 职业陪护的需求现状 有学者[10]认为,患者住院期间多处于心理脆弱期,在生活照护便利性、心理情感方面均希望有亲属陪伴,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看到家属心里更加踏实,有安全感。但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核心家庭居多,社会老龄化逐渐加剧,一般家庭均为2个成年人和4个老年人甚至是6~8个老人抚养1个孩子,当家人患病时,子女很难长时间在医院照顾患者,因此职业陪护的需求十分迫切[11]。相关研究[12-13]发现,77.60%的患者认为医院提供职业陪护是十分必要的,94.12%的患者认为应该提供专职陪护服务,76.25%的患者认为留陪护是因为需要有人照顾饮食的原因。而且,职业陪护熟悉医院整体的就医诊疗流程和环境,有利于患者住院期间在不同区域和时间段的诊疗顺利完成;也利于病房管理工作的开展,既方便患者和家属,也利于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李礼义等[14]认为,职业陪护的开展还可以避免交叉感染,有利于配合治疗,促进患者康复;还可以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有助于解决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再就业问题[10,15],而患者及家属以及医院均希望职业陪护人员可以接受定期培训,少部分患者反映职业陪护有可能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2.4 职业陪护的管理现状 职业陪护人员在形式上满足了医患市场的需求,但目前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陪护者来自偏远山区、农村,文化水平不高,加上缺乏规范的上岗准入、系统的职业培训及定期考核机制,存在给患者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的风险[16-17]。管理者可以从不断完善陪护流程、加强陪护组织管理、探讨适合职业陪护群体的培训模式、考核制度、完善稳定陪护队伍的措施等方面提升职业陪护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根据护理员规范管理的地方标准,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护理员工作实用手册,作为职业陪护人员工作、培训、教学及考核的指南[18-19]。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由于职业陪护流动性大,造成培训工作量增加,耗费的人财物成本也较大[20-21]。

3 小结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医疗机构业务量不断增多,从医疗机构角度对护士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患者住院期间陪护需求更加多元化。单纯靠医疗机构增加护士数量来满足患者日益增加的陪护、生活照料需求是难以实现的[22-24],综合性的规范病房管理除了改善住院环境、加强支持系统外,还需要有效管理好家属陪护。职业陪护既是新时期市场经济下劳务市场的新兴产物,也是护理人员劳务的一个很好补充,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医院护士的不足及家属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长期陪护的两大难题,体现了护理价值,同时也节约了护士人力,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的目标。专职陪护的来源和管理已成为一大难题,尤其是我国尚缺乏对职业陪护人员的统一管理体系,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健康老龄化的实施。因此,更好地借鉴国内外经验,总结国内各省市的工作经验,做好职业陪护专业化队伍建设,并规范管理,使其能够快速转化角色,在专业知识零起点的基础上,提高职业培护的岗位胜任力,也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行业、医院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25]。各地需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土化可行性方案,努力促进职业陪护健康发展,对区域健康老龄化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26]。

猜你喜欢

住院亲情家属
亲情的滋味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最是亲情“回娘家”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亲情故事两篇
踏莎行 住院感作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