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热带高校校园环境安全提升探析
2021-12-08宫春亭王唯赖宝峰汪丽东
宫春亭,王唯,赖宝峰,汪丽东
(琼台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海南海口 571100)
高校校园环境是集学习、生活、娱乐、锻炼、交友等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在给学生带来便利的校园生活同时,也在环境育人和安全防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学生在环境中的人身安全,是学校首要关注的问题。建成的校园环境中,往往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学者们在这方面已经开展了很多研究,例如从校园安全管理途径探索提升校园安全措施[1-2];利用CPTED 理论进行安全评价研究[3-4];从校园交通空间环境安全角度探讨校园安全[5]等。
由于气候特点热带地区高校的学生,他们的作息时间有着鲜明的地域性特色。白天气温高,学生活动较少;早晨和夜晚活动人数较多,尤其是夜晚对环境需求特别大,因此对环境的安全有独特的要求。
以地处海南省海口市的琼台师范学院桂林洋校区为调研区域,利用观察调查法、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调研师生的行为习惯和建成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 校园环境安全隐患分析
1.1 植物造景安全隐患
经过现场调研,发现琼台师范学院共有植物82种,分别隶属42 科75 属。其中裸子植物1 科1 属1种,被子植物41 科74 属81 种。木本植物有72 种,分别隶属35 科66 属,草本植物10 种,分别隶属7 科10属。校园植物种类较多,观花、观果、观叶植物均有种植,这些植物配置不当也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1.1 观果植物的安全隐患。观果植物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和教育作用,但在果实成熟时期,有的果实没有及时摘除,会吸引学生冒险摘取。例如在文科楼A 与理科楼A 所围合的广场上,种植有杨桃、莲雾、芒果等果树,在果实成熟期,有学生会去攀爬摘取果实,甚至用扫帚等其他硬质物体去投掷,以获取果实,这是十分危险且不文明的行为。又如在培训楼附近,种植有铁西瓜。这是种有潜在危险的植物,因为在成熟期,它的果实会爆炸,对动物和人都有威胁,由于其果肉呈黏稠状,散发着异味,口感极其不佳,因此很少有人食用。但很多同学不清楚这种果实的危险性,经常靠近它合影,甚至攀爬树木摘取它的果实,然而在这类树周边没有任何安全警示标牌和警戒线,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1.1.2 观花植物的安全隐患。在教室附近种植有九里香、盆架子、白兰等香花植物,对很多花粉过敏的同学是种威胁。有部分学生反映,他们在教室中出现因花粉引起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这些植物的花粉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存在着不利的影响。
在实验楼D 通往食堂的人行道边,天堂鸟及蜘蛛兰种植密度大,距离人行道很近,已经发生2 次蛇出没的险情,学生的通行存在安全隐患。
1.1.3 棕榈科植物的枯叶安全隐患。棕榈科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是其老旧的叶子需要定时去除,学校图书馆东侧种植的海南椰子、大王椰和狐尾椰等植物的枯叶没有及时清理,存在自然脱落的安全隐患。
1.1.4 植物配置与人的行为习惯不符的安全隐患。抄近路是人的天性。校园中部分建筑与周边的绿地没有设置合理的分隔空隙,导致很多人紧挨着建筑外墙穿行绿地,很容易被高空坠物击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文科楼A 和文科楼B 所围合的绿地、实验楼A 西侧去往图书馆方向的绿地,都存在学生抄近路现象;学生宿舍9 栋和10 栋后面的草地,也经常有人在上面穿行,存在安全隐患。
在十字路口交叉处,视线应该开阔,为了保证行人安全,不应该种植遮挡机动车视线的植物。但是在理科楼通往食堂的一侧的人行道出口周边,有植物遮挡,严重影响机动车司机的视线。
1.2 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是学校内部的占主导地位的交通方式。目前学校内部没有完整的慢行系统,人车混行现象严重。在学期初、学期末或者举办大型活动时,入校的社会车辆激增,学校内部交通压力增大,给学生的通行安全带来隐患。上下课高峰期,存在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的现象,并且机动车减速带的数量严重不足,导致校园中车辆速度较快,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对于主要教学区域的机动车,路线规划不合理,在建筑内部庭院应该设置机动车挡车石或者挡车杆,防止机动车进入教学楼内部庭院,影响人行交通。例如实验楼A 和实验楼B 之间的庭园,实验楼C 和实验楼D之间的庭园,文科楼和理科楼之间的广场,都存在机动车乱停的现象;甚至在学生上下课的主要干道文化长廊中,仍然可以看到有机动车和送外卖的电动车驶过,非常危险。
防灾减灾及紧急避险通道欠缺,应对地震、火灾等突发灾害的能力较弱。一旦突发灾害,标识的欠缺将导致学校对人群疏散能力的减弱,存在安全隐患。
1.3 硬质景观安全隐患
美术楼、文科楼A 和理科楼A 以及实验楼A 和图书馆建筑之间所围合的广场,地面铺装采用白色的光面广场砖,行人在晴天时从上面走过会感到非常刺眼,在雨天时从上面走会感到地面非常湿滑。此广场是学校的核心区域,是通往各大教学楼的交通枢纽,经常有学生雨天时在这里摔倒,安全隐患非常突出。
实验楼D 西侧到食堂方向道路的铺装,采用汀步的形式非常不合理。此处区域是图书馆、实验楼A、实验楼B、实验楼C 和实验楼D 的交通枢纽,在上下课时段人流量非常大。由于汀步的间距不合理,上下课高峰期人流量较大时,穿高跟鞋的女生不小心会将鞋跟陷入绿地中,被后面的人群撞到,同时汀步表面未做防滑处理,在雨天非常湿滑。
校园内的石材座椅位置选择不当,座椅周围没有树木遮阴,白天很少有人使用,即便是在晚上,经过了一天曝晒,石材表面温度依然很高,难以坐人。在实验楼D 西侧的绿地中,设置了很多木制的树池座凳,由于木材的防腐工艺做的不好,经过几年的风吹日晒,很多木头表面已经开裂,人坐上去很容易被开裂的木刺扎到,非常危险。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们对校园安全最大的顾虑,是学校与周边相交接的边际空间安全措施不到位,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学校商业街附近的围墙高度不够,甚至连女生都可以轻易翻过,并且围墙上没有任何的防攀爬设备,围墙周边也没有设计绿化带进行隔离,外来人员可以随意出入,对于学校的安全管理存在较大的威胁。其次,围墙附近的照明,比较阴暗,容易发生安全事件。
学生宿舍一楼窗户周边的安全措施不到位,缺少隔离设施,很多人顺着一楼的窗户护栏就能轻易爬上二楼、三楼,盗窃案件时有发生。
1.4 竖向设计安全隐患
学校东西方向地势落差较大,尤其理科楼和实验楼,文科楼与图书馆相交接的地方,均有3m 以上的高差,这部分区域的竖向设计均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实验楼A 和图书馆包夹的广场与文化长廊出口处的高差,以及实验楼A 与文化长廊连接处的高差均有5m 多,仅在绿地边缘和下方绿地种植绿篱,安全防护不到位。尤其是在夜晚灯光不好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坠落事件。
满贯湖的驳岸有两级,每一级高差都在3m 多,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经常有人在不到50cm 宽的驳岸顶部通行,由于没有护栏,险象环生。
1.5 夜景照明安全隐患
学生夜晚出行活动较多,校园环境中的夜晚灯光照明对活动的支持远远不足。例如从教学楼到学生宿舍的道路上,灯光照度不够,给学生出行带来不便。学校主要行车道两侧的灯光照度也不够,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行人安全。在学生夜晚活动较多的区域灯光布置也不够,对学生活动的开展缺乏足够的安全支持。
2 校园环境安全改进措施
校园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出行确实存在着威胁,学校应该对症下药,及时清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保障校园内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1 植物造景安全改进措施
(1)加强对校园内果树的养护管理,对成熟的果实尽早采摘,将铁西瓜这种危险性较大的植物移植到行人无法到达的地方,或者在其周边加装防护栏并且悬挂警示标志,提醒人们注意这种植物果实的危险性。(2)对于离教室、图书馆较近的香花植物进行移植和替换,保证学生健康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景观效果。(3)加强棕榈科植物的枯叶摘除,及时清除枯萎的棕榈科叶子。(4)合理规划植物造景空间,加强植物对空间的分割,对于不希望人们通行的区域,加大种植密度,可以种植带刺的植物来阻止人穿行。对于影响到行车视线安全的植物,一定要移除,保证安全第一。
2.2 道路安全改进措施
高校校园内部交通的特点是步行和非机动车占出行人数的绝大多数,要合理规划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规范机动车的停车区域,在满足消防通道要求和机动车基本通行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安全性。特别是教学楼、食堂、及图书馆的出入口等人流集散度较高的地方,一定要设计开阔的人流集散场地,保证行人安全、迅速进出建筑。
在机动车道与教学楼出口交接处,可以设置上下课峰值提醒警示标志,提示司机注意行人安全。在主要人行路口增加减速带,降低车速,在教学楼门口增加可移动挡车杆,防止机动车进入教学楼的内庭院。
建立防灾减灾及紧急避险通道,完善通道标识,保障师生应对突发灾害时能安全有序撤离。
2.3 硬质景观安全改进措施
校园主要交通枢纽区域的地面铺装要更换成防滑、防眩光的材料,保证行人安全舒适地通过。对于满足人们需要的休憩设施,要注意材料和环境的协调搭配。例如石质坐凳虽然耐久度高,但是吸热快,因此一定要布置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木质坐凳要注意木材的防腐、防潮处理,及时更换有安全隐患的木条。
学校的围墙可以采取加装铁丝网防止攀爬、安装监控等硬件设施提升安全保障,还可以在围墙附近种植绿篱来阻隔人们攀爬。对于学生反映的宿舍盗窃现象,应加大学生宿舍周边的绿化隔离带种植宽度,加种带刺的植物,增加该区域进入的难度,从而提升宿舍安全。
2.4 竖向设计安全改进措施
对于校园中高差较大的地方,除了用软质景观加以隔离外,还必须加装护栏、警示牌等必要安全设施,最大限度保障人身安全。
湖边的驳岸有高差处,一定要做护栏,防止坠落事件发生。同时完善湖边的道路交通,引导人们远离危险区域。
2.5 夜景照明安全改进措施
对于学生夜间活动需求量大的区域,灯光照度要提高,保证活动人群的安全;对于学生上下课的通道,可设置智能控制灯,在上下课高峰期提供较高的光照度,非上下课期间提供较低照度;车行主干道一定要保证灯光照度,以保证行车安全。
3 结语
校园环境安全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通过环境改造来提升校园安全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问题反馈机制、建立环境安全教育体系,以保证校园的长治久安。